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52篇“ 下尺桡关节“的相关文章
一种用于关节脱位微创治疗的自锁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关节脱位微创治疗的自锁定装置,包括钻孔导向器、钻孔导针和倒刺缝线,钻孔导向器包括导向器主体和两个导向管,两个导向管设置于导向器主体的远端;钻孔导针包括导针主体和连接部,导针...
赫荣智丁云章浩纪方王光超丁晨魏强郑重刘璐侯宜锦丁方琦
带袢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治疗关节脱位疗效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带袢钢板和克氏针固定治疗关节脱位疗效。方法:分析郑州市骨科医院2018年5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62例关节脱位早期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带袢钢板固定术,各31例。随访时间(14.5±1.5)个月。对比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的Cooney腕关节评分及术后1年内并发症。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两组间Cooney腕关节评分均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切口感染,对照组发生1例关节半脱位,术后12个月观察组Cooney腕关节评分、患侧屈伸活动度与旋前旋后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Cooney腕关节评分为,疼痛(24.03±0.80)分比(22.81±1.62)分,功能状况(24.22±0.52)分比(22.87±1.46)分,活动范围(24.07±0.85)分比(22.13±1.59)分,握力(23.61±1.38)分比(22.42±1.63)分,屈伸活动度为(108.03±4.68)°比(101.45±5.84)°, P<0.05;旋前旋后活动度为(111.84±7.70)°比(109.13±13.64)°, P<0.05]。 结论:带袢钢板固定术较克氏针治疗关节脱位疗效更好,可有效减轻腕关节疼痛,恢复腕关节功能。
鲁俊杰楚利涛杨通宝尚林任明明王晓云吕志强
关键词:下尺桡关节脱位疗效
骨间膜远端斜束强化技术治疗关节不稳定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骨间膜远端斜束强化技术治疗关节(DRUJ)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骨间膜远端斜束强化技术治疗的24例DRUJ不稳定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手术部位,随访时间,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腕关节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前臂旋前及旋后活动度、快速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腕关节VAS评分及功能指标。结果随访12~2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5.38±2.76)个月。术前腕关节VAS评分为4~8(6.13±1.08)分,末次随访时为1~3(1.25±0.53)分,较术前改善(P<0.001);术前前臂旋前及旋后活动度为95°~145°(120.83±14.35)°,末次随访时为145°~180°(175.21±6.51)°,较术前增大(P<0.001);术前快速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为34~98(78.58±19.22)分,末次随访时为10~34(21.46±6.30)分,较术前降(P<0.001)。术后1例患者前臂旋前受限,1例存在DRUJ不稳定,经相应处理后恢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因同种异体肌腱所致的排斥反应或感染,以及操作所致的重要神经和血管损伤。结论骨间膜远端斜束强化技术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DRUJ不稳定治疗方式。
刘永刚吴优
关键词:骨间膜下尺桡关节关节不稳定性
带袢钢板及空心螺钉固定术对关节脱位早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2024年
目的:分析带袢钢板、空心螺钉固定对关节脱位早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到2021年5月收治的96例关节脱位早期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空心螺钉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带袢钢板固定术,各48例。评价术后疗效,对比术前、术后2 m的Cooney腕关节评分、术后2 m的患肢与健侧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Cooney腕关节评分、患侧屈伸活动度与旋前旋后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脱位复发、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予以关节脱位早期患者带袢钢板固定术可获得显著疗效,恢复腕关节功能,提高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和旋前旋后活动度。
吴炳友万千马海鱼赵强
关键词: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功能
骨“Z”形缩短截骨联合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深层修复治疗骨撞击综合征伴中度以上关节不稳定的疗效
2024年
目的比较骨“Z”形缩短截骨联合腕关节缝线锚钉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深层修复与单纯骨“Z”形缩短截骨治疗骨撞击综合征伴中度以上关节不稳定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骨撞击综合征伴中度以上关节不稳定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7~58岁[(42.4±9.9)岁]。患者均为TFCCⅠB型损伤并累及TFCC深层,存在骨正变异。15例采用单纯骨“Z”形缩短截骨治疗(单纯截骨组),15例采用骨“Z”形缩短截骨联合腕关节缝线锚钉TFCC深层修复治疗(截骨联合修复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截骨长度;术前,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前臂旋转度、偏角、掌背屈角、握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自评腕关节功能状况(PRWE)评分、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和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15.8±4.9)个月]。截骨联合修复组手术时间为3.0(2.3,3.0)h,长于单纯截骨组的1.5(1.3,2.0)h(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骨截骨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前臂旋转度、偏角、掌背屈角、握力、VAS、PRWE评分、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和DAS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联合修复组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前臂旋转度为(130.3±8.8)°、(135.2±7.9)°、(141.9±6.9)°,偏角为23.0(23.0,26.5)°、33.0(30.0,36.0)°、36.0(32.5,41.5)°,均大于单纯截骨组的(120.5±9.4)°、(123.7±10.2)°、(130.9±8.5)°和22.0(20.0,23.0)°、23.0(23.0,28.0)°、25.0(23.0,33.5)°(P<0.05或0.01)。截骨联合修复组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掌背屈角为(125.8±10.8)°、(132.9±16.8)°,均大于单纯截骨组的(99.1±15.7)°、(121.2±17.4)°(P<0.01);但术后6个月两组掌背屈角差异无统计学意�
