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1篇“ 三形态说“的相关文章
形态”视域下人的存在方式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启示
2024年
人作为特殊的社会存在,个体通过与自然、社会的交换活动从而创造新的关系,以此实现人对物、对自身的占有。个体存在方式的呈现受到当下社会形态的制约,其在人的依赖关系社会、物的依赖关系社会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人实现的自我占有程度与人的解放层次在这形态中呈缓慢加深趋势,从人对人的支配到物对人的支配,再到人对自身的占有,即自我实现,整个演进过程也是作为个体的人的主体性逐渐展现的个阶段。以当前国际社会为对象,社会则处于物对人的支配阶段,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与“形态”一脉相承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才是打破当前现状,推动人的存在方式发生变革,朝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方向努力的理论基础。
吴迪冉蓉
关键词:三形态说历史演进自我实现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形态”与“五形态”关系研究
社会形态理论是唯物史观的主干内容之一,各种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是对唯物史观的具体诠释。基于此,对唯物史观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在社会形态的研究中展开。马克思曾对社会形态进行过大量思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论述即“形态”和“五...
马莲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三形态说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发展的“五形态”和“形态”之间的关系浅析
2023年
社会形态理论是唯物史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20世际二十年代社会形态理论传到中国开始,就曾经造成社会发展形态区分的讨论。近些年相关社会形态理论的研究中,“形态”和“五形态”讲的争论更为引人注意。马克思将人类发展演变历史的发展历程划分成五种形态或是形态,及能不能以“形态替代“五形态”论是争论的主要内容。本文也试图从这几个方面来对“形态”和“五形态”进行讨论。
何伊佳
关键词:社会形态
理性发展“段论”下竞技运动发展规律刍议——以马克思关于人和社会发展“形态”为视角
研究目的:以马克思关于人和社会发展"形态"为理论研究视界,系统论述竞技运动在其发展历程中与不同时期人的主导理性及其本位特征相契合的不同发展特征与主体存在形态:首先阐述了"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人的"信仰理性"及其"群体本...
孙玮
关键词:竞技运动三形态说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五形态”与“形态”及其关系研究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其中关于被广大学者所熟知的“五形态”与“形态”的论述更是散见于众多文本之中。但是在哲学等众多领域当中,对于社会形态的分类以及不同分类之间所蕴含的关系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邢星
关键词:社会形态理论三形态说
文献传递
论马克思“社会五形态”与“社会形态”的关系——基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阐释
马克思在创建唯物史观的同时提出并阐明了影响深远的社会形态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五形态'与'社会形态'两个方面.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对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做过专门系统的论述,以至于二者的关系问题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杨潇
关键词:《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生命政治的逻辑演进:马克思“形态”的新解读
2018年
"形态"是贯穿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核心理论构架,以具体社会形态中的生产关系为研究视域,论述了种社会形式下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样态。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人的依附性存在的生命政治表现为政治统治权对人的自然生命的惩戒,构成了传统社会政治治理的主导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以物的依赖性存在的生命政治呈现为资本权力对人的独立性的一种规训:既包含对种生命的惩戒也蕴含着对类生命的调节;在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个性的生命政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的基础上。究其实质而言,马克思"形态"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视角勾勒出的正是一幅从"人的依附性"到"物的依赖性"再到"人的自由个性"的生命政治学图绘。
苗翠翠
关键词:统治权资本权力
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重内涵——从马克思的“社会形态”谈起
2013年
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有着丰富的现代性思想。大多学者认为,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维度:现代性批判和现代性超越。但实质上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是在对现代性作客观的"历史评价"的基础上所作的辩证批判。因此,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就其内容而言实际上可以划分为个层次:现代性肯定、现代性批判和现代性超越。从马克思的"社会形态"入手,具体阐释了这重内涵。
杜晓青
关键词:资本
马克思“形态”中看待人的发展的方法论被引量:1
2006年
马克思的“形态”是以人的发展为依据来对社会进行分期的,具有广泛的方法论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主体性的方法,生产力标准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坚持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的方法,个人发展的有限性和人类发展的无限性相统一的方法。
李本松
关键词:方法论
从“形态”看马克思看待人的发展的方法论
2006年
马克思的“形态”是以人的发展为依据来对社会进行分期的学,它具有广泛的方法论意义。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主体性的方法,生产力标准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个人发展的有限性和人类发展的无限性相统一的方法。
李本松
关键词:方法论生产力标准主体性

相关作者

李本松
作品数:107被引量:209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和谐社会 荣辱观 社会有机体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
孙显元
作品数:123被引量:25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 以人为本
刘召峰
作品数:37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拜物教 《资本论》 拜物教批判 历史性 劳动价值论
李峰
作品数:24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和谐社会 大学生 新农村建设 高校 传统文化
晏燕
作品数:6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曲靖师范学院国际学院
研究主题:高校 高校转型 教育 办学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