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25篇“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的相关文章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抑制剂及WNT抑制剂的结合癌症治疗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使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抑制剂及Wnt抑制剂的结合癌症治疗。具体而言,该EpCAM抑制剂为针对EpCAM的胞外结构域(extr...
吴汉忠苏西里·山卡·潘达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与肺癌、乳腺癌及部分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4年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最早在结肠癌细胞中被发现,其可参与调节细胞黏附、增殖、分化、迁移及信号转导等过程。正常情况下,EpCAM仅表达于正常上皮细胞,然而研究发现,其在人类上皮细胞源性恶性肿瘤中存在且高表达。EpCAM参与肿瘤进展的多个环节,其在肿瘤中独特的表达模式也使其成为最重要的肿瘤生物标志物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EpCAM作为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肺癌、乳腺癌和部分消化系统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揭示了EpCAM在肿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其作为治疗靶点提供了科学依据。
崔佳丽王清
关键词:上皮细胞黏附分子结肠肿瘤胃肿瘤肝肿瘤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抗体于癌症治疗之用途
本发明关于抗上皮细胞黏附分子抗体之治疗用途。亦提供抗上皮细胞黏附分子抗体与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之组合免疫治疗。
吴汉忠 陈皓年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靶向的核酸适体药物偶连物用于胃癌靶向治疗的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靶向的核酸适体药物偶连物(SYL3C-MMAE)对人胃上皮细胞GES-1(以下简称GES-1细胞)以及人胃癌细胞AGS、MKN45(以下简称AGS、MKN45细胞)的亲和力以及毒性。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癌组织中EpCAM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检测胃癌组织中EpCAM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GES-1、AGS、MKN45细胞中EpCAM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SYL3C对3种细胞的亲和力;通过巯基的SYL3C序列马来酰亚胺反应合成SYL3C-MMAE;采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碘化丙啶法检测药物处理后细胞周期情况。观察指标:(1)EpCAM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2)靶向EpCAM的抗体与SYL3C对相关细胞系的亲和力。(3)药物合成情况。(4)药物毒性检测以及细胞周期抑制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检验;方差不齐者采用Welch'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I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结果(1)EpCAM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35对胃癌及其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胃癌组织EpCAM阳性率为82.9%(29/35),正常组织EpCAM阳性率为22.9%(8/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12对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EpCAM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23(4.13)和4.04(1.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以AGS细胞中EpCAM蛋白表达量为标准,GES-1、AGS、MKN45细胞中,EpCAM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00、0.27。(2)靶向EpCAM的抗体与SYL3C对相关细胞系的亲和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EpCAM抗体以及SYL3C均对AGS以及MKN45
潘涛郑一菡曹晖屠霖孙洋
关键词:上皮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周期靶向治疗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在肝内胆管癌病人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和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在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病人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和术后肿瘤复发、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2例ICC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EpCAM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预后及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在42例ICC肿瘤组织中,EpCAM高表达的比例为85.7%(36/42)。其中,EpCAM高表达病人术后肿瘤复发率在90.0%以上,并且EpCAM表达水平与淋巴转移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356,P=0.021)。此外,单因素分析显示:EpCAM高表达与EpCAM低表达的ICC病人比较,3年总生存率(30.6%比83.3%,χ^(2)=4.043,P=0.044)和3年无病生存率(16.7%比66.7%,χ^(2)=4.599,P=0.032)更低,5年总生存率(22.2%比83.3%,χ^(2)=6.355,P=0.012)和5年无病生存率(11.1%比66.7%,χ^(2)=7.006,P=0.008)也更低。多因素分析显示:EpCAM表达水平是ICC病人术后3年无病生存率(P=0.030)、5年总生存率(P=0.041)、5年无病生存率(P=0.019)的独立影响因素;EpCAM高表达的ICC病人术后3年复发风险高于EpCAM低表达病人[HR=4.902,95%CI(1.162,20.679),P=0.030],5年死亡风险[HR=8.069,95%CI(1.094,59.532),P=0.041]和5年复发风险[HR=5.594,95%CI(1.328,23.558),P=0.019]也高于EpCAM低表达病人。结论EpCAM在ICC病人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且与术后长期生存、肿瘤复发及淋巴转移相关,可能成为潜在的协助ICC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可作为病人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预测指标。
韦鹏程周童范祺高杰朱继业李照
关键词:肝内胆管癌细胞黏附分子存活率分析复发淋巴转移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在黏液表皮样癌中的研究进展
2022年
黏液表皮样癌(MEC)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由于黏液表皮样癌具有高发病率和病死率,以及高转移率和复发率,因此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高表达于快速生长的上皮肿瘤中,与上皮性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参与上皮性恶性肿瘤细胞黏附、信号传导、迁移和增殖,并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当细胞细胞间发生黏附作用时,EpCAM聚集于细胞膜表面,可改变细胞内的微环境,影响MEC的预后及转移。EpCAM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可为MEC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聂宇夏鹏袁倩吴发印
关键词:黏液表皮样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增强细胞间紧密连接促进乳腺癌细胞耐药被引量:3
