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2篇“ 三峡坝区“的相关文章
三峡坝区昆虫资源本底调查与多样性评估
2024年
【目的】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昆虫作为地球上多样性最高的生物,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三峡工程建设,三峡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具有争议的话题,且在三峡工程建成以来,至今尚未有对三峡坝区昆虫多样性调查的系统研究。本研究旨在摸清三峡坝区昆虫种群种类和数量,明确三峡坝区昆虫多样性和种群分布。【方法】2022年于5月、8月和10月通过样线法、灯诱法和马来氏网法对三峡坝区昆虫的种类进行3次调查。【结果】本试验设置84条样线、4次灯诱及3个马来氏网,共采集昆虫1276头,隶属于11目84科158属174种,优势类群分别是鳞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以样线法调查到的昆虫数据进行多样性分析,三峡坝区分水岛珍稀植物科研示范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高,分别为3.1356和6.1310;三峡东岳庙大数据中心沿江区域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为0.9830。【结论】三峡坝区内昆虫资源丰富,发现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lnerable,VU)昆虫密纹矍眼蝶Ypthima multistriata、阳彩臂金龟Cheirotonus jansoni,以及无危(Least concern,LC)昆虫16种,说明三峡坝区生态环境良好,为昆虫的栖息和繁衍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禹云超吴锦华张云慧黄桂云吴笛唐荣彬杨兰芳张广欣詹鹏吴刚
关键词:三峡坝区昆虫多样性
蒙古栎及其在三峡坝区的适应性养护管理技术
2024年
基于三峡坝区的气候条件下,对蒙古栎采取的适应性养护措施及方法。详细阐述蒙古栎养护过程中土壤管理、水分管理、病虫害及自然灾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管护技术,为今后提高蒙古栎在异地引种栽植的成活率提供理论支撑。
黄运华王海燕张超
关键词:蒙古栎养护管理技术引种
三峡坝区锚地岸电接入技术方案被引量:1
2023年
三峡坝区锚地数量多、水域地形复杂、船舶靠泊形式多样,给岸电的技术推广和应用带来困难。本文从基础设施的角度,通过对三峡坝区锚地和待闸船舶调研、分析,结合三峡坝区常见的趸船、直立式靠船墩、丁靠、抛锚4种船舶靠泊方式,研究三峡坝区岸电接入锚地的方式和布置形式,提出了可行的锚地差异化岸电接入方案,为锚地岸电建设提供思路和技术支撑。不仅解决了三峡库区船舶污染问题,而且对水上绿色服务区建设和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刘浩王俊
关键词:三峡坝区锚地
三峡坝区过闸船舶特殊水域抗风等级分析
2023年
近年来三峡坝区大风天气时常威胁着船舶的航行安全,尤其是风力虽较大但未达到禁航等级时,对船舶过闸造成的影响较为明显。本文在分析三峡坝区大风天气下过闸船舶存在的安全风险基础上,重点对目前不同类型过闸船舶在特殊水域抗风等级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对从预警信息发布到大风禁航过程中对不同船舶进行差异化管理,更好地进行异常天气下突发大风时对船舶的有效合理的安全监管及交通组织,提高船舶防御能力保障船舶安全。
谢云云杨孝作司马俊杰赵尊荣裴鸿斐
关键词:三峡坝区抗风等级过闸船舶
三峡坝区金森女贞炭疽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2023年
金森女贞炭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受害植物叶片呈现褐色病斑,严重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及观赏效果,其发病规律与环境有密切关系。以三峡坝区金森女贞炭疽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发病规律,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为三峡坝区金森女贞炭疽病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孙茹孙华平
关键词:三峡坝区金森女贞炭疽病发病规律
基于多源时序InSAR的三峡坝区形变监测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自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以来,水位的大幅上升和周期性变化,给三峡大坝及其周边环境的稳定性造成威胁,三峡坝区的形变监测一直备受关注.随着InSAR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基础设施与地质灾害形变监测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采用时序InSAR技术对获取的2015年-2019年L波段ALOS2 PALSAR2数据集和2015年-2022年C波段Sentinel-1数据集进行处理分析,发现三峡大坝与茅坪溪大坝存在与蓄水相关的周期性形变,振幅约为1.1 mm和3.2 mm,茅坪溪大坝左岸护坡、关门洞地区与银杏沱填埋区分别存在28、40、40 mm/a的显著形变.采用指数衰减模型对银杏沱填埋区形变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填埋区可在2040年达到稳定状态。研究表明,InSAR技术有助于加深对地表形变的认识理解,为地质灾害治理与决策提供依据.
