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33篇“ 不可移动文物“的相关文章
-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 2025年
- 不可移动文物是先民在文化、建筑、艺术方面的具体遗产或遗址。文章旨在探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科学有效的文物保护措施不仅能够维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而且能为地方经济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利益。
- 秦宗琼
- 关键词:不可移动文物文化遗产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 基于不可移动文物的木质文物含水率检测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不可移动文物的木质文物含水率检测系统及方法,涉及含水率检测的技术领域;通过温度监测的方式对目标文物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温度信息对目标文物进行一次异常判断,确保文物状态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发现;若一次异常...
- 包红光刘华周基黄棋欣
- 一种宏观尺度不可移动文物地震灾害风险图构建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宏观尺度不可移动文物地震灾害风险图构建方法及系统,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地震和不可移动文物的相关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和文物脆弱性分析。S2、结合不可移动文物历史灾害对不同脆弱性的影...
- 刘泓费智涛郑泽爽张磊谢永红郭小东梁碧桐王志涛荚徐欢
- 一种不可移动文物光纤反射光谱检测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谱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不可移动文物光纤反射光谱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两侧对称连接有支撑块,且底座的顶部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端连接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的顶部一侧安装有光纤光谱仪,本实用...
- 杨俊豪李紫萱施心悦方楚文汤礼诗徐铭菲李凯然张诗凡顾天奇雷陈洁傅佳苗谭晔余静佳肖辉王军伟李志鲁晓玲贾维辰
- 论西部县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现状及对策——以甘肃省会宁县为例
- 2025年
- 会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丰富。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可移动文物的属性决定了其各项安全隐患日益凸显,同时折射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面临保护经费不足、管理不规范、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缺失等困境。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工作的生命线,面对当下严峻的不可移动文物安全形势,做好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 张慧妮
- 关键词:不可移动文物执法
- 一种关联性不可移动文物群及多重属性结构识别方法
- 本公开涉及一种关联性不可移动文物群及多重属性结构识别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地域范围内的各不可移动文物的信息;从各不可移动文物的信息中抽取出第一属性特征,生成关于第一属性的结构化数据;基于关于第一属性的结构化数据...
- 陈凌凡武廷海
- 不可移动文物遥感监测违法图斑的分等定级可视化方法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不可移动文物遥感监测违法图斑的分等定级可视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数据资料收集与预处理;步骤S2、违法图斑识别;步骤S3、构建分等定级评价体系,完成分等定级计算;步骤S4、基于所述步骤S3的输出结...
- 王博谷枫王惠正宋立华王琨刘涛梁伟
- “不可移动文物”“石刻”的概念界定及其相互关系——兼论南朝石刻文化遗产作为独立雕塑馆藏保护的现实可行性
- 2025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现有条文中,对于什么是“不可移动文物”并无明确的概念界定。基于现实需要,对不可移动文物的合理移动、安置与保护,并不影响其作为不可移动文物的自身属性。目前文献中对“石刻”一词涵义的解释侧重于石刻文字而非石刻雕塑,不可移动文物一般不包括独立的单体雕塑艺术。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中的石碑、石柱都属于文字突出的石刻,而大量石兽则属于造像突出的雕塑。由于当下所见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的主要构成是南朝石兽造像,因此事实上大量“南朝石刻”已经等同于“南朝雕塑”,将其作为独立雕塑作品迁移和集中保护也更具有可行性。
- 杨祥民
- 关键词:不可移动文物石刻文字
- 不可移动文物“一物一码”:内涵、编码规则与实现途径
- 2024年
- 数字时代,文物“一物一码”建立起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1:1映射关系,是文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前提和基础。当前不可移动文物唯一标识体系尚未构建,“多码并用”“一物多码”使得数据资源整合利用困难重重,正在制约着文物数据价值释放;编号规则自身的不完备性长期影响文物统计数据的一致性。分析当前不可移动文物编码规则的局限性,廓清不可移动文物“一物一码”内涵,研究适用于我国文物保护管理体系的不可移动文物唯一标识代码编码方案和实现途径,对于推动相关标准的研制和应用落地,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保障,具有积极的意义。
- 王媛
- 关键词:不可移动文物
- 基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现状的探析--以江苏省无锡市实践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无锡一直占据着国内最发达地区的先机,孕育留存了数量多、分布广、种类全、价值突出的文物资源,成为璀璨文明的见证。该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从年代跨度、区域分布、形态种类、数量等级等方面研究分析无锡市不可移动文物的特点。结果表明:第一,在时空形态上,各级文保单位年代纵贯新石器时代至20世纪末,呈“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征;第二,在类型特征上,主要以古建筑为主,且各类型的文保单位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第三,在保护利用上,文物得到基本修缮和合理利用。基于文物特征及保护现状,该文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摸清文物底数、盘活文物资源、强化监督管理、突出文化标识等对策建议,为促进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 蒋心怡
- 关键词:不可移动文物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作者
- 万金红

- 作品数:182被引量:519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水利 洪涝灾害 旱灾 遗产 京杭运河
- 铁景沪

- 作品数:17被引量:153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石质文物 激光清洗 不可移动文物 化学清洗 清洗技术
- 张秉坚

- 作品数:252被引量:894H指数:19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石质文物 石材 土遗址 文物保护 灰浆
- 张国超

- 作品数:56被引量:230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汉轻工大学
- 研究主题:文化遗产 公众参与 文化遗产保护 社会教育 世界遗产地
- 周伟强

- 作品数:34被引量:116H指数:7
- 供职机构: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 研究主题:石质文物 文物保护 文物 激光清洗 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