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2篇“ 上段食管癌“的相关文章
造影剂对上段食管癌VMAT放疗计划剂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上臂静脉到上腔静脉中残留的造影剂对上段食管癌VMAT放疗计划剂量影响。方法 选取10例上段食管癌患者,定位时对每例患者静脉注射造影剂并行CT模拟定位扫描,把图像传输至瓦里安Eclipse 11.0计划系统,测量造影血管的CT值,然后将造影血管CT值用赋值方法改为40HU,采用在增强CT上做VMAT计划1,然后在增强CT上赋值修正,腋静脉至上腔静脉的大血管的CT值,做VMAT计划2。计算赋值前和赋值后的靶区PGTV和PTV的D_(2)和D_(98)、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以及正常器官肺、脊髓和肱骨头的剂量分布,并比较两种计划对加速器治疗跳数(MU)的影响。通过秩和检验来判断注射造影剂所造成的高CT值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的影响。结果 对于靶区PTV的D_(2)和PGTV的D_(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V的D_(98)和PGTV的D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度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危及器官肺的V_(5)、V_(10)和正常器官左、右肱骨头的平均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的V_(20)、V_(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计划加速器治疗跳数(MU)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臂静脉到上腔静脉中残留的造影剂对上段食管癌VMAT计划的靶区剂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造影剂导致了肺的低剂量区V_(5)和V_(10)增加,以及增加了肱骨头的平均剂量。同时,造影剂还导致了加速器治疗跳数增加(MU)。
严维江周杰李明杨云云马兆明马建华
关键词:食管癌造影剂CT值
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调强放疗照射野数的剂量学研究
2024年
目的:比较5野、7野IMRT用于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纳入接受IMRT的150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IMRT照射野数不同分为7野组(n=71)及5野组(n=79)。全部患者总治疗剂量为50 Gy,每周期治疗5次,共计治疗25次。比较两组治疗期间靶区及相关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及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靶区平均受照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野组患者均匀指数低于5野组(P<0.05),适形指数高于5野组(P<0.05)。两组患者心脏、脊髓、左肺、右肺平均受照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野组患者左肺及右肺V5均高于5野组(P<0.05),左肺及右肺V20、V30均低于5野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7野组均低于5野组(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野IMRT并未增加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相关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且有利于降低双肺的V5,但7野IMRT用于在靶区适形度及临床疗效方面更具优势。
张青臧豹宋亚颀黄婧骆红蕾王加阳
关键词:胸中上段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
紫杉醇同步适形调强放射对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疗效分析
2024年
探讨在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的治疗中,紫杉醇化疗联合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与单独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了8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单纯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和同步放化疗,患者被编号并进行随机分组。单纯放疗组患者仅进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同步放化疗组患者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紫杉醇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并没有显著差别,但是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 对于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紫杉醇化疗联合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独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并且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多,安全性高。
陈娟
关键词:紫杉醇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头颈肩发泡胶在颈胸上段食管癌放疗体位固定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头颈肩发泡胶在颈胸上段食管癌放疗体位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2例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位固定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发泡胶组(31例)和头颈肩罩组(3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调强放疗(IMRT)治疗,头颈肩罩组放疗时采用常规透明塑料枕和头颈肩罩固定,发泡胶组采用头颈肩发泡胶联合头颈肩罩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应用效果。结果与头颈肩罩组[(1.83±1.47)、(1.39±0.98)mm]比较,发泡胶组X轴及Z轴的摆位误差[(0.63±0.59)、(0.23±0.46)mm]更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Y轴的摆位误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头颈肩罩组(67.74%、58.06%、58.06%)比较,发泡胶组重复性、适形性、舒适度(96.77%、93.55%、96.77%)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肩发泡胶在颈胸上段食管癌放疗体位固定中应用可减少X轴、Z轴的摆位误差,使肩部获得支撑,因此发泡胶联合头颈肩罩固定方法值得在颈胸上段食管癌放疗中进一步推荐应用。
张惠英沈燕丽谢剑君
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放疗在颈段、胸上段食管癌中疗效评估
2024年
探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与序贯放疗在颈段、胸上段食管癌中疗效。回顾性选取于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SIB-IMRT或序贯放疗的75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比较两种放射治疗方法的疗效。研究发现接受SIB-IMRT治疗的患者疗效更好(P<0.05),但两种放疗方法总生存率和不良反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序贯放疗相比,SIB-IMRT可在保障安全性的条件下,提高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疗效。
邰国梅王高仁崔晓佳俞岑明
关键词:食管癌