明祖涛金源史绪国张绍成吴云龙
关键词:三峡坝区水位变化
三峡坝区下游河漫滩植物在淹水环境下存活率与适用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为研究三峡坝区下游河漫滩生态修复区植物在淹水环境下的生长适应性及工程适用性,选择种植中华蚊母、疏花水柏枝、秋华柳、野生蔷薇等4种灌木植物在三峡坝区下游同一水位河漫滩区域并观察生长情况。4种灌木植物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水淹期,结果表明,4种灌木植物存活率在淹水条件下表现出差异,其植株保存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华柳、中华蚊母、疏花水柏枝、野生蔷薇。观察4种灌木植物的形态变化、株高生长和恢复生长情况可知,秋华柳、中华蚊母、疏花水柏枝在淹水胁迫作用下表现出较好的淹水适应性。采用加权评分法评价4种灌木植物的生态修复工程适用性,其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华蚊母、秋华柳、野生蔷薇、疏花水柏枝,确定中华蚊母可作为河漫滩生态修复工程主要种植植物。
张定军吴柳东李豪杨兰芳张俊
关键词:三峡坝区河漫滩淹水胁迫灌木植物生态修复工程
2017年7月29日宜昌三峡坝区一次下击暴流过程的中尺度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站观测资料、EC再分析资料、FY-2G卫星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7年7月29日湖北宜昌一次下击暴流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下击暴流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边缘,宜昌北部对流由冷空气触发产生,中部对流由冷空气绕流产生的偏东气流受宜昌西部山区地形抬升触发产生。(2)下击暴流过程中伴随着气压陡升、气温骤降、风向突变、风速骤增的现象,气压突增和风向突变比风速骤增提早10 min左右出现。(3)卫星云图显示大风出现的位置基本上在云团传播方向前沿云顶亮温梯度最大的区域。(4)本次过程呈典型的脉冲风暴特征,初始雷达回波强度较强,高度位于4~6 km,回波形态直立,且在地面大风出现前10 min左右有明显的中层径向辐合特征(MARC)。(5)回波受长江河谷地形阻挡以及副高的阻挡作用,在长江河谷移动缓慢,因此维持时间较长,并且出现两次加强,一次为回波合并加强,一次在三峡坝区附近受局地的热力和动力辐合作用加强。
夏羽李芳汤淼叶丹
关键词:下击暴流中尺度辐合线地形作用MARC
三峡坝区河段安全监管规律分析及管理建议
2022年
本文归纳三峡坝区河段近十五年来安全状况规律及趋势,总结回顾安全监管工作的主要做法,为三峡坝区河段安全监管智能化提升提供支持。
姚夏晓王雪蓉
关键词:三峡坝区海事管理安全监管
三峡坝区黄杨绢野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被引量:1
2022年
黄杨绢野螟是黄杨主要虫害之一,严重影响观赏效果。黄杨绢野螟发生为害具有地域特征,该虫害在三峡坝区发生较为严重。以三峡坝区黄杨绢野螟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发生规律,并根据实际防治情况提出防治措施与方法,以期为黄杨绢野螟的防治提供一定技术参考。
孙茹
关键词:三峡坝区黄杨绢野螟

相关作者

徐筱欣
作品数:58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空气净化器 船用焚烧炉 船舶 三峡坝区 焚烧炉
盖利亚
作品数:21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三峡坝区 水文地质 信息提取 污染场地 水体
任宏微
作品数:29被引量:33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测氡仪 地震 氡 地震监测 地下流体
何建平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三峡坝区 变吃水 漂浮物 水利枢纽 收运系统
张继贤
作品数:465被引量:4,263H指数:35
供职机构: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研究主题:遥感 土地利用 影像 合成孔径雷达 SAR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