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7篇“ 《海国图志》“的相关文章
- 海国图志
- (清)魏源著
- 关键词:地理学清代
- 海国图志
- (清)魏源著
- 关键词:地理学清代
- 《海国图志》里的“弥利坚”形象与魏源的“托洋改制”
- 2025年
- 《海国图志》历来享有“开眼看世界”之誉,但其文本之复杂、思想之阀深却多因“师夷长技以制夷”一语而被遮蔽。在该书主体内容里,“弥利坚”部分历来备受关注。理解弥利坚政制在《海国图志》全书中的特殊思想位置,首先需理清弥利坚部分与全书另一叙事核心英吉利的文本关系。1842年魏源从各种西洋资料中梳理出一个亘古未见的异质性世界霸主。
- 马晓见
- 关键词:《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 对《海国图志》相关问题的教学思考
- 2024年
- 笔者讲授统编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第三目“开眼看世界”时提及魏源和《海国图志》,指出该书按照世界区域介绍各国主要概况,是近代中国最早的比较翔实地介绍西方史地知识的书籍之一,阐明了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何凤其李华庆
- 关键词:《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外历史教学思考教科书
- 《海国图志》概念译介与近代中国世界观建构
- 2024年
- 《海国图志》是首部国人自主编制的世界地理百科全书,收录大量地理学知识与世界新概念,构建了符合时代发展阶段的完整世界体系。魏源及其编译团队以当时国内外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中国社会文化与国人认知,分别采用“音译”“概念添加”“语内变形”“引用”四种翻译方法,转换和呈现世界新概念。《海国图志》构建了完整、多元、相对平等的世界新体系,对当时中国人心目中原有的世界格局带来冲击。但《海国图志》的世界体系也呈现了“等级化”特征,这显示了以译者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对心目中原有世界秩序的留恋和维护。本文以《海国图志》的世界概念译介为例,分析其译介方法及构建的近代中国世界观。
- 孙一赫王海
- 关键词:《海国图志》
- 《海国图志》郭实腊评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 《海国图志》是魏源编撰的一部以世界史地知识为主的综合性著作,对日本、朝鲜和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引起学者和译者的广泛关注。德国传教士郭实腊(Gützlaff)是首位将《海国图志》译介到英语世界的外国学者,其发表在《中...
- 谢柳
- 关键词:《海国图志》译者主体性
-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中外双向交流中的《海国图志》
- 2024年
- 魏源的《海国图志》开中国人谈世界之先河,向闭塞不通的中国展现了新世界的图景,启发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奋发图强。魏源在林则徐《四洲志》的基础上,立足于当时中国的现实,以通晓夷情、抵御外侮为目的,对西人文献进行选译与重新编排。《海国图志》被传至海外后,海外学者从各地国情与个人身份出发,以不同动机对其内容与思想进行选择性译介。在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中,《海国图志》的成书过程与海外传播都暗含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 张鑫
- 关键词:《海国图志》
- 《海国图志》里的“弥利坚”形象与魏源的“托洋改制”
- 2024年
- 《海国图志》“弥利坚”部分记述彼时美国,但其文本形象带有建构性。书中凸显了该国作为足以与世界霸主英国相拮抗的新兴强国的世界地位,同时据此展开其“托洋改制”:其政制的枢纽与富强的根源被聚焦于“无君”,其选举制的目标被描绘为“公举贤者”,其政制的精神被理解为“自下而上”。此“托洋改制”根源于魏源自己的政治理想:对李贽“无君”思想的现实化,对中国历史“选贤与能”理想进一步的期望和对共同体建基于百姓自主政治行动的认同。此“托洋改制”与龚自珍的“托古始改制”和康有为的“托孔子改制”有所区别,又分别在“自下而上”精神与“太平”理想上深层次相通。此文本里的弥利坚是魏源思想的有机部分,也是魏源对中国内生现代性思潮的深度推进。
- 马晓见
- 关键词:《海国图志》
- 睁眼看世界之先声,救亡以图存之奇书:魏源与《海国图志》
- 2024年
- 说起魏源和他编著的《海国图志》,相信每个学过中学历史的人都不感陌生。这部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较为详尽地介绍世界史地知识和西方科学知识的著作,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更是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对中国近代化甚至是对日本近代化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钟彦亮
- 关键词:《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日本近代化
- 十九世纪中期东亚书籍环流与阅读接受——以魏源《海国图志》为例
- 2024年
- 魏源《海国图志》是继林则徐《四洲志》后,在东亚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地理类著作。魏源分别于1842年撰成《海国图志》50卷,1847年增扩为60卷,1852年又增补为100卷。该书首次于1845年由权大肯经陆路带回朝鲜,1851年由中国商船亥二号传入日本。之后日本翻刻本因简明易读又回流至朝鲜,同时日本再版的热潮又影响了中国对此书价值的重新认知。文章通过阅读史的研究方法,分析《海国图志》在19世纪中期中国士大夫阶层的有限传播、日本上层知识分子和下层武士的阅读接受、朝鲜实学派两班官员及中人的辗转传阅,并论述阅读活动对所在国进步思潮造成的影响。
- 武文杰
- 关键词:《海国图志》
相关作者
- 姚武

- 作品数:46被引量:50H指数:3
- 供职机构:邵阳学院中文系
- 研究主题:审美疲劳 大学生 《海国图志》 文化视野 大众
- 萧致治

- 作品数:51被引量:90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 研究主题:孙中山 鸦片战争 《海国图志》 辛亥革命 史学家
- 刘勇

- 作品数:26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 研究主题:世界历史理论 世界历史 列宁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海国图志》
- 尹文涓

- 作品数:11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海国图志》 传教士 耶稣会士 《京报》 新教传教士
- 夏剑钦

- 作品数:49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岳麓书社
- 研究主题:王夫之 音韵学 谭嗣同 《海国图志》 《魏源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