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78篇“ 《红高粱》“的相关文章
红高粱被引量:1
2015年
(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时间:1939——1941,1958,1974。地点:黄河岸边,高粱血海。人物:九儿——大名戴凤莲,敢爱敢恨、性烈如酒的小脚女子。刘罗汉——十六里堡烧酒坊领头的伙计。余占鳌——打棺抬轿"吃杆子饭的"汉子,后成为九儿的男人。孙五——屠夫,以宰驴为生计,擅吹唢呐。
龚孝雄
关键词:高粱酒酒坊同名小说黄河岸边
红高粱
电影伴读中国文学文库。电影解读文学,文学诠释电影。   本书作者莫言,1956年生,山东高密人。上过小学,“文革”开始后辍学回乡,干过临时工。1976年入伍。1984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8年进入鲁迅文学院硕...
莫言著
关键词:作品集中篇小说
红高粱
莫言著
关键词:作品集中篇小说
红高粱
莫言
关键词:中篇小说长篇小说
文学作品中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的翻译——以《红高粱家族》日译本为例
2025年
人物的话语和思想是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话语表达方式兼具审美意义与主旨意义。然而,以往的研究对于话语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原因尚未作出充分探讨。本研究在明确何为“受限”与“选择”的基础上,通过以《红高粱家族》日译本为例,发现语言系统差异会制约形式的翻译,但这些限制的约束力强度有所不同,决定了译者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主体意识。当外界因素改变而改写方式不变时,属于受限于语言系统差异作出的强制性转换,而外界因素保持不变、单一文本内部出现不同呈现方式,则很有可能是译者主观意志下的选择。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能否基于译入语的语言系统适当发挥译者主体作用、在原作内涵的延长线上构建起新的文学性,决定了民族文学能否发展成为世界文学。
段洵美马小兵
“才子佳人”叙事的升格、活化与裂解——从《白狗秋千架》《红高粱家族》到《古典爱情》
2025年
“才子佳人”向来是中国作家钟爱的叙事模式,其影响经久不衰,至今仍广泛活跃于各种文学创作之中。围绕“才子佳人”这一文学母题的研究不在少数,但针对传统“才子佳人”模式在当代文学中的转型,相关研究尚显不足。现有的转型研究大致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宏观研究多聚焦于“才子佳人”文学理念的现代性转型。
王子罕
关键词:《红高粱家族》文学母题才子佳人现代性转型文学理念《白狗秋千架》
高密方言英译中的“三维转换”——以小说《红高粱家族》和《蛙》的英译本为
2025年
方言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而且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是开启不同地域文化之门的密钥。有效翻译语篇中涉及的中国方言有利于让外国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但如何准确无误地传达方言的内涵意义却是文学作品翻译的一大难题。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分析莫言所著小说《红高粱家族》和《蛙》的葛浩文译本中高密方言的英译,旨在为方言翻译提供借鉴,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钟惠伶陈芙
关键词:方言英译
红高粱家族》的隐喻翻译研究
2024年
近些年,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翻译问题,引起了翻译界及学术界的热议。实际上,隐喻翻译在某些方面能够影响到目的语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以及文本翻译的质量。《红高粱家族》自出版以来便被翻译成法语、英语等多种语言。翻译界对该小说的研究普遍局限在译者主体性、语言风格、文化负载词等层面上,而原文中的隐喻内涵、文化意蕴却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以葛浩文译本《红高粱家族》为例,结合隐喻翻译的内涵与概念,分析中国文学作品对隐喻翻译的要求,探究葛浩文在此译本中所运用到的隐喻翻译策略。
刘春智
关键词:《红高粱家族》隐喻翻译译本
“文学里的村庄”:满城尽是《红高粱
2024年
“莫言”“高密东北乡”,这两个词一浮现,脑中立刻自动生成画面和音乐:看到了小毛驴驮着身穿袄的巩俐穿过波涛起伏的高梁地,听到了姜文声嘶力竭的吼声“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呀头”,似乎还闻到了九月九酿的新酒香。血热了,头晕了,心醉了。莫言和高密东北乡合酿的这壶酒,后劲儿真大。2023年盛夏,跨越1400公里山河,在潍坊的风筝和青岛的海风之间,我们终于落地秦代就设置的高密。
禹琳陈普庄蔡黔宜
关键词:《红高粱》自动生成
论《红高粱家族》中的陌生化艺术
2024年
陌生化作为俄国形式主义的一种主要创作方式,在文学创作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莫言在《红高粱家族》大量使用陌生化手法,通过孙辈视角、化人为物、化物为人、意识流等具体方式,深入挖掘高密东北乡和红高粱的文化意蕴,形成独特的陌生化叙事效果,使得文学语言的新异性、人物形象的丰满性得到有效提升。Defamiliarization, as one of the main creative methods of Russian formalis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literary creation. Mo Yan makes extensive use of defamiliarization in “Red Sorghum”. Through the grandchildren’s perspective, materialization, humanization,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and other specific ways, he deeply explored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Gaomi Northeast Township and Red Sorghum, forming a unique narrative effect of defamiliarization, which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novelty of literary language and the richness of characters.
刘鑫悦魏娜
关键词:《红高粱家族》陌生化表现手法

相关作者

周敏
作品数:32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人民 《红高粱》 《白鹿原》 女性主义 电影
张绍九
作品数:6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共昭通市委
研究主题:叙述学 战争题材 《红高粱》 迸发 沉重
刘维付
作品数:12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外事学院
研究主题:电视剧 《红高粱》 宫廷 大众 演员
王启伟
作品数:29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红高粱》 翻译 大学英语 莫言作品 文化融入
李宗刚
作品数:175被引量:406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五四文学 教育体制 文学教育 民国 英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