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83篇“ 上转换发光特性“的相关文章
Er^(3+)/Yb^(3+)共掺CaWO_(4)材料的单色灵敏度及其转换发光特性
2025年
近年来,随着单色灵敏度κ概念的提出,寻找荧光强度随温度的变化率相反的两能级以提高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成为讨论的热点。在对温度传感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980 nm二极管激光激发下,Er^(3+)的^(4)F_(7/2)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其^(2)H_(11/2)、^(4)S_(3/2)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为了验证单色灵敏度κ的计算数据能否良好地表征传感器的相对灵敏度S_(r),对CaWO_(4):3 mol%Er^(3+)/3 mol%Yb^(3+)样品在348~773 K温度区间内的光学特性进行了详细讨论。经过一系列的测试、计算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单色灵敏度κ来计算相对灵敏度是可行的,并且可以根据不同能级单色灵敏度的大小获得更大的相对灵敏度。基于以方法,利用Er^(3+)两能级(^(2)H11/2、^(4)S3/2)获得了较大的相对灵敏度,为0.45 K^(-1)。
于展权郝煜许陈琳俞莹
BaF_(2):Er^(3+)/Yb^(3+)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转换发光特性研究
2024年
文章利用沉淀法制备得到BaF_(2):Er^(3+)/Yb^(3+)纳米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半导体激光器及光谱仪等表征测试设备对BaF_(2):Er^(3+)/Yb^(3+)纳米材料的结构、形貌及变温转换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纳米材料,颗粒均匀,尺寸在26.8nm左右。转换发光光谱的研究表明,在980nm波长激光激发下,可以探测到明显的转换荧光。能级分析,转换荧光分别来自Er^(3+)离子的能级跃迁。
郭艳艳吴杏华王庆凯王殿元
关键词: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
GdVO_(4):Yb^(3+),Ho^(3+)和GdPO_(4):Yb^(3+),Ho^(3+)荧光粉的转换发光特性研究
2024年
为了探究Yb^(3+),Ho^(3+)分别共掺杂在GdVO_(4)和GdPO_(4)两种基质材料的发光差异性,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GdVO_(4):Yb^(3+),Ho^(3+)和GdPO_(4):Yb^(3+),Ho^(3+)转换发光材料。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和荧光光谱对材料的结构、组成、形貌和转换发光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合成样品均是纯相,GdVO_(4):Yb^(3+),Ho^(3+)样品形状为不规则块状;GdPO_(4):Yb^(3+),Ho^(3+)样品为米粒状。在980 nm激发下,两种样品都存在绿光和红光发射。与掺杂相同浓度的GdVO_(4):Yb^(3+),Ho^(3+)相比,GdPO_(4):Yb^(3+),Ho^(3+)样品的红绿比较大,色度坐标更接近红光,在生物成像领域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张冰雪严涌飚李霜
关键词:上转换发光
808 nm/980 nm近红外光激发下CaSc_(2)O_(4):Er,Nd纳米晶的转换发光特性被引量:1
2023年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CaSc_(2)O_(4):Er^(3+),Nd^(3+)纳米晶。随着Nd^(3+)浓度和激发波长的变化,详细研究了CaSc_(2)O_(4):Er^(3+),Nd^(3+)氧化物在可见光和近红外(NIR)区域的发光特性。在808 nm激发下,Er^(3+)离子的发光强度随着Nd^(3+)离子浓度的增加出现增强。相对的红色强度也有轻微的增强。在980 nm激发下,Nd^(3+)离子几乎不吸收980 nm的光子,只有Er^(3+)离子的吸收和发射被发现。相对的红色强度没有变化。此外,在近红外光谱中,只观察到Er^(3+)离子的发射,这与可见光光谱一致。详细的研究揭示了新型CaSc_(2)O_(4):Er^(3+),Nd^(3+)纳米晶在808 nm和980 nm近红外激发下的转换发光(UCL)机制。
崔文豪彭亚茹李静黄宇欣陈力
关键词:上转换发光
1550 nm激发LuVO_(4):Er^(3+)/Yb^(3+)荧光粉转换发光特性及温度传感特性被引量:3
2023年
1550 nm红外光作为一种新型转换光源,具有对人眼损伤小、成本低等优点。为探究1550 nm激发下的转换发光特性与温度传感可行性,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特定浓度Er^(3+)、不同浓度Yb^(3+)的LuVO_(4)共掺粉体。利用XRD、SEM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探究其在1550 nm激发下的发光性质及在温度传感方面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在1550 nm激发下,存在绿光(524 nm和553 nm)和红光发射(660 nm);近红外区域存在较强的801 nm发射。最佳发光强度组分为LuVO_(4):0.2Er^(3+)/0.05Yb^(3+)。可见光区域的发光过程均为三光子过程。此外,在326~596 K范围内,材料存在最大温度灵敏度Sr(524/553)为0.31%K-1@326 K。在1550 nm激发下,LuVO_(4):Er^(3+)/Yb^(3+)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显示出在光学测温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王祖瑶周建伟李霜
关键词:上转换发光
Yb3+/Ho3+/Tm3+三掺杂LiTaO_(3)多晶材料的转换发光特性
