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56篇“ 上消化道早期癌“的相关文章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的治疗中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效果。方法100例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患者,依据住院尾号单双数分组,单数为参照组(n=50,予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双数为实验组(n=50,予以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及手术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92.00%、84.00%,与参照组的70.00%、66.00%相比较高(P<0.05)。手术后,实验组无疼痛16例、轻度疼痛26例、中度疼痛5例、重度疼痛3例,参照组无疼痛8例、轻度疼痛25例、中度疼痛9例、重度疼痛8例。手术后,实验组疼痛程度与参照组相比较低(P<0.05)。实验组手术后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93.63±13.57)、(95.52±12.81)、(94.51±12.27)、(94.29±12.16)分,与参照组的(82.12±10.25)、(83.37±10.28)、(82.19±10.14)、(82.68±10.21)分相比较高(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治疗中应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效果较显著,可明显缓解其疼痛程度,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值得应用。
张艳芳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上消化道早期癌癌前病变
人工智能在上消化道早期的研究进展
2024年
人工智能(AI)是计算机领域的一项前沿技术,主要应用集中在模拟、延伸并扩展人类智力。医学的相关领域中,AI在医学影像学诊断、临床病理诊断、临床治疗决策等方面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目前,上消化道早期发病率逐年升,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期个体化精准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AI可提高上消化道相关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及效率,同时可协助临床完成对患者的诊疗决策。本文探讨了AI在上消化道早期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肖绪华叶亮易晓圆赵永忠
关键词:食管早期癌人工智能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4年
探究在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的诊断中,选择放大内镜与窄带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定在2023年1月1日,将截止时间定在2024年1月31日,同时筛选此时段内,在我院接受诊治且被怀疑为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的患者共计50例。并对其依次展开常规内镜检查以及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ME-NBI)检测,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不同检测方式的结果展开比较,探讨。结果 与常规内镜相比,ME-NBI的诊断效能更佳,价值更高,(p<0.05)。结论 ME-NBI技术在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优势。
陈玉
关键词: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技术上消化道早期癌癌前病变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在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筛查中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在许昌北海医院治疗的68例疑似为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内镜、NBI-ME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效能。结果68例疑似消化道早期前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后,提示良性病变为8例,前病变22例、消化道早期18例、进展20例。NBI-ME诊断准确率、特异性为97.06%、100.00%,高于常规内镜(80.88%、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ME敏感性(96.67%)高于常规内镜(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与肿瘤病变在NBI-ME镜下特征表现中,分界线、黏膜微血管、黏膜表面腺管、腺管密度增加及黏膜微血管密度增加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ME检查病变轮廓、消化道黏膜、微血管形态清晰程度高于常规内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I-ME用于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筛查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特异度高,同时能提供清晰的图像以供于临床医师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张华
关键词:上消化道癌癌前病变
上消化道早期患者ESD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性策略
2024年
目的:对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上消化道早期(ESD)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预防性策略。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行ESD术的上消化道早期患者120例,依据术后有无DPPB发生将患者分为发生DPPB组(29例)与未发生DPPB组(91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早期患者ESD术后发生DPPB的危险因素,基础提出预防策略。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病灶位置、病变直径、术中明显出血情况、近30d曾使用氯吡格雷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病灶位置在胃窦、病变直径≥5cm、术中明显出血、近30d曾使用氯吡格雷与患者ESD术后DBPP发生相关(P<0.05),是患者ESD术后DPPB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须特别重视病灶位置在胃窦、病变直径≥5cm、术中明显出血、近30d曾使用氯吡格雷等危险因素,要及时给予针对性有效预防策略以期降低患者术后DPPB发生风险。
郭智强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迟发性出血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ESD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的临床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4年
