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6 篇“ 下颌平面角 “的相关文章
一种调整下颌 平面角 度的矫治器及其设计、制造方法 本申请属于口腔正畸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调整下颌 平面角 度的矫治器及其设计、制造方法,通过对颌垫采用特殊设计,令颌垫的后牙段高度大于前牙段高度,患者咬合颌垫的后牙段时,由于儿童颌关节的生理结构特点,其下颌 会发生逆旋从而减小下... 王烨 欧权锋 沈晓东 关梓浩错颌畸形中前牙覆颌与下颌 角、下颌 平面角 及腭平面 倾斜度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 探讨错颌畸形中前牙覆颌与下颌 角、下颌 平面角 及腭平面 倾斜度相关性,为临床口腔美学修复、效果与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口腔科诊治的63例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组,并以同期到院体检的50名牙周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接受头颅侧位片检查,对比分析前牙覆颌、下颌 角、下颌 平面角 (SN-MP)、腭平面 倾斜度(PP-FH)的差异,并通过Pearson分析相关性。结果 通过测定,研究组的前牙覆颌、下颌 角、SN-MP、FH-MP、PP-FH分别是(3.22±0.21)mm、(117.34±2.23)°、(34.30±2.44)°、(26.40±2.52)°、(11.76±0.20)°,对照组分别为(2.49±0.21)mm、(120.01±1.04)°、(39.42±2.17)°、(36.11±1.31)°、(3.20±0.13)°,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前牙覆颌与下颌 角、SN-MP、FH-MP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33、-0.403、-0.512,P <0.05),与PP-FH不具相关性(r为0.063,P> 0.05)。结论 错颌畸形患者的前牙覆颌随着下颌 角变大而减小,随着下颌 平面角 增大而减小,但与腭平面 倾斜度不相关,有助于临床口腔正畸治疗方案制定和美学效果评估。 黄泽红 林杭 戴纬婷 陈晔关键词:错颌畸形 下颌角 下颌平面角 三种测量方法对下颌 平面角 判断影响的探究 2022年 目的探究3种不同定义的下颌 平面 MP(G)(额顶点Gn与下颌 角点Go连线)、MP(T)(下颌 下缘最低部的切线)、MP(Me)(过额下点Me与下颌 角下缘切线)对下颌 平面角 测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我院正畸科初诊患者400例,测量分析头侧位片并进行高、低角筛选,分析影响下颌 平面角 测量的相关因素。结果①在MP-SN组和MP-FH组中,MP(T)所成下颌 平面角 与MP(G)、MP(Me)所成下颌 平面角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P(G)-SN:37.00°±6.25°,MP(T)-SN:39.44°±7.08°,MP(Me)-SN:37.04°±7.12°;MP(G)-SN vs MP(T)-SN:P<0.001,MP(T)-SN vs MP(Me)-SN:P<0.001;MP(G)-FH:28.21°±5.58°,MP(T)-FH:30.65°±6.35°,MP(Me)-FH:28.25°±6.40°,MP(G)-FH vs MP(T)-FH:P<0.001,MP(T)-FH vs MP(Me)-FH:P<0.001].而MP(G)与MP(Me)所成下颌 平面角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G)-SN vs MP(Me)-SN:P=0.653;MP(G)-FH vs MP(Me)-FH:P=0.620];MP(G)、MP(T)、MP(Me)平面 在MP-SN、MP-FH两组组内及组间筛出高角、低角病例数不一致;③高角组中,MP(G)-FH与额部形态无明显相关性(额厚度/高度:r=-0.090,P=0.381;额角:r=-0.135,P=0.189);低角组中,MP(Me)-FH与额部形态无明显相关性(额厚度:r=-0.258,P=0.194;额角:r=-0.229,P=0.109;额前点高度/额高度:r=-0.318,P=0.100)。结论医师在诊断分析中应注意MP(T)、MP(G)、MP(Me)所构成的下颌 平面角 存在差异,同组中MP(T)所构成的下颌 平面角 最大,MP(G)与MP(Me)所构成下颌 平面角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议可将MP(G)-FH、MP(Me)-FH分别作为筛选高角、低角病例时测量下颌 平面 的参考指标。 卢云 刘世杰 李佳伦 孔润泽 王林关键词:下颌平面角 垂直向 安氏Ⅱ类Ⅰ分类不同垂直骨面型的下颌 平面角 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Ⅰ分类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错(牙合)畸形患者在矫治前后的下颌 平面角 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义。 方法:选择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正畸科矫治结束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30例,年龄... 高姝关键词:下颌平面角 疗效评价 下颌 平面角 影响种植体应力分布的正交实验被引量:1 2017年 背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根据患者下颌 平面角 选择不同规格的种植体,其长期成功率有所不同,因此有理由设想下颌 平面角 角度会影响下颌 种植体的应力分布,进而影响种植成功率。目的:从下颌 平面角 角度、下颌 骨骨密度以及种植体规格3方面因素对下颌 第一磨牙种植体应力分布的力学特性进行正交实验与分析,重点考察下颌 平面角 对下颌 种植体的应力影响规律。方法:针对种植体力学特性问题,此次正交实验涉及3个因素,在影响因素方面确定下颌 平面角 、种植钉直径、骨密度类型这3个因素,每个因素分别对应3个水平,其中下颌 平面角 角度分别为14°、22°、34°,种植体直径分别为6.6,8.2,9.6 mm,骨密度类型分别为Ⅱ、Ⅲ、Ⅳ类。