2023年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多组Yb^(3+)/Ho^(3+)/Tm^(3+)不同物质的量分数掺杂的LiTaO_(3)多晶材料,测试了双掺Yb^(3+)/Ho^(3+),Yb^(3+)/Tm^(3+)和三掺Yb^(3+)/Ho^(3+)/Tm^(3+)的LiTaO_(3)多晶的X射线衍射图谱、紫外-可见吸收谱和转换荧光发射谱。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稀土离子掺杂没有改变LiTaO_(3)多晶的物质结构,这表明稀土离子以取代基质离子的方式进入了晶格中。样品的紫外吸收边显示,增加Ho^(3+)或Tm^(3+)物质的量分数会导致吸收边先红移再蓝移。在980 nm泵浦光激发下,可见光区域中出现转换蓝光(475 nm)、绿光(545 nm)和红光(663 nm和650 nm)发射,通过改变LiTaO_(3)中的激活离子Ho^(3+)-Tm^(3+)物质的量分数,可对转换荧光色度进行调节,物质的量分数配比为2.0%Yb^(3+)/0.05%Ho^(3+)/0.4%Tm^(3+)的掺杂LiTaO_(3)多晶材料实现了最为接近标准白光的发射。
张涛张涛崔彩霞张丹燚蔡玉东辛一凡
关键词:上转换发光
双钙钛矿结构Rb_(3)GaF_(6)∶Er^(3+),Yb^(3+)的合成及转换发光特性研究
2023年
双钙钛矿结构化合物具有化学稳定性高、声子能量低、易于稀土离子掺杂和多种可调变的晶体学格位等优点,是一种优良的转换发光基质材料。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在600℃下合成了双钙钛矿结构Rb_(3)GaF_(6)∶Er^(3+),Yb^(3+)转换发光材料,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仪对其成分、结构和发光特性进行系统表征。在980 nm激发下,制备的样品在521和548/561 nm处产生的绿光发射分别归因于Er^(3+)的^(2)H_(11/2)-^(4)I_(15/2)、^(4)S_(3/2)-^(4)I_(15/2)能级的电子跃迁,同时在656 nm处产生的红光发射对应于Er^(3+)的^(4)F_(9/2)-^(4)I_(15/2)能级的电子跃迁。此外,本文探究了Rb_(3)GaF_(6)∶Er^(3+),Yb^(3+)的转换发光机理。
李敬远
关键词:双钙钛矿高温固相法发光机理
镱钬铽共掺磷酸盐玻璃的制备及转换发光特性研究
目前大多数船舶的传统照明设备采用是功率较大的卤素灯,不但使用寿命短,而且大部分的能量都以热的形式散失,导致发光效率低下,这与绿色经济的要求相违背。而LED由于具备无污染、低能耗、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使...
张丹燚
关键词:磷酸盐玻璃白光发射
稀土掺杂β-Ba2ScAlO5的转换发光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稀土掺杂转换发光材料在防伪、彩色显示、生物成像、白光照明、生物探针、医学治疗和光学测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最近,转换红光和近红外光越来越受到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一般来说,稀土离子的种类、浓度和主基质材料等对...
胡俊山
关键词:上转换发光材料稀土掺杂
Ho^(3+)离子掺杂单颗粒氟化物微米核壳结构的转换发光特性被引量:2
2022年
构建核壳结构可有效降低材料的表面缺陷及实现掺杂离子的可控区域分布,已成为目前增强及调控材料发光特性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本文以外延生长技术,构建了一系列NaLnF_(4)(Ln=Y,Yb,Ho)@NaLnF_(4)(Ln=Y,Yb)核壳微米结构,并实现了Ho^(3+)离子转换发光的增强及可控调节.借助共聚焦显微光谱测试系统,在980 nm近红外激光激发下,研究Ho^(3+)离子在不同单颗粒核壳结构中的转换发光特性.结果表明,当包覆NaYF_(4)惰性壳时,NaYF_(4):Yb^(3+)/Ho^(3+)及NaYbF_(4):Ho^(3+)微米棒的转换发射强度均得到了明显增强,而NaHoF_(4)@NaYF_(4)微米核壳结构的发射强度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当在其NaYF_(4)惰性壳中引入Yb^(3+)离子时,NaYF_(4):Yb^(3+)/Ho^(3+),NaYbF_(4):Ho^(3+)及NaHoF_(4)微米核壳结构的发射强度及红绿比均再次得到了明显增强.基于对其光谱特性及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其发射增强主要由于壳层中的Yb^(3+)离子通过能量迁移及传递过程有效地提高Ho^(3+)离子激发,进而在双向协同的作用下实现其发光有效增强及色彩调控.由此可见,对于微米晶体而言,构建其不同的核壳结构不仅可实现其发光有效增强,且可根据掺杂离子的不同及其区域分布实现光谱的精准调控,为拓展高效发光特性的微米晶体在防伪、微纳光电器件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新途径.
高伟孙泽煜郭立淳韩珊珊陈斌辉韩庆艳严学文王勇凯刘继红董军
关键词:上转换发光单颗粒

相关作者

赵谡玲
作品数:332被引量:518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发光与光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电致发光 上转换发光 发光 有机薄膜晶体管 钙钛矿
侯延冰
作品数:175被引量:555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电致发光 上转换发光 YB ER 电致发光器件
徐征
作品数:604被引量:1,320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发光与光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电致发光 电致发光器件 发光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太阳能电池
毛鑫光
作品数:13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上转换发光特性 上转换发光 真空镀 磁控溅射制备 钢板
王俊
作品数:4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
研究主题:上转换发光特性 磁控溅射制备 无辐射跃迁 上转换发光 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