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96篇“ 不整合面“的相关文章
一种整合控藏底限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合控藏底限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油藏地质特征,并根据油藏地质特征,确定整合的层位;根据整合的层位关联的随钻数据、测录井数据以及单井钻完井数据,确定单井出油...
曹鹏张建勇常少英乔占峰朱永进佘敏沈金龙张天付陈槚俊杜一凡邵冠铭孙晓伟张杰熊冉吕学菊李昌王孟修
鄂尔多斯盆地印支期整合类型及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24年
印支期(中三叠世—早侏罗世)代表了中国关键的变形期和岩浆发育期,该时期华北克拉通构造-沉积格局发生重大转变。大量的地层记录被保存在相对稳定的鄂尔多斯盆地,为探讨印支运动对克拉通内盆地的改造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研究区内10条地震剖、105口钻井和28个野外露头,从井、震、野外剖三方精细刻画了印支期整合的类型、分布、演化和成因。研究表明:(1)印支期整合存在岩性突变、底砾岩发育、测井值(AC与GR)突变、地震强振幅反射等特征,据此划分出4种整合类型,即高角度整合(Ⅲ)、低角度整合(Ⅱ)、平行侵蚀整合(Ⅰ1)和平行整合(Ⅰ2);盆地中心以平行整合为主,向南、北缘过渡为低角度、高角度整合;(2)整合广泛分布于华北克拉通西缘和中部,并经历2期演化阶段,形成了纸坊组—铜川组之间的低角度整合和延长组—侏罗系复合整合;(3)华北克拉通南北缘双向挤压构造环境和干旱气候伴随季节性降雨促使形成了“下削上超”的角度整合与平行侵蚀整合共存的特征;构造-气候因素导致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角度整合与北部复合成因整合的形成。本研究厘定了印支运动形成的两期区域整合,确定了印支期整合的构造-气候复合成因。
许艳华何登发毛丹凤成昌宇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印支期不整合面古地貌秦岭造山带
云南新平佐思孔铅锌矿矿床整合成矿作用
2024年
佐思孔铅锌矿是位于康滇地轴、扬子准地台西缘的多金属矿床,该区区域构造运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构造行迹复杂,与“大红山式”铁、铜矿形成具有一定成因联系,具有火山喷流-沉积相带边缘相特征。受区域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大红山式”红山组、曼岗河组第三岩性段剥蚀殆尽,并形成三叠系整合整合角砾岩主要为含绢云母、白云母石英砂质细砾岩及砾质粗粒岩屑砂岩,铁富集主要以褐铁矿形式出现。
黄绍明
关键词:铅锌矿床不整合面成矿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底部整合构造-沉积响应及其成因演化
2024年
许多大型油气藏的发现都与整合密切相关。在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底部发育有一个整合,许多学者称之为“怀远运动”整合。该整合对于马家沟组底部油气的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基于野外剖、钻井岩心的观察取样,结合显微薄片、测井和地球化学分析,对该整合的识别标志、平分布和成因演化进行讨论。研究表明:该整合上下岩性发生了明显突变,整合之上为马家沟组含角砾白云岩、白云质石英砂岩或泥质白云岩,整合之下为亮甲山组含燧石条、结核的白云岩,或寒武系顶部含溶孔粉-细晶白云岩,多为平行整合。盆地内地层的缺失程度反映了构造运动的强弱,整体来看怀远运动在盆地呈南强北弱,西强东弱的特征。整合的演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雏形期:张夏组和三山子组沉积期盆地中部隆起,隔绝东西海域,奠定了整合的雏形;生长期:冶里—亮甲山组沉积期盆地大部分区域隆起,下伏地层暴露剥蚀,整合基本形成;消亡期:马家沟组沉积期海平上升,海相沉积物覆盖于整合之上,形成了同地层接触的整合整合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方,一是早古生代盆地南部受到了秦岭洋板块的俯冲,导致盆地南部抬升遭受剥蚀;二是该时期发生了规模较大的全球海平下降事件,导致了海水逐渐退出盆地。
韩骁宇张成弓井向辉付斯一苏中堂刘子铭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不整合面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震旦系—寒武系整合成因——来自沉积学的证据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阿克苏地区广泛发育震旦系—寒武系平行整合,目前对其形成机制还存在争议。【方法】以沉积学方法为手段,基于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顶部的沉积相及其岩溶现象,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镜下鉴定,对上述整合的成因开展研究。【结果】阿克苏地区奇格布拉克组顶部主要发育于台地边缘和斜坡环境。台地边缘包括颗粒滩和台缘礁,岩相为厚层—块状鲕粒白云岩、中—厚层状砂屑白云岩以及块状叠层石礁白云岩。斜坡环境包括的岩相有滑塌角砾白云岩、浊积岩以及薄层状粒泥白云岩。震旦纪晚期,阿克苏地区东部的沉积水体更深,岩溶发育程度也明显强于西部,垂向上以潜流带为主。此外,寒武纪早期沉积的玉尔吐斯组保持了与奇格布拉克组顶部相一致的沉积趋势,两者自西向东均表现为水体加深的地层序列。【结论】该整合由震旦纪末期台缘构造活动诱导的掀斜运动形成,导致阿克苏西部发生抬升,并形成了向东流动的大气淡水水文系统,使得东部台缘带岩溶作用强烈。该研究可为该区域震旦系白云岩储层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唐攀汪远征李双建杨钹王雅萍印森林陈恭洋陈代钊
