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5篇“ 《老子想尔注》“的相关文章
- 以神道统治人道——论《老子想尔注》的政教思想
- 2025年
- 以“唯愿长生”为人生方向,以“道诫”为绝对原则,《老子想尔注》试图通过统治者的“信道”“守诫”来确立自上而下的统一的信仰对象和行为准则,从而建立起以神道统治人道的社会模式。其中,由于构建了一套诉诸神明的监察体系,并将一切行为的后果皆与个体的死生存亡联系起来,因此《老子想尔注》认为人们“皆知尊道畏天”才能真正规约自己的行为举止,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证道德践履的自觉落实,亦可以使天下不依赖法律而大治,这体现出《老子想尔注》以“神道设教”的本质特征。
- 赵佳佳邓联合
- 关键词:长生信道
- 从《传授经戒仪注诀·序次经法》论《老子想尔注》的诠释方法及特色
- 2024年
- 通过《传授经戒仪注诀·序次经法》所列的三部道教经典序次及其引用《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的文字,以解释学的视野探讨《老子想尔注》的诠释方法及特色,认为其作为教内学道者升至修炼成仙阶段的必读经典,对《老子》的诠释在原则、方法方面具有符合“解释者的历史处境所规定的”必然性和创造性,特别是“辞说切近,因物赋通”对信徒宗教体验既有无限开放性又有明确的神学导向,从而形成一部以神学思想诠释《老子》的道教经典,这正是《想尔注》最大的诠释特色之所在。
- 杨名
- 关键词:解释学视野
- 《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指归》与《老子想尔注》的训诂比较研究
- 兰钰婷
- 论《老子想尔注》对儒家的态度及其成因
- 2023年
- 作为早期道教的主要经典,《老子想尔注》表现出对儒家思想颇为复杂的态度。它既有站在宗教立场上排斥儒家、诋毁五经的部分,也有站在传统立场上迎合忠孝、容纳仁义的内容。分析《老子想尔注》对儒家态度的原因,不仅有助于我们发现早期道教思想的演变路径,而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儒道融合的内在进程。
- 石明
- 关键词:《老子想尔注》五斗米道儒家儒道融合
- 《老子想尔注》仙有骨录说考略
- 2022年
- 《老子想尔注》与《太平经》、《周易参同契》并称早期道教最重要的三部经典。与其他二书相比,《想尔注》“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基于宗教的立场诠释《老子》”1。《想尔注》在对《老子》经文作宗教化诠释时,常常将十分严厉的批判语词冠之于其他流行的观念--“邪伪伎巧”“邪知”“伪伎”“邪文”“邪知”“伪道”“设诈巧言”“诈圣”“邪学”,以此来确立自身对《老子》以及早期道教教义诠释的正典地位。
- 乔珂
- 关键词:《周易参同契》中国思想史早期道教《太平经》道教教义《老子想尔注》
- 诠释学视域下的《老子想尔注》研究
- 《老子想尔注》(以下简称《想尔注》)出土于清末敦煌莫高窟,它是一部从道教视角诠释《老子》的著作,历来被道教内部视为经典。在被发现以及纳入研究视野后,《想尔注》的成书年代、作者、思想、解老方法等都有学者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
- 赵佳佳
- 关键词:《老子想尔注》长生
- 《老子想尔注》“道可道”章佚文新考
- 2022年
- 饶宗颐从唐释法琳《辩正论》中所辑佚出的《想尔注》首章佚文——“道可道者,谓朝食美也;非常道者,谓暮成屎也……玄之又玄者,谓鼻与口也”,以及刘昭瑞从元释祥迈《辩伪录》中所辑出的类似文句均是伪注。它们与《想尔注》的“道”“精”“玄”等概念均截然不同。这两条伪注是由唐释法琳、元释祥迈刻意伪造的,他们将唐代道书《太上混元真录》中“道者,谓泥丸也……夫朝食其美,暮为屎,故曰恶也”等文句进行了割裂与篡改。《太上混元真录》一书,是释法琳、释祥迈伪造《想尔注》首章的铁证。释法琳、释祥迈是唐初、元忽必烈时期两次佛道论争的参与者,他们伪造《想尔注》首章的目的是反击、攻击道教,维护佛教地位。这两条伪注是唐初、元代佛教徒护教的产物。
- 马兵
- 论《老子想尔注》中的“指形名道”
- 2022年
- 《想尔注》批判和反对的“指形名道”并非泛指存思身神,而是把“道”或“一”具象化为身神的存想之法。《想尔注》对存思身神这种有选择的批判和认同的态度,有其深刻的历史和宗教神学背景。无论是《想尔注》所批判的“指五藏以名一”,还是《老子中经》所推崇的“指胆以名一”,两者皆是在汉代医学相关理论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宗教神学化发展而来的“指形名道”技法。六朝以来,“指三丹田以名一”成为道教守一思神术的主流。在此背景下,南朝天师道创造出本系的存思“三一诀”,相较于《想尔注》强烈批判和反对“指形名道”,这是汉魏六朝天师道教法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变化。
- 张晓雷
- 求道与求长生之一贯:论《老子想尔注》的养生之道
- 2022年
- 关于长生保身问题的研究历来是道教关注的重点,《老子想尔注》作为早期五斗米道的经典著作,蕴含着对长生的不懈追求和乐生、贵生等思想。一方面,《老子想尔注》通过对《老子》文本的重新解读,把“生”提到与“道”同高的地位,求“道”就是求长生,由此确立了求长生的终极目标,并且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寻找到形而上的依据。另一方面,《老子想尔注》为道教徒实现长生这一终极目标指明了具有可操作性、可实践性的养生之法:对内要积精成神、清静不争,对外要遵守“道诫”、积累善功。从求长生之形而上依据——“道”的神化和形而下之实践——内外兼修的长生之法这一角度切入,可阐明《老子想尔注》蕴含的养生之道。
- 徐会利
- 关键词:长生精气善恶
- 汉末道教的“真道”观及其展开 基于《太平经》《老子想尔注》《周易参同契》的研究
- “真道”是汉末道教典籍中的一个共同观念,即真而不伪之道,它是汉末道教自我认同的理论标志。本书以《太平经》《老子想尔注》《周易参同契》为中心,对汉末道教的“真道”观作系统研究,对汉末道教“真道”观解决的问题及其特点进行总结...
- 孙功进
相关作者
- 陈辉

- 作品数:18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陕西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老子想尔注》 五斗米道 道教 早期道教 《列仙传》
- 詹石窗

- 作品数:158被引量:279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 研究主题:道教 道家 考论 《道德经》 老子
- 吕锡琛

- 作品数:143被引量:36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道家 道学 道家思想 王船山 《淮南子》
- 苏宁

- 作品数:55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三星堆 道教 抗战时期 美学思想 灾难
- 卿希泰

- 作品数:52被引量:198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 研究主题:道教 道教文化 《太平经》 道教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