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46篇“ 上腔静脉置换“的相关文章
一例胸腺瘤切除合并人工静脉置换术后并发气管切开造口感染患者的护理被引量:1
2024年
总结1例胸腺瘤切除合并人工静脉置换术后并发气管切开造口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要点包括加强气道管理细节;采取气管切开造口的感控策略;实施个性化肺康复训练等措施。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于105 d后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恢复良好。
马丽标杨梅潘璐王佳莹
关键词:胸腺瘤切口感染护理
甲状腺切除合并静脉置换术治疗甲状腺恶性肿瘤的麻醉处理3例
2021年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9年10月至2020年7月甲状腺外科住院并行甲状腺切除合并静脉置换术的3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患者,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24~68岁。3例患者均为甲状腺癌术后1~4年内复发,术前甲状腺彩超提示3例患者均有残余甲状腺的包块与淋巴结的转移,穿刺病理显示其中2例为甲状腺滤泡癌,1例为乳头状癌。3例患者体格检查均存在颜面部、颈部、肢的浮肿,胸壁可见血液充盈的侧支循环静脉,呈现典型的静脉综合征症状。所有患者的颈部血管彩超及胸部CT均提示静脉(superior vena cava,SVC)、无名静脉、颈内静脉、右心房的癌栓,形状不规则,阻塞血管(患者影像学资料见图1)。其中病例2患者胸部CT提示肺部结节,临床考虑甲状腺肿瘤的远处转移(患者基本信息及肿瘤累及血管见表1)。麻醉前评估3例患者心肺功能及活动耐量均可,无明显的全麻禁忌证。
程思佩陈剑锋刘斌
关键词:上腔静脉综合征甲状腺切除颈部血管彩超肺部结节
1例静脉置换术后行PICC置管致导管堵塞原因的探讨
2021年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尖端最佳位置为静脉的中下1/3[1]。PICC于20世纪70年代在全球得到广泛开展,自20世纪90年带引入我国以来,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成本效益好,被广泛应用于长期输液、肿瘤化疗、全肠外营养等各个领域[2]。PICC可在体内留置12个月,有效的解决了部分血管条件差的患者输液困难的问题。
魏亚芹李惠玉
关键词:上腔静脉置换术PICC置管导管堵塞
术前3D-CTBA重建指导静脉置换术3例被引量:3
2020年
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3例纵隔肿瘤伴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行全静脉置换术,根据3D-CTBA重建影像技术进行术前手术规划,确定静脉、左无名静脉、右无名静脉的形态、直径、受累范围和纵隔病灶的大小、部位。充分术前准备,麻醉干预。按照3D-CTBA重建结果,术中精准分离肿瘤周围组织,切除被侵组织肿瘤病灶和受累的静脉、左无名静脉、右无名静脉部分。完整切除纵隔肿瘤,应用合适材料(人工血管、自体心包)行静脉、左无名静脉、右无名静脉血管吻合重建。平均病灶直径7.5 cm,平均手术时间306 min,平均术中出血183 ml。术后病理诊断侵袭性胸腺瘤2例,胸腺癌1例。3例患者静脉梗阻症状均得到改善,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至今均生存。
张振阳柴天赐林江波康明强陈文华邱罕凡邹志强朱嘉福高磊杨创才
关键词:上腔静脉肿瘤病灶无名静脉胸腺癌自体心包
1例静脉置换患者经肢PICC置管的护理被引量:13
2020年
总结1例静脉及双侧无名静脉人工血管置换的患者成功放置PICC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术前多学科合作,团队成员讨论PICC置管可行性,评估置管风险,提出应对措施;术中采用部分导丝外撤法送管,降低人工血管吻合口破裂的风险,使用超声联合心电图定位技术实时监测导管尖端位置,减少导管异位风险;术后通过局部加压包扎预防局部出血,通过定时定量饮水及握拳运动预防人工血管血栓发生;带管期间定期评估确保导管功能正常。导管成功留置127 d,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完成治疗后拔除导管。
徐红霞封凤胥喆金爱云王铃
关键词:上腔静脉综合征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人工血管上腔静脉置换护理
纵隔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切除及静脉置换病例报道
