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5篇“ 上颌前牙区“的相关文章
- PRF在上颌前牙区GBR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 2025年
- 目的:在上颌前牙区引导骨再生术(GBR)中,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Bio-oss骨粉作为骨充填材料,观察其在临床上对上颌前牙区骨改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泰安市口腔医院收治的选择上颌前牙区需进行GBR治疗的40例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患者GBR时应用PRF联合Bio-oss骨粉作为骨充填材料并同期植入植体,对照组患者GBR单纯植入人工骨粉并同期植入植体。分术后当天、3个月、6个月、12个月4个周期,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记录每个周期两组患者上颌前牙区骨密度值和上颌前牙区唇侧成骨厚度变化的情况、种植体稳定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0例患者共植入种植体45颗,种植体周围创口愈合良好,种植体无感染,无失败脱落。两组患者上颌前牙区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00,P<0.05);实验组患者种植体稳定性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70、1.120,P<0.05)。对两组患者上颌前牙区唇侧的成骨厚度进行测量发现,两组患者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联合应用Bio-oss骨粉作为骨充填材料可以改善上颌前牙区骨组织的改建,加快骨充填材料的代谢,有利于新骨形成,并且可以提高种植体稳定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王建波刘婷婷张娜
- 关键词: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引导骨再生术
- 未成年患者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与邻近中切牙关系的锥形束CT检查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锥形束CT检查下未成年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与邻近中切牙关系。方法选取临沂市妇幼保健院于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00例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未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治疗前进行锥形束CT检查,根据锥形束CT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未累及邻近中切牙,n=50)和病例组(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累及邻近中切牙,n=50),通过对比两组中切牙相关参数,分析未成年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与邻近中切牙关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邻近中切牙的根长、牙长与腭平面角度均较低,根冠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邻近中切牙的冠长与矢状面角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会对邻近中切牙发育和萌出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影响邻近中切牙根长、牙长长度及根冠比与腭平面角度时,应尽快拔除,若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未对邻近中切牙冠长与矢状面角度产生明显影响时,则可等待最佳的拔除时机。
- 胡大艳卢鹏
- 关键词:未成年上颌前牙区多生牙中切牙
- In Situ Onlay植骨术对上颌前牙区三种不同缺损形态牙槽嵴的骨增量临床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究上颌前牙区3种不同形态的牙槽嵴缺损使用In Situ Onlay植骨术治疗的骨增量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2例不同形态[混合缺损A组(n=36)、宽度缺损B组(n=32)、高度缺损C组(n=34)]牙槽嵴缺损患者,采用In Situ Onlay植骨术重构缺损牙槽嵴,对比3组术后24 h内疼痛评分,术后6个月骨增量的体积,牙槽嵴宽度、高度(冠方、中部和根方),牙槽骨的吸收率。结果:术后24 h,3组疼痛评分较术后1 h显著下降,B组术后1 h疼痛评分低于A、C组,术后24 h A、B组低于C组(P<0.05)。术后6个月B、C组骨增量体积高于A组,C组又高于B组(P<0.05);但3组冠方、中部、根方牙槽嵴高度,中部及根方水平向牙槽嵴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冠方牙槽嵴宽度低于A、B组(P<0.05)。术后6个月,牙槽骨吸收率C组高于A、B组,B组又高于A组(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 Situ Onlay植骨术后,牙槽嵴高度缺损会导致较大的冠方水平向骨吸收,牙槽嵴高度不足时,应慎重考虑是否采用此植骨术作为骨增量方法。混合缺损型牙槽嵴缺损In Situ Onlay植骨术后骨量增加和牙槽嵴形态改善效果最为显著,宽度缺损型缺损患者也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 刘强杨洁何畏周雄文
- 关键词:骨增量
- 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CBCT研究
- 2024年
- 目的对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锥形束CT(CBCT)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口腔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诊治的80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多生牙萌出状态、多生牙形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80例患者共有110颗多生牙,均为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平均年龄为(8.22±1.27)岁,男女比例11:5;80例多生牙患者中,包括乳牙列期4~6岁15例(18.75%),替牙列期7~12岁49例(61.25%),恒牙列期12~16岁16例(20.00%);多生牙形状中,包括发育完整型(与正常的前牙形态相似)2颗(1.82%),结节状6颗(5.45%),锥形97颗(88.18%),蕾状5颗(4.55%);多生牙萌出状态中,包括已经萌出14颗(12.73%),软组织阻生6颗(5.45%),骨组织阻生90颗(81.82%);不同性别患者的多生牙形状、萌出状态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上颌前牙区多生牙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期,且女性发病率低于男性。多生牙形状中以锥形较多,多生牙萌出状态中以骨组织阻生患者较多。