林倩赵夏郝筱坤于腾波于腾波
关键词:尺骨腕损伤
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对关节的影响被引量:5
2023年
畸形愈合是骨远端骨折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可累及关节关节关节等。骨远端畸形愈合可对关节的生物力学和临床预后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可有疼痛、前臂旋转受限、不稳定、关节炎等临床表现。既往国内外关于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文献中,较多的学者对关节关节进行了研究,而对关节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对关节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临床诊治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廖禄田糜菁熠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下尺桡关节生物力学
放射医师对非骨折性关节脱位的处理方法
2023年
本文主要介绍了非骨折性的关节脱位的临床特点、病因病机及治疗。首先从文献综述中了解到,关节脱位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与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有关,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议和不足之处,如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其次,通过病例分析发现,在非骨折性关节脱位患者中,女性居多;同时,由于该病症的特殊性质,需要医生进行细致的检查和判断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治方案。最后,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希望这篇论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关节脱位的正确诊断和科学治疗。
孙越
关键词:下尺桡关节脱位
关节形态与腕关节慢性疼痛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通过观察腕关节X线平片及CT/MRI断层影像表现,分析关节(DRUJ)骨性结构的形态学差异与发生腕关节慢性疼痛风险的相关性,探讨X线正位片评估关节稳定性的敏感指标。  方法:  1.回顾性分析202...
李暖暖
关键词:下尺桡关节骨性结构病理机制
护理干预在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关节脱位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用于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关节脱位合并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收集64例关节脱位合并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均通过外固定支架联合双螺纹针固定治疗,根据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A组(32例,护理干预)和B组(32例,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腕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A组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B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Gartland-Werley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较前均增加(P<0.05),且A组腕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对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关节脱位合并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行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鞠英实孙波
关键词:护理干预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功能
经皮穿针固定治疗骨远端骨折合并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骨远端骨折合并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骨远端骨折伴关节脱位患者72例,均行经皮穿针固定治疗。结果随访4~24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一般、良好、优异的患者分别有6例、30例、36例,总优良率为91.67%;不良事件有克氏针松动、浅表性感染、神经感觉支损伤比例为4∶5∶2,分别经短臂石膏夹固定、口服抗菌药物及拔除克氏针处理后恢复良好,神经感觉支损伤患者术后30 d左右恢复状态改善;术后1年的腕关节活动度指标均更高,康复指标均更优(P<0.05)。结论经皮穿针固定术的应用,可提升骨远端骨折伴关节脱位患者的康复效果。同时,患者的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提升,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齐斐常乐冯世波李涛代妮
关键词:下尺桡关节脱位桡骨远端骨折经皮穿针

相关作者

王欣
作品数:863被引量:3,288H指数:28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穿支 皮肤缺损 外科皮瓣 皮瓣
陈宏
作品数:641被引量:2,063H指数:22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皮肤缺损 外科皮瓣 穿支 显微外科手术
许树柴
作品数:235被引量:822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膝关节 手术治疗 距骨 围手术期 脱位
刘洪亮
作品数:83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膝关节 悬吊固定 下尺桡关节脱位 重建术 脱位
章伟文
作品数:397被引量:1,750H指数:23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皮肤缺损 软组织缺损 穿支 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