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79篇“ 《绿山墙的安妮》“的相关文章
- 绿山墙的安妮
- 本书讲述了:绿山墙农舍的一对兄妹本想从孤儿院领养一个男孩来做帮手,没想到却阴差阳错接来了自幼失去父母的小安妮。但安妮的到来使原本沉闷的绿山墙焕发出诱人的生机与活力,也给古老的村庄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
- 绿山墙的安妮
-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甜蜜的儿童小说, 讲述了小主人公安妮的生活历程。安妮自幼失去父母, 被人领养, 但是安妮纯真善良、热爱生活, 得到了养父母的喜爱, 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爱护和友谊。
- (加)露西·莫德·蒙格玛利著
- 关键词:儿童文学长篇小说
- 外国名著导读:《绿山墙的安妮》
- 2025年
- 不论是暖心的成长故事,还是惊险刺激的冒险小说,都能带给我们诸多新奇的体验和乐趣。今年,Sherry将陪伴大家一起读读经典名著,开启一段难忘的心灵之旅。
- 艾米杨楚(画)
- 关键词:名著导读成长故事经典名著
-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以《绿山墙的安妮》整本书阅读为例
- 2025年
- 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性学习任务群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内容,可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虽然整本书阅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也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无限的延伸,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对于整本书阅读并不感兴趣,并且缺乏一定的阅读方法。很多学生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并没有展现出来。
- 朱音
-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阅读能力拓展性学习
- 《绿山墙的安妮》梗概
- 2024年
- 住在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俩想领养一个男孩儿,帮他们干些农活,可孤儿院却送来了一个女孩儿,她叫:安妮·雪莉。这个女孩儿的出现让马修和玛丽拉都大吃一惊:她有着一头浓密的红色长发,脸上长着雀斑,嘴和眼睛都很大;她的想象力极其丰富,话也特别多。兄妹俩决定让安妮在这儿住一夜,第二天就把她送走。可安妮已经喜欢上了这里。
- 张喻然冯秀丽(指导)
- 关键词:《绿山墙的安妮》孤儿院想象力
- 基于《绿山墙的安妮》和《小岛上的安妮》探析安妮的成长过程
- 2024年
- 目的:文章目的是发掘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所著的成长小说《绿山墙的安妮》和《小岛上的安妮》的文学价值,以安妮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和经历激励现代青少年成长。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归纳综合法研究两本小说。结果:《绿山墙的安妮》描写安妮的少年时期,而《小岛上的安妮》叙述安妮的青年时期。两本书所使用的都是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有利于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和引起读者的共鸣。结论:研究发现《绿山墙的安妮》中的少年安妮渴望亲情,珍惜友情,在挫折中不断成长;《小岛上的安妮》中的青年安妮渴望爱情,珍视友情,同时经历了身边朋友的死亡。她不断追寻自己的梦想,最终取得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文学梦。
- 罗焕芦冰清
- 关键词:《绿山墙的安妮》成长小说少年青年
- 成长小说视域下《绿山墙的安妮》与《小岛上的安妮》中主人公成长历程的研究
- 2024年
- 《绿山墙的安妮》和《小岛上的安妮》是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所作的“安妮系列”成长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第一部和第三部。本文从成长小说的视角研究主人公安妮在少女时期和女大学生时期的成长历程。安妮的成长大概经历了天真、困惑和顿悟三个阶段,最终成长为一个心智成熟的女性。通过对安妮成长历程的解读和研究,论文旨在使读者了解安妮的可贵品质,帮助读者更好地追求幸福,实现自我价值。
- 芦冰清罗焕
- 关键词:成长小说
- 《绿山墙的安妮》中的道歉策略
- 2024年
-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中的一项核心理论,其中道歉言语行为是人们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或言辞可能给他人带来伤害、困扰或不适时,表达悔过和愿意弥补的方式。本文以《绿山墙的安妮》中的道歉言语行为为研究对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揭示不同人物的道歉方式及性格特点。在小说中,人物们恰当地运用了上述要素,展现了亚邦里村居民淳朴和善良的形象。
- 白晓凤
- 关键词:道歉言语行为道歉策略《绿山墙的安妮》
- 美好的想象 前行的动力——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 2024年
- 《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作品。主人公安妮刚满3个月时,父母相继去世,她被托马斯太太收留,稍大一些,她就要照顾4个孩子。8岁那年,她又被哈蒙德太太领走,要照顾8个孩子。后来,她被马修和玛丽拉兄妹俩收养。
- 肖红芳
- 关键词:《绿山墙的安妮》蒙哥马利太太
- 从孤女形象看《红楼梦》和《绿山墙的安妮》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
- 2024年
- 本文从孤女形象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与《绿山墙的安妮》中的安妮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林黛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她的命运与人生选择体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地位的低下和无奈。而安妮则展现了西方文化中女性的独立、自主和勇敢,她敢于追求自由和真爱,挑战社会的束缚,体现了西方文化中女性的平等和自由。本文前两部分运用个案研究法,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利用对比研究法,揭示中西文化在个性特点、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差异,也为现代中国文化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本文通过对比这两位孤女形象,旨在促进对中西文化的理解和交流,推动现代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 黄海凤
- 关键词:孤女林黛玉文化差异
相关作者
- 夏宗凤

- 作品数:22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外国语大学
- 研究主题:成长小说 《绿山墙的安妮》 少数族裔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知识
- 郑赟

- 作品数:4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绿山墙的安妮》 圣经原型 教师主导作用 交际意愿 神话原型
- 高志香

- 作品数:7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银川能源学院
- 研究主题:《绿山墙的安妮》 TWO THEORY STUDY 中译本
- 罗焕

- 作品数:15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 研究主题:高职英语 成长小说 A级考试 《绿山墙的安妮》 备考策略
- 何森梅

- 作品数:15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黎明职业大学
- 研究主题:《绿山墙的安妮》 女性主义 生态主义 翻译技巧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