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篇“ 《诗经·采薇》“的相关文章
中职语文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个案探究——以《诗经·采薇》渗透文化自信为例
2023年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在信息化时代,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时代环境的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如何更好地在信息化实践教学中贯穿文化自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文化自信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必然性入手,揭示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诗经·采薇》教学实践为例探索中职语文融入思政元素教学设计研究。
张聪朱华方胡建宇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职语文教学设计
基于苏珊·巴斯内特“种子移植”《诗经·采薇》第六章三译本分析
2021年
诗歌是抒情言志,反映深层文化,表达人类情感的文学体裁。《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具有重要意义,但中西诗歌文化结构差异使诗歌翻译出现了困难。苏珊·巴斯内特从文化翻译观视域下提出诗歌翻译的"种子移植"理论。文章将通过分析"种子移植"理论指导下"种子移植"过程对《诗经·采薇》第六章三译本进行研究,以期对诗歌翻译有所帮助。
孙瑶范晓彬
关键词:诗歌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诗经·采薇》英译本分析
2020年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它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瑰宝。《诗经·小雅》中的《采薇》可谓是讲述古代战争的开篇之作,其中描绘了战争的疾苦,更书写了道不尽的家国情怀。《采薇》全诗共六章,其中最为经典且广为传颂的是最后一章,本文选取许渊冲先生对末章的译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理论,探讨其在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的适应性转换,对比并赏析译作中美的文化体现,探讨古诗歌的翻译策略,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提供借鉴。
陈睿欣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诗经·采薇》
对朱莉安·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评估——以《诗经·采薇》英译为例
2019年
翻译质量评估是翻译研究的次级学科,但缺乏足够的学术研究。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为翻译质量的判定提供了系统可行的框架。但在汉英翻译领域,该模式存在缺陷。作者通过《诗经·采薇》的汉英翻译对该模式进行检视,并试图为其扩充一个适合评判汉英翻译质量的维度。
吉奕卫
关键词:翻译质量评估汉英翻译
论《诗经·采薇》意境的构造方式被引量:1
2017年
采薇》是《诗经》中的名篇,这首诗之意境的构造方式主要有三种:意象的朦胧性、形式的对称性、境象的统一性。具有多义意象的"薇",使诗歌的主题充满了朦胧色彩;四言的句式、重叠复沓的篇章结构,使全诗充满了节奏感,便于读者吟咏记忆;而境象的统一,使全诗充满了画面感。
冯凯
关键词:《诗经·采薇》意境
诗经·采薇》的主旨解读
2016年
战争,总会关乎生死。而古代对少数民族的战争,除了死亡的残酷,还有离别的忧虑。所以,在战争频仍的先秦时代,戍边的战士难免就会生出思乡的痛苦。《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它概括了《诗经》成诗的原因,也同时揭示了《诗经·采薇》中那位战士的心声。"猃狁"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在无史记载,存于传说的时候,对于中原的政权就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吕本玲张宏亮
关键词:《毛诗序》杨柳依依先秦时代民族个性
试论《诗经·采薇》中“雨雪霏霏”的“雨”字
2016年
诗经·采薇》中"雨雪霏霏"中的"雨"字的读音和意义历来颇受争议。有人认为读为[yù],用如动词,意思为"落"、"降下";又有人认为读为[yǔ],用如名词。前者为历来教材通用,但是笔者从《十三经注疏》对其的训释,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则以及《诗经》的体例特点考察,认为此处"雨"字读为[yǔ],作名词更为恰当。
段赛
关键词:《十三经注疏》《诗经》
“古韵”与——以《诗经·采薇(节选)“语用”共舞》为例谈古诗教学如何落实语用被引量:1
2016年
文章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诗歌的文体特点、学段单元目标及本班的学情,确定“语用”核心目标。在“语用”理念指导下的古诗教学通过品析赏读、融情想象、虚实并举等教学策略既让学生悟情入境,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提高审美情趣,又能使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提升语文素养。
李春霞
关键词:古韵
诗经·采薇》庞德与许渊冲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2015年
诗经·小雅》中的《采薇》一诗可谓古代战争诗的开篇之作,也体现了《诗经》文本的显著特点。在《采薇》的英译中,庞德的翻译融入了许多自身对于儒家文化的理解,力求在汲取原始精华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西方诗歌创作。而许渊冲先生在翻译时,则力求做到"音美,形美,意美"。两者的译文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气质,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无论是哪种策略下的译文,较之原文,都必定有着一定程度的调整。发现译文中的调整,并将不同译者的创作加以比较,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夏天
关键词:诗经英译
论《诗经·采薇》的艺术表现手法
2014年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文学样式,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在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代文学有着很大的影响。《诗经·采薇》之所以成为305篇中的名篇之一,是因为它采取了多种表现手法来反映生活,其手法主要有:它采用了四言句式和民歌重章叠唱语言形式,音节和谐,达到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它还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真实地反映了周代社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伍海霞
关键词:赋比兴现实主义

相关作者

王琳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考辨 小雅 学者 《诗经·采薇》 祭祀
杨艳
作品数:15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教学 翻译 教学改革 维吾尔族大学生 英语学习
李晓风
作品数:7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
研究主题:陆机 《诗经·采薇》 思乡 生命意识 交游
伍海霞
作品数:57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高职语文 艺术特点 高职语文教学 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
赵可新
作品数:9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研究主题:教学方法 应用写作 艺术特色 教育教学观念 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