探讨上消化道早期患者治疗中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4年2月本院行ESD治疗上消化道早期者40例,随机分组进行护理相关研究。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长(68.83±6.55)min、术后禁食时间(1.97±0.17)d、排气时间(30.41±1.12)h、住院时间(9.59±1.04)d,分别较对照组短;护理后SAS(45.12±4.25)分、SDS(47.04±4.46)分、并发症率5.00%,低于对照组;QLQ-C30评分(76.72±7.34)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的运用,可促进ESD治疗上消化道早期患者的术后康复并提升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王丽叶洁
关键词:上消化道早期癌心理状态
色素内镜在上消化道早期中的诊断价值
2023年
目的探究色素内镜检查在上消化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收诊的疑似上消化道早期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色素内镜检查,并以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色素内镜的诊断效能。结果108例患者经活检病理检查金标准检出上消化道早期70例,色素内镜检出结果为68例。色素内镜诊断上消化道早期的灵敏度为91.43%(64/70)、特异度为89.47%(34/38)、准确度90.74%(98/108)(Kappa=0.799)。且70例上消化道早期的诊断结果中,早期食管有19例,早期51例。色素内镜诊断结果为:早期食管17例,早期53例。色素内镜诊断早期食管早期的符合率分别为89.47%、96.22%。结论色素内镜在上消化道早期诊断价值高,能准确观察食管和胃肠的情况,有助于提高上消化道早期的检出率。
张小英韩大英
关键词:上消化道早期癌胃癌食管癌色素内镜
疑似上消化道早期诊断中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的作用
2023年
研讨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在疑似上消化道早期诊断中意义与优势性。方法 收治2022-01-01~2023-01-01疑似上消化道早期患者50例,对其实施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分析其对疾病诊断优势性。结果 食管早25例,轻判4例,重判5例,检测结果符合率72.00%;胃早14例,轻判3例,重判1例,检测结果符合率71.43%;食管胃结合部早11例,轻判2例,重判1例,检测结果符合率8.11%。术后病理上消化道黏膜低级别皮内瘤变检出率90.00%与上消化道黏膜高级别皮内瘤变检出率10.00%均高于术前活检上消化道黏膜低级别皮内瘤变检出率62.00%与上消化道黏膜高级别皮内瘤变检出率28.00%,互比,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临床应用率高,范围广,适宜对疑似上消化道早期患者应用,不仅可确保检查准确率,还可判定上消化道黏膜低级别与高级别皮内瘤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为全面、精确的数据,值得持续性推广与应用。
潘中军
关键词:上消化道早期癌术前活检诊断准确率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的效果比较被引量:9
2023年
目的 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上消化道早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EMR)和试验组(28例,ES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穿孔率、≤20 mm病灶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试验组的轻度疼痛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嗜铬粒蛋白A(CgA)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MR和ESD均在上消化道早期治疗中有一定效果,但后者效果更显著,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VEGFA、VEGFB、VEGFC、CgA水平,且并发症较少,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王亚军祁娟娟
关键词:上消化道早期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色素内镜在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2年
观察在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诊断中运用色素内镜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本院就诊疑似为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的21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检查方式差异设为3个组别,对照组(n70例)采取常规内镜检查,观察A组(n70例)采取美兰染色内镜检查,观察B组(n70例)采取甲苯胺蓝染色内镜检查。分析比较3种检查手段在观察胃肠组织及病灶轮廓的清晰度情况;并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统计3种检查手段对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的诊断效果。结果 在胃肠组织及病灶轮廓清晰度评分方面,观察A组和观察B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B组较观察A组更好(P<0.05)。对照组对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0.00%、58.00%、61.43%;观察A组对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3.91%、72.34%、72.86%;观察B组对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0.63%、86.84%、88.57%;3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甲苯胺蓝染色内镜检查应用于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诊断中,可以清晰观察病灶轮廓及胃肠组织情况,相比常规内镜和美兰染色内镜的准确度更高,具有良好敏感度和特异度。
田群燕
关键词:色素内镜上消化道早期癌癌前病变

相关作者

王国清
作品数:97被引量:1,418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食管癌 癌前病变 食管肿瘤 早期食管癌 隐血珠
周丹
作品数:153被引量:617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SD EMR
钱建忠
作品数:29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医院
研究主题:临床病理分析 超声表现 胃癌 早期食管癌 胃肿瘤
陈锦凤
作品数:34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内镜 护理配合 护理 钛夹
黄颖
作品数:130被引量:316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亚健康 消化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