2020年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6岁,以“间断性干咳4月余,胸痛7天”为主诉入院。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干咳,无咳痰、胸闷、心悸、发热、盗汗,未进行诊治。7天前出现胸痛,于当地人民医院查胸部CT示:右侧前纵隔内可见一大小约60×80 mm肿块,包绕静脉。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韩露叶贯超刘亚飞董博吴春莉齐宇
关键词:上腔静脉病例报道咳痰
胸腺瘤切除并静脉置换术一例的手术配合
2018年
胸腺瘤是前纵膈常见肿瘤,如果侵及静脉和无名静脉,既往曾被认为是手术相对禁忌证,多被在术前和术中放弃了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被主张进行根治、扩大性切除的同时,行受累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
马红岩
关键词:上腔静脉置换术手术配合胸腺瘤外科技术相对禁忌证
1例静脉置换术后并发血栓的护理体会
2015年
目的探讨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后的护理特点及护理体会。方法总结1例纵膈肿物及肺切除、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后患者并发人造血管内血栓的护理经验,有效避免术后输入高渗药物对外周血管产生刺激,加强呼吸管理、预防术后感染。结果患者康复出院。结论患者在术后出现严重静脉血栓并导致静脉再次梗阻,二次手术前后,加强对患者早期体征观察和生命体征监测,运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操作,加强心理护理及疏导,在患者治疗、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石怡李梅
关键词: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上腔静脉置换术护理血栓
自体大隐静脉螺旋成形静脉置换治疗静脉综合征
2014年
静脉综合征(superiorvenacavasyndrome)是一组由于通过静脉回流到右心房的血流部分或完全受阻相互影响所致的症候群。表现为静脉压力增高、血液回流受阻.形成侧支循环,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状。研究发现约90%的静脉综合征是由恶性肿瘤引起的,
孙毅刘京峰武玉兵
关键词:上腔静脉综合征自体大隐静脉静脉压力侧支循环血液回流
自体大隐静脉螺旋成形静脉置换治疗静脉综合征三例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螺旋成形静脉置换术治疗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的外科诊疗经验。方法我科室自2004年始对2例肺癌、1例恶性胸腺瘤合并静脉综合征患者施行肺切除、恶性胸腺瘤切除、静脉切除、自体大隐静脉螺旋成形静脉置换术。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6~60岁,平均53岁,术前均获得病理学诊断。3例患者就诊时都出现明显的静脉梗阻症状。术中采用游离出大隐静脉,结扎属支,取出大隐静脉,纵行剖开,螺旋成型。将螺旋成型后的大隐静脉静脉远端行端端吻合;近心端与右心耳行端侧吻合。将自体大隐静脉螺旋成形置换静脉。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3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未再出现静脉梗阻症状。患者1、2、3年生存例数分别为3例、2例、1例。结论自体大隐静脉螺旋成形静脉置换术,血管管径粗(可根据螺旋成形圆柱的粗细,任意调整管径),组织相容性好,术后无须抗凝治疗,且其医疗费用较人造血管置换低廉,为静脉综合征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孙毅刘京峰武玉兵袁茂溪
关键词:自体大隐静脉上腔静脉置换上腔静脉综合征

相关作者

许绍发
作品数:174被引量:591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肺肿瘤 外科治疗 非小细胞 肺癌
刘斌
作品数:681被引量:3,539H指数:18
供职机构:甘肃省科学院
研究主题:体外循环 胃癌 免疫组化 分化型甲状腺癌 胃癌组织
李崎
作品数:44被引量:235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基本生命支持 医学生 体外循环 模拟教学 医学教育
余海
作品数:72被引量:330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心脏手术 术后肺部并发症 体外循环 围术期 肺部并发症
袁大川
作品数:18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 误诊分析 误诊 全肺切除 上腔静脉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