关键词:不整合面
塔里木盆地晚奥陶世至侏罗纪整合分布特征及成因
2024年
整合研究对盆地演化、古地貌重建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受多期构造活动影响,塔里木盆地发育多种整合。本文通过地震剖资料分析,研究盆地晚奥陶世—侏罗纪形成的整合展布及结构特征,并探讨其动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整合结构类型主要有平行、削截、褶皱、断褶、叠加超覆、单一超覆及异岩整合;(2)志留系底界发育断褶、褶皱、削截、叠加超覆、单一超覆及平行整合,呈东西带状分布,在盆地中南部发育大范围角度整合,阿瓦提–满加尔坳陷中北部发育平行整合,塔北隆起发育小范围角度整合;泥盆—石炭系底界主要发育平行、削截、断褶、单一超覆、叠加超覆及异岩整合,平分布具有以北部坳陷沉积中心连线为轴近似南北对称特点;三叠系底界整合由北向南,发育叠加超覆整合、低角度削截整合、平行整合,反映海西晚期盆地北缘南天山洋闭合造山运动;侏罗系底界发育褶皱、叠加超覆、削截及异岩整合,整体以满加尔–英吉苏凹陷沉积中心连线为轴似对称分布;(3)整合分布特征反映出构造运动的差异性、古隆起的迁移及活动性,整合对盆内油气成藏具有控制作用。
李跨越能源黄少英段云江侯筱晓胡建宁付永红姜帅
关键词:不整合盆地演化古地貌塔里木盆地古隆起
“双整合搭接”结构控制下的压实-离心流淋滤作用与油气富集——以玛东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为例
大气淡水对整合上覆地层的淋滤效应研究目前比较薄弱,结合地层结构、储层物性、油-水等流体地球化学参数、试油试采数据等综合分析,认为"双整合搭接"结构控制下,大气淡水通过压实-离心流方式对上覆地层进行淋滤。研究结果表...
孟祥超齐洪岩陈扬窦洋郭华军彭博宋兵陈希光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靖边三叠纪与侏罗纪整合测井识别及地质意义
2023年
三叠纪与侏罗纪整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3段以上低渗透油藏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岩心观察、岩心地球化学分析、常规测井、地震方法是识别整合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取心与岩心地球化学分析成本高,取样离散程度高,地震方法纵向分辨率低,制约了对整合的准确识别。为此,将岩心观察、分析测试资料与测井资料充分结合,厘清整合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整合。定边-靖边地区三叠纪与侏罗纪整合风化和半风化带厚度约为15 m,在整合以下超过15 m的岩层中,岩石的风化作用极其微弱或无风化。利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声波时差、补偿中子、补偿密度等常规测井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识别风化岩层、半风化岩层和未风化岩层,进而确定整合。研究表明:定边-靖边地区早侏罗纪同古地貌单元整合主要是由水进造成的,在坡嘴和斜坡部位通常发育完整的整合三层结构,在高地和河谷风化或侵蚀产物容易保存,以残积层和半风化岩石为主,一般缺少风化黏土层,同时,坡嘴是控制油气富集的关键部位。研究三叠纪与侏罗纪期间的整合,对分析延长组长3至延安组延9段油气分布规律和有利区预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王军詹健姬瑞兰彭俊杰刘广林聂万才张忠义单长安
关键词:不整合面测井识别鄂尔多斯盆地
一种整合之上超覆砂体的精细描述方法
本发明涉及气田地质勘探开发中储层描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整合之上超覆砂体的精细描述方法。将地震资料应用压缩感知方法开展提高分辨率处理;将整合之上超覆砂体按照同构型进行分类建立地质模型,进行地震资料正演模拟,建...
张在振张本华韦敏王志伟束青林孙以德马自超杨彬王明翟亮武群虎王艳珍
角度整合影响下的薄储层预测技术及应用
四川盆地合川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储层厚度薄(单层厚度2m~5m),储层的地震属性难以有效识别,同时下二叠目的层下覆地层岩性横向变化快、速度变化大,使得本区二叠系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复杂,形成了围岩差异引起的反射假象,使得地...
路遥李海银纪学武邹雯闫群
关键词:四川盆地栖霞组储层预测

相关作者

何登发
作品数:433被引量:6,498H指数:5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地质结构 几何学
查明
作品数:331被引量:3,820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 东营凹陷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 烃源岩
樊太亮
作品数:287被引量:2,622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层序地层 碳酸盐岩 奥陶系 松辽盆地
朱筱敏
作品数:551被引量:6,968H指数:5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 古近系 成岩作用 层序地层 地震沉积学
陈中红
作品数:163被引量:924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东营凹陷 准噶尔盆地 烃源岩 油气运移 含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