2022年
乳腺癌是致死率很高的恶性肿瘤,由ABCG2(ATP-binding cassette G2)介导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导致其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探讨ABCG2介导的耐药机制并探寻其关键分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参与多种肿瘤耐药,且与乳腺癌MDR密切相关,但它在ABCG2介导的乳腺癌耐药中的作用尚未阐明。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EpCAM对于ABCG2介导的乳腺癌细胞的多药耐药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CCK8细胞毒性结果证实,相对于人乳腺癌药物敏感株MCF-7,耐药株MCF-7/MX对米托蒽醌(mitoxantrone,MX)的耐药性显著增强;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MCF-7相比,MCF-7/MX细胞中ABCG2高表达,EpCAM表达上调。siRNA法敲低MCF-7/MX细胞中EpCAM可下调其ABCG2表达,并恢复对MX的敏感性。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发现敲低EpCAM可减少MCF-7/MX细胞间连接。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到EpCAM与密封蛋白1(claudin 1)在MCF-7/MX细胞共定位;进一步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敲低EpCAM减少MCF-7/MX细胞中密封蛋白1表达。综上所述,EpCAM可能通过与密封蛋白1相互作用,增强细胞间紧密连接,促进ABCG2介导的乳腺癌多药耐药。
牛亚楠高宇何倚帆李克敏李瑞涵张文龙张轩萍师锐赞
关键词:上皮细胞黏附分子乳腺癌细胞间紧密连接耐药
细胞介素33通过促进上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参与干燥综合征发病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33,IL-33)可能通过调控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表达参与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因SS诊断需要行唇腺活检术的患者血清和唇腺组织标本及相关临床资料,根据2016年ACR-EULAR SS分类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S组和非SS组,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21例SS患者和21例非SS患者,利用多重检测流式试剂盒(人炎症因子组合1)检测血清中IL-33水平并用t检验比较SS患者组与非SS患者组、抗SSA抗体阳性与阴性组以及唇腺病理阳性与阴性组之间IL-33水平的差异.对唇腺组织石蜡切片进行IL-3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新鲜唇腺组织中上皮细胞EpCAM表达水平并与血清IL-33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S患者组IL-33水平为(1736±590.1,n=21,pg/mL),显著高于非SS患者组(306.8± 120.3,n=21,pg/mL)(t=2.373,P=0.027);唇腺病理阳性组即灶性血清IL-33水平(489.8±170,n=27,pg/mL)高于病理阴性组(1978± 793.1,n=15,pg/mL),2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t=2.368,P=0.023);而抗SSA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提示SS患者唇腺组织上皮细胞IL-33表达相较于非SS患者上升,且血清IL-33水平与唇腺上皮细胞EpCAM的表达呈中等强度正相关(r=0.4915,P=0.0009,95%CI 0.2205-0.692).结论:IL-33是与SS密切相关的炎症因子,IL-33可能通过促进唾液腺上皮细胞EpCAM的表达参与SS发病.
周雅馨李红霞蔡鑫符向辉张葵朱平吴振彪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上皮细胞黏附分子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指的是直肠癌与结肠癌的简称,其中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4部分,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发生于此部位的恶性肿瘤称为结肠癌。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位高发的...
柴小兵
关键词:结直肠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细胞侵袭发病机制
文献传递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与肝母细胞瘤患儿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2020年
目的:研究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表达与肝母细胞瘤患儿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西安市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2例肝母细胞瘤患儿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为研究材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p-CAM表达。分析Ep-CAM表达情况与患儿性别、年龄、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等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绘制患儿生存曲线,分析上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62例肝母细胞瘤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EpCAM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81%和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母细胞瘤组织中Ep-CAM表达阳性与PRETEXT术前分期有关,与患儿年龄、性别、术前甲胎蛋白水平和病理类型无关。PRETEXT分期Ⅲ期和Ⅳ期患儿肿瘤组织中Ep-CAM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患儿(P<0.05)。Ep-CAM阳性和阴性患儿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4.04%(16/47)和86.67%(1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分析Ep-CAM阳性和阴性患儿总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CAM蛋白在肝母细胞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与PRETEXT分期存在相关性,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可能作为肝母细胞瘤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新靶点加以深入研究。
姚远
关键词:肝母细胞瘤上皮细胞黏附分子病例特征预后免疫组织化学

相关作者

刘会春
作品数:149被引量:653H指数:12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胆囊癌 胆道支架 恶性梗阻性黄疸 胆囊肿瘤 外科手术
付丽梅
作品数:12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滨州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上皮细胞黏附分子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EGFR PTEN
李新军
作品数:50被引量:172H指数:6
供职机构:滨州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LIVIN N-CADHERIN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 CIP2A
张军
作品数:41被引量:161H指数:9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血型 血小板抗体 孕妇 输血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
贾兴胜
作品数:14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RNA干扰 乳腺癌 胆囊癌 胆囊肿瘤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