搜索到151篇“ 《农村三部曲》“的相关文章
江南社会史视野中的“农村三部曲被引量:1
2024年
农村三部曲”是茅盾将他的江南地域经验和社会政治意识、社会科学理论,以及社会史兴趣进行有机融合的一次重要尝试。“三部曲”集中体现了茅盾对经济生活的高度关注,“眼光向下”的分析路径,以及书写“整体的历史”的追求,纵横捭阖地勾勒出1930年代江南农村和乡镇社会政治、经济、农事、风俗、祭祀、礼仪等多重图景,涉及社会阶层变动、地方权力博弈、底层对统治阶层的反抗等多重政经脉络的演进。作品在贡献出一幅1930年代江南农村和乡镇社会“整体的历史”的缩微图的同时,也打开了现实江南世界的历史纹理和日常褶皱,为现代江南文学的书写和地域文学研究提供了创作手法上的借鉴和研究路径上的启示。
凤媛
洪深“农村三部曲”中的民俗书写
2023年
洪深的“农村三部曲”剖析了江南农村的民俗风物、民俗活动、民俗信仰,而民俗书写对“农村三部曲”中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作品中所展现的江南水乡风光及江南人民的民俗活动、民俗信仰为“农村三部曲”带来了新的审美向度。
马曼清
关键词:农村三部曲民俗书写民俗活动民俗信仰
叙事学视域下茅盾“农村三部曲”英译研究
茅盾“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冬残》,作为一部农村革命小说集,刻画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外来译家沙博理完成了“农村三部曲”的翻译,译文收录在Spring Silkworms a...
赖春梅
关键词:英译叙事建构
“时代性”的另面:茅盾“农村三部曲”的隐性艺术内涵
2023年
“时代性”是茅盾文学世界的一个重要价值坐标。事实上,除了在“社会科学”指引下所建构的政治话语规范等显性内涵,“时代性”还包含更多的被以往研究所忽略的隐性内涵,比如茅盾“农村三部曲”通过“仪式”等描写所展示的乡村凝聚力的变迁,通过身体叙事所展示的人的内在精神的变化,通过秩序再造所展示的现代性在中国乡村的扩张。这些“时代性”的隐性内涵在照应政治话语价值取向的同时,使小说呈现出更为复杂、含混的面貌,造就了小说更为丰富多元的艺术魅力。
李延佳贾振勇
关键词:农村三部曲
论茅盾“农村三部曲”中的蚕桑情节
2022年
因茅盾在嘉兴桐乡乌镇的童年经历,以及他对蚕桑历史与文化的深度探求与感知,愈加凸显江南的地域化特色。以“老通宝”与“荷花”“四大娘”为代表的形象溯源于蚕桑之地的男女形象,他们固守与抗争的个性特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变迁,是男权与女权互为交锋的见证。在特定的生活境遇中,劳作于蚕桑之事的蚕农却因丰收成灾走向背弃故土之路。吴越之地的方言在茅盾的择选中愈显蚕桑之地的地域色彩与人物的复杂性格特质。
祝志满
关键词:农村三部曲蚕桑
社会史视野下的洪深“农村三部曲”研究
洪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家,也是中国电影、话剧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洪深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三个主要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1930年代,正是中国社会剧烈变革之时。洪深本着创作“属于一个...
肖瑶
关键词:社会史视野
新时期乡村电影伦理的思辨与新构——赵焕章“农村三部曲”钩沉
2022年
赵焕章导演的《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咱们的退伍兵》是新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乡村电影,具有现实性、伦理性、时代性等多重人文关怀,被人们称为“农村三部曲”。赵焕章导演的“农村三部曲”站在了农民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从“农村三部曲”当中个体、交往、社会三个伦理层面入手,分析赵焕章导演对于新时期乡村电影伦理的思辨与新构,希望探寻出其作品对当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电影创作的借鉴意义以及可供参考的伦理性内涵。
马恩扉页
关键词:乡村电影伦理
四民社会的解体与茅盾的“农村三部曲被引量:1
2021年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以“农”的视角呈现了士农工商构成的四民社会在中国被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解体的生存样态。茅盾并未像同时期的左翼作家那样将“士”“商”作为“农”“工”的对立面,而是展现了士农工商共同面对外部势力冲击和内部秩序消亡的社会现实。茅盾还将原本只局限于精英阶层的代际冲突书写下沉至农民家庭,塑造了老通宝和多多头这样一对之后被中国当代文学农村题材小说广泛借鉴的父子形象。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一改将乡土作为文化隐喻或政治场域的叙事模式,把乡村当作一种带有世俗日常色彩的实体性存在加以表现,提供了一种全新、有效的农村生活书写范式。
罗维斯
关键词:农村三部曲
叶君健“精品再创造”翻译思想阐释——以茅盾“农村三部曲”英译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本文在考察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和翻译家叶君健有关翻译的观点及文章资料的基础上,梳理并阐释其翻译思想中“翻译是精品再创造活动”的核心论点,指出其翻译思想与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承传关系,并以他英译的茅盾“农村三部曲”为例,从语言、修辞、文化等层面剖析其“精品再创造”翻译思想在译作中的体现。
李奕刘军平
关键词:翻译思想
制度化译者行为视角下的茅盾“农村三部曲”英译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翻译家沙博理是国家对外文化交流机构的制度化译者,参与政府机构发起的翻译活动,遵从国家的文化战略和政治意图。沙博理对茅盾“农村三部曲”的英译,不仅呈现出对革命叙事主题和语言风格的忠实转换,同时,他将文化负载词多替代为译入语中语义相近的固有文化表述,彰显出适度灵活性的特征。沙博理作为制度化翻译群体中的外来译家,他对农村三部曲的英译整体上趋向缓和,不仅符合传播国家经典革命文学话语的社会属性,而且使其语言性翻译行为更具变通性,兼顾考量译入语的文学规范。
任东升郎希萌

相关作者

朱献贞
作品数:43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先锋小说 五四新文化 瞿秋白 拖鞋 疏证
朱卫兵
作品数:3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农村三部曲》 故事情节 戏剧剧本 审美观念 《上海屋檐下》
许雅倩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悲剧命运 悲歌 女性形象 女性 农村三部曲
李红
作品数:4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农村三部曲》 抗争 农民 《我弥留之际》 叙事线条
贾振勇
作品数:86被引量:177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文学史 创伤 意识形态 创伤体验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