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9 篇“ 《西风颂》 “的相关文章
西风 颂 被引量:1 1990年 雪莱关键词:精灵 挽歌 宫殿 深潜 枷锁 树林 象征主义维度下雪莱诗歌《西风 颂 》的意象建构及美学精神 被引量:1 2024年 象征主义维度下雪莱经典代表诗歌作品《西风 颂 》有深刻的研读价值。《西风 颂 》从颜色、空间以及形态等视角完成了象征主义维度下的意象建构,实现了化实为虚的诗歌创作突破。而象征主义维度下进一步的寓实于虚更是促成了《西风 颂 》的创作闭环,使人物精神、人文信念、浪漫情怀等美学精神得到充分展现。立足于象征主义维度解读《西风 颂 》,其意象建构与美学精神于当代仍有借鉴价值与启发意义。 高常秋月关键词:象征主义 《西风颂》 雪莱 意象建构 查良铮《西风 颂 》译本中诗歌前景化效果的再现 2024年 雪莱是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之一,一生坎坷曲折,文学作品丰富,成就非凡。他的作品大多以描写自然、爱情、呼唤自由为主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民主诗人,在这种身份的加持下,他也创作了大量政治抒情诗。他的文学作品经典,流传广泛,深受国内外读者喜爱。其中诗歌Ode to the West Wind是他的登峰造极之作,雪莱在其中运用了大量的前景化手段来突出描写诗歌中主角“西风 ”。本文基于Short对前景化手段的分类,从原诗中作者运用的语言偏离和平行手法等手段,考查查良铮译文中的两个主要问题:译文中是如何处理这些前景化手段的描写?是否再现雪莱诗歌的前景化效果? 王志凌关键词:前景化 语言偏离 诗歌翻译 以《西风 颂 》为例探究英文诗歌音系文体特征的前景化 2023年 《西风 颂 》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全诗共五节,以诗人途遇的一场猛烈西风 作为革命力量象征加以歌咏。对诗歌的功能文体特征分析一般从文本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着手进行,然而诗歌是最具有节律性的文体类型,欲深刻剖析诗歌的文体特征、找到诗歌的节律性带来的前景化现象,音系层面的文体特征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文章将以雪莱的《西风 颂 》为例,从失衡和失协的角度分析不同音系层级,即音位、音节、音步和调群四个层级下《西风 颂 》的文体特征。 谢东倚关键词:文体特征 音系学 前景化 包装盒(西风 颂 1956)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包装盒(西风 颂 1956)。;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包装酒时使用。;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与图案的结合。;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主视图。 尤涛辞好东里西风 颂 ,译词承句惠意多——中西文学中“西风 ”的解读与翻译 一直伴随着人类的自然现象大多在各种语言中有着相应的表达,凝聚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具有寒流性质的"西风 "在中西方诗文中频频出现,颇具文化韵味。在中国,它是愁绪的象征,也有豪迈之情、清洁之意;在西方,它是温暖活力、为人传情的春... 谢育任关键词:西风 意象 中西文学 跨文化 论“以平仄代抑扬”的可行性:再译《西风 颂 》 被引量:8 2022年 本文以再译《西风 颂 》为例,探讨“以平仄代抑扬”的诗歌翻译新法的可行性。以往的诗歌翻译方法要么是无视原诗的节奏,要么只注意体现原诗节奏的节拍,但对诗歌节奏中的声律问题一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英汉格律诗的节奏都是由拍律和声律有机合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如果翻译时仅译拍子,不译调子,节奏的体现必然存在严重缺陷。本文提出用汉语的语音资源“平仄”来对应英语格律诗中的“抑扬”,并以此完成了《西风 颂 》这首篇幅较大的诗歌翻译。实践证明,汉语是有能力保留原诗的节奏的,无论是拍子,还是调子,这样的翻译可以更好地体现原诗的音乐性和诗学冲击力。 王东风关键词:诗歌翻译 节奏 郭沫若查良铮《西风 颂 》译本中意识形态与诗学的对比研究 《西风 颂 》是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政治抒情诗,具有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全诗以西风 象征革命力量,表达了诗人对反动腐朽势力的憎恨,对革命终将胜利和光明未来的热切希望和坚定信念,深刻揭示出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客观规... 段锦琼关键词:诗歌翻译 意识形态 诗学 《西风颂》 基于译者主体性的诗歌翻译探析——以郭沫若《西风 颂 》为例 2021年 诗歌翻译属于特殊文本翻译,研究诗歌翻译需要关注译文文本与译者。译者主体性表明了译者的审美、文化意识、创造性与人文品格。在重视译文主体性的基础上,探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诗歌的影响与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从译者角度深化诗歌翻译研究。郭沫若《西风 颂 》的汉译,体现了诗歌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以译者主体性在译文诗歌中的发挥,证明了"风韵译"理论的研究价值,实现了基于译者主体性翻译诗歌的有效研究。 李艳红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诗歌翻译 《西风颂》 从词汇的文化色彩看“西风 ”在东西方语境下的意象差异——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雪莱的《西风 颂 》为例 被引量:1 2020年 意象词汇"西风 "由于东西方文化语境的巨大差异而形成了截然相反的两种内涵。东方语境下,"西风 "意象多指伤感、哀愁;西方语境下,则多指生命、活力。基于此,本文选取了中国元代著名散曲《天净沙·秋思》和英国浪漫主义后期佳作《西风 颂 》为范本,旨在比较东西方语境之下的"西风 "意象,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从而更好地了解东西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 巴冬晴关键词:西风 意象
相关作者
王东风 作品数:74 被引量:1,084 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翻译 诗歌翻译 诗学 节奏 文学翻译 胡晓莹 作品数:6 被引量:5 H指数:1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 研究主题:英译文 唐诗 纯理功能 《西风颂》 系统功能语言学 姜春兰 作品数:20 被引量:23 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翻译学院 研究主题:安全视域 《西风颂》 会话含义 文化 英译 秦茂莉 作品数:15 被引量:8 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翻译 把字句 译本 译文 比较赏析 陈晓兰 作品数:2 被引量:1 H指数:1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雪莱 《西风颂》 认知诗学 意象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