真空垫联合头颈肩膜体位固定对颈上段食管癌放疗患者临床疗效及摆位误差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真空垫联合头颈肩膜体位固定对颈上段食管癌放疗患者临床疗效及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在赣州市肿瘤医院受放疗治疗的84例颈上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真空垫体位固定,观察组采取真空垫联合头颈肩膜体位固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体位摆放误差、摆位时间、摆位重复性及摆位误差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X轴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Y轴、Z轴和三维方向摆位误差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摆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X轴≥3 mm的摆位误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Y轴、Z轴≥3 mm的误差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上段食管癌放疗患者应用真空垫联合头颈肩膜体位固定,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摆位误差,缩短体位摆放时间。
肖应张群贵袁丽刘历鹏黄春兰刘华之
关键词:真空垫体位固定食管癌临床疗效摆位误差
不同固定方式对胸上段食管癌放疗时摆位误差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将收治的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按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体膜+真空袋固定,对照组使用单纯颈肩膜固定,研究两种不同固定方式对胸上段食管癌放疗过程中摆位误差的影响,以及两种体位固定方式下放疗过程中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胸上段食管癌放疗时更适合用体膜+真空袋固定体位,这种固定方式可有效降低放疗摆位误差,提高放疗安全性。
陈奇松许俊凯赵云辉陈翔高清朱剑耀
关键词:体膜胸上段食管癌放疗摆位误差
Rapidplan优化模块在胸上段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索瓦里安Rapidplan优化模块在胸上段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VMAT)中的可行性及潜在优势。方法选取50例患者已执行放疗的胸上段食管癌VMAT计划,导入Rapidplan数据库,建立自动优化模型。另选10例胸上段食管癌VMAT计划对该模型进行独立验证。比较Rapidplan自动优化计划(RP)和传统人工计划(RG)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结果Rapidplan可预测剂量分布,在靶区、心脏和肺受量相当的情况下,降低脊髓的受量。RP计划靶区的均质性指数(HI)差于RG计划,适形指数(CI)优于RG计划(P<0.05)。RP计划的脊髓外扩结构的最大剂量优于RG计划(P<0.05),总肺的V_(20)、V_(5)和RG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计划优化效率优于RG计划(P<0.05),执行效率与RG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pidplan自动优化模块能够很好地应用于胸上段食管癌VMAT计划。
刘晓男戚文慧程秀艳刘晓李兵毛荣虎
关键词:食管癌
放疗后复发的晚期上段食管癌内镜下缩瘤术的临床价值
2023年
目的针对放疗后复发的晚期上段食管癌实施内镜下缩瘤术,评价该技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我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和上海市胸科医院放疗科2014.1.1-2022.10.31因放疗后复发的晚期上段食管癌82例,分为缩瘤术治疗组(内镜下球囊扩张+氩离子凝固术(APC)和对照组(单纯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组43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d1内镜下球囊扩张+APC,d8视狭窄情况决定是否行球囊扩张,但均行APC治疗,治疗结束后休息20天行第二个疗程,共治疗3个周期(84天),对照组治疗时间和周期同治疗组。评估患者梗阻等级、KPS评分、疼痛评分、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观察患者食道梗阻的再通、进食状态的改善、病灶出血的控制及球囊扩张的频次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d1均需实施内镜下球囊扩张,以内镜是否能在扩张后顺利通过狭窄段作为扩张效果的评判,治疗组和对照组扩张成功率为39例(90.6%)和37例(94.8%),d8治疗组21例(48.8%),对照组35例(89.7%)均需再次扩张;在后续的两疗程中,治疗组有7例(16.27%)病人因出现不同程度的梗阻需行球囊扩张,而对照组中有36例(92.3%)(P<0.001)出现不同程度再狭窄并需要再次行球囊扩张治疗。三个疗程结束后随访患者再狭窄而接受球囊扩张的间隔时间,治疗组平均61.25日,显著优于对照组32.20日(P<0.001)。治疗组3疗程后平均血红蛋白水平、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47、0.028);两组间治疗前后平均KPS评分、梗阻等级没有统计学差异。ETR组的中位OS为12.71个月较对照组的10.23个月延长(P=0.048)。ETR组的半年、1年、2年生存率为90.7%、60.5%、34.9%,对照组的半年、1年、2年生存率为84.7%、35.9%、21.5%,其中1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内镜下缩瘤术可以作为放疗后复发的晚期上段食管癌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较单纯内镜下扩�
杨书红郭金东刘俊赵建华李明峰
关键词:上段食管癌食道梗阻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氩离子凝固术
CBCT X射线图像引导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X射线图像引导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于我院放疗科行VMAT治疗的22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摆位完成后采用CBCT X射线图像引导获得扫描图像,与数字重建放射影像(DRR)进行匹配,得到3个方向的平移摆位误差和3个方向的旋转摆位误差,并进行误差纠正,纠正后再次扫描6个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纠正前、后的摆位误差。结果纠正前,平移方向摆位误差最大值从大到小依次为Z(胸、背)、Y(头、脚)、X(左、右)方向,旋转方向摆位误差最大值从大到小依次为RX(左、右)、RY(头、脚)、RZ(胸、背)方向;纠正后,平移方向摆位误差最大值从大到小依次为Z(胸、背)、Y(头、脚)、X(左、右)方向,旋转方向摆位误差最大值从大到小依次为RX(左、右)、RZ(胸、背)、RY(头、脚)方向,均很小;纠正后,各方向平移摆位误差、旋转摆位误差均小于纠正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 X射线图像引导技术运用于胸上段食管癌VMAT的摆位验证中可以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的精确度。
谢红亮曹洋森张火俊吴婷
关键词:胸上段食管癌

相关作者

程邦昌
作品数:312被引量:1,229H指数:18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 结肠代食管术 食管癌 心肌保护
黄杰
作品数:258被引量:955H指数:1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食管癌 外科手术 肺癌 结肠代食管术
毛志福
作品数:257被引量:1,030H指数:1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 心肌保护 体外循环 未成熟心肌
王颖
作品数:149被引量:317H指数:10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放疗 图像 调强放疗 单次提取 肺癌
戴相昆
作品数:163被引量:607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剂量学 螺旋断层放疗 剂量学比较 螺旋断层治疗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