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4篇“ 《新民丛报》“的相关文章
新民
新民》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902年2月由梁启超创办于日本横滨,1907年1月停办,前后近六年,共出版96期,这是梁启超宣扬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反对民主革命的重要阵地。早期的《新民》抨击清王朝...
梁启超主编
中国近代刊军事体育思想嬗变研究——以《时务》《新民》和《新青年》为中心
2024年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思想启蒙的角度对中国近代刊的军事体育思想嬗变进行梳理,为揭示中国近代军事体育思想启蒙轨迹提供实践线索。研究认为,培养尚武精神是中国近代刊军事救国的实践方式,《时务》《新民》和《新青年》的创办都是以兵魂重塑国魂为主线,实现了从编译军事体育新闻向翻译军事强人传记和翻译军事体育小说的进化,推动了国民的军事体育从社会权利的边缘走向了核心地位,完成了国民性从“求变”“新民”到“强人”的转变。
牟健杨彦博
关键词:报刊军事体育嬗变
新民》与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关系研究
李泽厚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将1903年视为“革命发展行程中一个关键的转折年头”,其关键原因,一方面在于维新派和革命派知识分子均投身其中的两场影响了20世纪初年中国历史走向的政治运动——1900年的自立军运动和190...
朱姝
关键词:《新民丛报》新民思想社会进化论
想象国民:媒介史视域下《新民》与《民》的国民议题论战
2023年
在清末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国民话语交锋中,刊作为新式传播媒体,既彰显了政治结构的深层变革,也在技术与文化的互动中调节着社会关系。本文通过检视清末关于国民论述的研究,经媒介史视域回到《新民》和《民》的论战现场,追问并阐释刊的传媒技术、组织运作、社会实践等媒介逻辑对国民话语的形塑。刊不仅为国民话语的生产提供了基础性物质设施,且经由其组织行为将国民话语流通到社会网络中,并通过社会实践将国民话语化为制度性现实。在不断关联、更新的传播网络中,立宪派、革命派与清廷各方迥异的国民认识,不再仅是对异己的否定,更是在全新的媒介环境中争夺话语的博弈。
宋素红陈一海吴家康
关键词:《新民丛报》《民报》论战
新民》汉译传记研究
晚清时局动荡,思想活跃,产生了很多新兴的文学形式,汉译传记就是其中之一。晚清汉译传记作为传记的一部分,是传统传记向现代传记转型的产物,反映了传记这一文体企图脱离史学走向独立道路的新尝试。晚清译传的源文本多是英文或日文,其...
寇阳
关键词:《新民丛报》
新民》中的广告研究
新民》是20世纪初维新派创办的重要刊物,其刊在传播改变封建制度的新思想方面担任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将西方先进思想制度引入国内,另一方面为“开启民智”不懈呼告。作为一份同仁,在极端恶劣的政治社会环境下创办时间历时...
刘玉娟
关键词:广告类型广告影响
政治理念支配下的《新民》诗人群的聚合与分化——以梁启超、宗仰上人为中心被引量:2
2022年
新民》“诗界潮音集”栏目,是梁启超倡导“诗界革命”的理论与实践阵地。比较“诗界潮音集”与《清议》“诗文辞随录”栏目的作者群体,可以看出在短短数年间,梁启超的政治与诗学取向转变以及整个诗人群体的聚合与分化。在《新民》“诗界潮音集”诗人群中,著名诗僧宗仰上人的前后态度变化,可以说是此一时期知识阶层中文化和政治取向转型与变化的一个典型。舍弃《清议》而新办《新民》,正是梁启超思想剧烈变动的时期,而宗仰在诗词中表露的态度也日趋激烈。宗仰的渐趋革命与梁启超的思想波动,直接影响了他们之后的诗学取向。考察与分析梁启超以及宗仰的诗学选择、文化态度与政治理念的转变,是理解清末民初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知识阶层的一把钥匙。
焦宝
关键词:《新民丛报》诗歌诗界革命
清末刊广告所见史学之近代转型——以《新民》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21年
晚清以来蓬勃兴起的各类刊作为传播思想、开启民智的重要载体,反映着近代中国学术思想的构建轨迹。近代纸刊登图书广告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商业现象,亦为展示清末民初学术思想变迁的一个维度。以清末《新民》为例,发行数年间登载了大量史学类广告,具有相当之研究价值:一从归纳广告书目中体现“新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批判;二将广告词视作一种史学评议形式,分析其时代因素;三以书业广告体知近代史学的受众群体与传播特征;四是关注近代史学在民族主义浪潮下对传统史学的重新诠释,探讨其于近代转型的可能路径。
王新杰谢贵安
关键词:晚清新史学
世界景观在近代中国的视觉呈现——以梁启超与《新民》《新小说》之图像为中心被引量:3
2020年
梁启超于1902年创办的《新民》《新小说》,刊登了大量以先进技术印制的图像,为杂志文本提供了新的诠释维度,对于晚清以来的知识转型与大众传媒的形塑也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两刊物所使用的图像,一方面在标榜给读者带来乐趣的表层下埋藏着复杂的"展示政治",呈现全球文明风貌与进化景观,诠释人类文明竞争进化的历史,与梁启超的文本论述相配合;另一方面通过图像谱系介入历史叙事的建构,其超前性的选择预示了民国初年都市文化消费的潮流。通过杂志传播的大量图像,给中国人带来世界真实形象的启蒙,为晚清以来的新知识体系建立了可见可感的视觉基础,构成中国视觉现代性的标志性内容。
陈建华
关键词:图像《新民丛报》《新小说》
戊戌至五四中国刊思想启蒙递嬗研究——以《时务》、《新民》与《新青年》为中心
胡适先生曾在1923年于友人信中说:“二十五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一是《时务》,一是《新民》,一是《新青年》。”“三份刊”代表“三个时代”,其语境更多的是从思想启蒙角度切入的。近代中国刊参与了中国思...
杨清华
关键词:《时务报》《新民丛报》戊戌时期

相关作者

周福振
作品数:96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省委党校
研究主题:《新民丛报》 党章 《民报》 党内民主 党内民主建设
陈凤姑
作品数:14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新民丛报》 多媒体教学 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论 教育目的
焦宝
作品数:55被引量:126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诗词 晚清 文学传播 安史之乱 媒介
李益顺
作品数:19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孙中山 合同制 晚清 《新民丛报》 创新教育
陈建华
作品数:23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境界 《新小说》 《新民丛报》 诗界革命 海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