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5篇“ 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的相关文章
呼吸同步经皮穴位电刺激抑制一过食管括约肌松弛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呼吸同步经皮穴位电刺激抑制一过食管括约肌松弛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本院消化内科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观察组予呼吸同步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假刺激组电极片粘贴于穴位,但不进行电刺激及同步呼吸。研究周期为12周,其中治疗期为8周,随访期为4周。在治疗各阶段,对一过食管括约肌松弛频率进行比较,对各组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首次治疗后,观察组的一过食管括约肌松弛频率降(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一过食管括约肌松弛频率显著降(P<0.001)。假刺激组及对照组的一过食管括约肌松弛频率各阶段都无变化(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及对照组的症状及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P<0.001),随访时,观察组显示出更好的治疗后持续效应(P<0.05)。结论:呼吸同步经皮穴位电刺激具有通过降低一过食管括约肌松弛频率,能有效且持续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作用。
陈宏达张咩庆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
电针猫“足三里”穴抑制胃扩张所致的一过食管括约肌松弛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以及"足三里"联合"内关"穴对一过食管括约肌松弛(TLESR)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猫随机分为8组:足三里组、内关组、足三里联合内关组(简称联合组)、非经非穴组、单纯胃扩张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L-精氨酸组、他克林组,每组5只。通过逐次向胃内注气的方法建立胃扩张诱发TLESR的动物模型。各治疗组在胃扩张的同时给予电针刺激,持续60min。用低顺应毛细管灌注测压系统记录、分析TLESR频率、共腔发生率和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足三里组、内关组和联合组均可以显著降低TLESR的频率及其合并共腔的比率(P<0.05);与电针前相比,电针"足三里"穴可以显著增加LESP(P<0.05),其它组与电针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克林可以逆转电针"足三里"穴对TLESR的抑制,而L-精氨酸则不能逆转。结论:电针"足三里"能够减少胃扩张引起的TLESR频率的增多和共腔的发生,此作用的发挥可能与胆碱通路有关。
杨静王驰
关键词:电针足三里穴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一氧化氮通路
一过食管括约肌松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5年
近年来,一过食管括约肌松弛已被证实是胃食管反流发生的最主要机制,这一发现使得人们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并为其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此文就其定义、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方燕飞姒健敏
关键词:下食管括约肌胃食管反流
不同饮食模式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一过食管括约肌松弛的影响及胃食管酸反流机制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探讨不同饮食模式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一过食管括约肌松弛(TLESR)的影响及胃食管酸反流机制。方法8例GERD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36~59岁,中位年龄43.5岁。所有患者随机交叉接受标准餐和高脂餐。同步记录餐前30min和餐后2h内食管动力和食管pH值的变化。结果餐后1hTLESR频率及时限明显高于餐前及餐后2h(P<0.05)。但标准餐和高脂餐后1hTLESR的频率及时限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标准餐后2hTLESR的频率及时限与餐前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而高脂餐后2hTLESR的频率及时限明显高于餐前和相应时间段的标准餐(P<0.05)。与标准餐比较,高脂餐后LES压力(LESP)明显降低(P<0.05)。两种试餐对与吞咽相关的食管括约肌松弛后蠕动收缩波幅(Post-LESRA)和食管远端蠕动收缩波幅及有效收缩率无明显影响(P>0.05)。高脂餐后酸反流发生的次数和pH<4的时间明显增加(P<0.05)。标准餐后61.7%的酸反流发生于TLESR,而高脂餐后37.8%酸反流发生于TLESR和50.2%发生于LESP降。结论标准餐和高脂餐能明显增加GERD患者餐后TLESR发生的频率。高脂餐后酸反流的程度明显重于标准餐后,高脂餐通过增加餐后TLESR发生率和降低餐后LESP双重途径引起胃食管反流,而标准餐后酸反流发生的机制与餐后TLESR频率的增加有关。
孙晓红柯美云王智凤刘晓红
关键词: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胃食管反流饮食
一过食管括约肌松弛与胃食管反流被引量:4
2001年
孙晓红柯美云
关键词: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胃食管反流LES影响因素
健康青年志愿者一过食管括约肌松弛
1999年
目的 了解我国健康青年人一过食管括约肌松弛(TLESR)与酸反流的关系及脂肪含量不同的饮食对健康人TLESR和酸反流的影响。方法 采用食管括约肌(LES)袖套式测压管、单晶锑pH 测定管,同步记录10 名志愿者空腹1 小时及餐后4 小时内的LES压力和食管pH 值。结果 酸反流均发生在LES压力低于2m m Hg 时,其中90.4% 发生在TLESR时。餐后酸反流显著增加( P< 0.01),TLESR及TLESR伴酸反流率也显著增加(P均< 0.01)。低脂餐与高脂餐对酸反流、TLESR及TLESR伴酸反流率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意义( P均> 0.05)。结论 TLESR是健康人酸反流发生的主要机制,健康人餐后酸反流增加主要是因为TLESR及TLESR伴酸反流增加。
舒静张启宇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
高分辨率阻抗食管测压观察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一过食管括约肌松弛食管括约肌功能特征
目的 运用高分辨率阻抗食管测压技术,比较伴和不伴咽喉部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发生一过食管括约肌松弛(TLESR)时食管括约肌(UES)的功能,并探讨UES存在的相关抗反流机制.方法 共招募20例具有典型烧心反流症...
张静智向雪莲侯晓华
电针刺猫内关穴减少一过食管括约肌松弛的神经通路机制研究
周德凤
关键词:迷走神经
电针刺猫内关穴对一过食管括约肌松弛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王驰
关键词: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电针刺内关穴一氧化氮
一过食管括约肌松弛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建立一过食管括约肌松弛(TLESR)的大鼠模型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SD雄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药物(saclofen)注射组、空白注射组,每组12只。通过逐次向胃内注水的方法建立胃扩张诱发TLESR的动物模型。药物注射组和空白注射组在进行胃扩张30 min前,用微量注射法往孤束核区注射GABAB受体阻断剂saclofen或改良Riger液。采用消化道动力检测系统检测、分析TLESR频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孤束核区GABAB受体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TLESR频率提高,GABAB受体表达减少,向孤束核区微量注射GABAB受体阻断剂可大幅提高TLESR频率。结论提示胃扩张造模成功,TLESR的发生与孤束核中GABAB受体调节密切相关。
朱海燕张咩庆
关键词: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造模胃扩张GABAB受体

相关作者

张咩庆
作品数:35被引量:162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胃轻瘫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针灸疗法 胃动力 一过性
孙晓红
作品数:90被引量:721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 功能性消化不良 反流病患者 胃食管
陈宏达
作品数:11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胃轻瘫 一过性 胃动素 胃动力 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
王驰
作品数:26被引量:116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
研究主题:癫痫 药物治疗 药理学 功能性胃肠病 诊治标准
柯美云
作品数:387被引量:7,085H指数:41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功能性消化不良 慢性便秘 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 功能性胃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