根据正交表L9(33)方案将种植体模型植入牙槽骨模型。将不同种植复合体置于力学压力实验机上,压力大小为500 N,其受力结果由应变(应力)数据采集仪进行实时采集。结果与结论:最优参数组合为:下颌 平面角 为低角,种植体直径为4.8 mm,下颌 骨骨密度为Ⅱ型骨。各个因素的主次关系:种植体直径>下颌 平面角 角度>骨密度。结果表明,下颌 平面角 角度对种植体的稳固有一定的影响,在同样咬合力的情况下,高角种植体所受应力最大,其次是均角,低角最小。 邢维斌 郑淑贤 杨适宜 后岷红关键词:下颌骨 牙种植体 牙应力分析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下颌平面角 应力分布 成年女性下颌 平面角 与颏部形态特点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成年女性下颌 平面角 与颏部形态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30例下颌 平面角 为高角(FMA>37O)和低角(FMA<26O)成年女性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测试前两名测量者的测量误差无显著性差异。测量内容为颏部高度... 封平平关键词:头影测量 下颌平面角 颏部形态 文献传递 骨性Ⅲ类错牙萌出高度与下颌 平面角 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测量骨性Ⅲ类错牙合上下牙的萌出高度,探讨牙萌出高度对下颌 平面角 的影响。方法:收集3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口腔锥形束CT(CBCT)的DICOM数据,利用invivo5.1软件测量下颌 平面角 (MP-FH角)及上颌各牙的牙冠到腭平面 和下颌 各牙的牙冠到下颌 平面 的垂直距离;采用Pearson分析上下颌 各牙萌出高度与MP-FH角的相关性。结果:骨性Ⅲ类错牙合左右侧同名牙萌出高度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左右侧牙齿萌出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 第1恒磨牙,下颌 第2恒磨牙到下颌 平面 的垂直高度与MP-FH角呈负相关(r=-0.394、-0.557,P<0.05);其余各牙到下颌 平面 的垂直高度与MP-FH角无相关性(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下颌 平面角 越大,下颌 磨牙高度越小。 蒙柯帆 贾莹 杨桦 刘娟 张军梅关键词:牙畸形 下颌平面角 三维影像 下颌 平面角 影响种植体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在不同下颌 平面角 角度下对下颌 第一磨牙种植体的力学特性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下颌 平面角 角度对种植体受力的影响规律,为临床种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3种不同下颌 平面角 (低角、均角、高角)CT数据,建立种植复合体有限元模型,设计正交实验方案,记录数据,分析处理,得出有限元分析结果。结果最优参数组合为:低角,4.8 mm,Ⅱ型骨。各个因素的主次关系依次为种植体直径、下颌 平面角 角度、骨密度。结论下颌 平面角 角度对种植体的稳固有一定的影响,在同样咬合力的情况下,高角种植体所受应力最大,其次是均角,低角最小。 邢维斌 郑淑贤 杨适宜关键词:下颌平面角 种植体 应力分布 有限元分析 上颌前方牵引对恒牙初期不同下颌 平面角 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恒牙初期不同下颌 平面角 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例患者按照下颌 平面角 分为低角、平均角、高角3组,采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分析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前牙反牙合解除。上颌骨明显发育,上下颌 骨间不调改善,上前牙唇倾,鼻唇角减小,面型得到改善。结论使用前方牵引能有效治疗恒牙初期以上颌发育不足为主的骨性Ⅲ类错牙合。 王思关键词:恒牙初期 下颌平面角 高下颌 平面角 和低下颌 平面角 女性患者牙齿移动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用相同方法,在关闭拔牙间隙时,高角、低角患者牙齿移动的情况。方法:选择高角、低角女性患者各30名,组成两组:A组和B组(即高角组和低角组),采用相同方法关闭拔牙间隙,观察间隙关闭的速度,后牙前移的距离。结果:高角患者对力的反应要快于低角患者,牙齿开始稳定移动后,无论高角、低角患者,牙齿移动情况是相似的,在一定距离内,两组患者支抗丢失都很小,当需关闭间隙过大时,就会出现支抗丢失情况。结论:牙齿移动速度可能与患者骨质情况有较大关系,选择支抗时要考虑患者面角 、性别、年龄、种族和牙齿所需移动的距离。关闭拔牙间隙时,选择支抗除了要考虑面角 的不同以外,牙齿所需移动距离也要考虑,当移动距离较大时,应选择较强支抗。 罗伟民 杨玉茹关键词:女性患者 牙齿移动
相关作者
周秀坤 作品数:28 被引量:82 H指数:5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研究主题:下颌平面角 下颌 功能性矫治器 咀嚼肌 X线片 张瑾 作品数:10 被引量:15 H指数:2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下颌平面角 牙面 结构特征 青少年 口腔医学 刘奕 作品数:246 被引量:465 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研究主题:正畸 正畸治疗 蝶鞍 头颅侧位片 骨性 傅民魁 作品数:283 被引量:3,024 H指数:3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正畸治疗 错HE 正畸 口腔正畸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郑颖 作品数:26 被引量:35 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垂直骨面型 下颌 中切牙 下颌平面角 正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