- 陶楠楠
- 关键词:上颌前牙区多生牙锥形束CT
- 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锥形束CT影像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上颌前牙区多生牙(supernumerary tooth,ST)的影像学特征,为ST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共收集805例CBCT数据,利用专用软件NNT评价ST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数目、形态、位置、方向、发育情况和并发症,并分析上述影像学特征的性别差异。结果 男女比例2.96∶1,男性和女性ST均以单枚、锥形、牙弓腭侧、倒置和阻生为主,但男性发生2枚ST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01),女性ST倒置的比例更高(P<0.001)。最常见的ST相关的并发症是鼻腭管管壁骨质吸收,且男性高于女性(P=0.01)。此外,ST累及解剖结构及相关临床并发症还包括鼻底骨质吸收,形成颌骨囊肿,牙滤泡间隙增宽,邻牙阻生、移位或扭转、根吸收。结论 男性和女性上颌前牙区的ST以单枚、锥形、牙弓腭侧、倒置和阻生为主,但发病特点存在性别差异。ST可导致多种并发症,CBCT的准确分析有助于ST的诊断和治疗。
- 孙苏冷迪雅王晶艳顾培玉杨连丰吴大明孙超张娟
- 关键词:锥形束CT多生牙并发症影像学特征
- 上颌前牙区多个埋伏牙伴发囊肿17例治疗体会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区多个埋伏牙伴发囊肿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上颌前牙区多个埋伏牙伴发囊肿的患者17例(男8例,女9例),年龄7.5~16.0岁。进行锥形束CT定位,观察囊肿的大小、囊肿与埋伏牙的位置关系。手术开窗,剪除部分囊壁,引流囊液,在埋伏牙上同期或二期粘接正畸附件。术后3个月再次拍摄锥形束CT,观察囊肿消失情况,牵引埋伏牙。埋伏牙萌出后,利用MBT直丝弓矫治器排齐牙列,并精细调整。结果与结论:治疗3~12个月后,15例患者囊肿完全消失,见骨质形成,2例患者骨质形成欠佳伴牙龈轻度退缩。术中关键点是精确判断囊肿与埋伏牙的关系、多个埋伏牙之间的位置关系及与周围邻牙的关系,以及适时调整牵引方向和牵引力源,以便较顺利地将埋伏牙牵拉至正常位置。
- 杨亚楠李爱霞刘亚鑫张骞
- 关键词:埋伏牙囊肿导萌
- 正畸矫治术后上颌前牙区龈乳头美学重建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龈乳头退缩是指两牙之间的三角形牙龈组织出现逐步萎缩或消失,导致该区域出现空隙或黑三角的现象。其中正畸治疗后所造成的上颌前牙区龈乳头退缩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有研究表明这种术后楔状隙龈乳头的缺失导致了前牙美学区重建难度加大以及患者满意度同步降低。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了正畸术后上颌前牙区龈乳头美学重建的非侵入性和侵入性治疗方法。文献复习结果表明,非侵入性治疗中的含氟纳米树脂和生物活性复合树脂操作简单,但其适应证范围有限;侵入性的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注射胶原蛋白与浓缩血小板混合物、再生药物注射干细胞、透明质酸填充物和浓缩生长因子结合低水平激光操作方便且预后较好;侵入性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外科移植来达到效果。提示侵入性治疗方法对于正畸矫治术后上颌前牙区的龈乳头美学重建可能是今后口腔临床研究的发展趋势。
- 田未龙李鑫伍廷芸
- 关键词:正畸治疗上颌前牙区
- 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 2024年
- 本研究主要对即刻修复方案在上颌前牙区单牙缺失中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本次研究中通过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并结合SPSS 22.0统计学工具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中主要从种植成功率、骨吸收量,牙周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美观程度四个程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即刻修复方案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治疗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 邓健
- 关键词:上颌前牙区
- 上颌前牙区不同时期形成的3颗额外牙1例
- 2024年
- 本文报道1例上颌前牙区不同时期形成的3颗额外牙病例,其中2颗为迟发性额外牙。随访5年,通过及时干预,消除了额外牙对邻近切牙发育及萌出的不利影响。本文探讨了额外牙的病因及上颌前部额外牙的拔除时机,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谢燕燕李政宸高红
- 关键词:额外牙上颌前部萌出上颌前牙区切牙
- 上颌前牙区应用根膜技术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观察
- 2024年
- 探究上颌前牙区应用根膜技术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上颌前牙区牙齿修复患者中抽取病例参与研究,样本容量为38例,时间范围为2020年3月至2023年5月。随机分组后,对照组19例实施不翻瓣即刻种植,观察组19例给予根膜技术即可种植,术后1年随访,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种植牙留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PES(粉红色美学指数)、WES(白色美学指数)评分更高(P<0.05)。结论 对于上颌前牙修复患者来说,应用根膜技术即刻种植方案收效良好,能够优化美学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实践中可以推广应用。
- 孙足标刘兵
- 关键词:上颌前牙区
相关作者
- 邱立新

- 作品数:157被引量:1,377H指数:2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 研究主题:种植体 牙种植 牙种植体 种植体支持 美学
- 陈波

- 作品数:70被引量:494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 研究主题:牙种植 种植体 上颌前牙区 正颌外科 单牙
- 邸萍

- 作品数:127被引量:896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牙种植 种植体 牙种植体 无牙颌 无牙
- 徐欣

- 作品数:273被引量:59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种植体 口腔种植 牙种植 牙周病 牙种植体
- 林野

- 作品数:292被引量:2,270H指数:2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种植体 牙种植 牙种植体 种植体支持 无牙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