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42篇“ 个体化干预“的相关文章
基于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的居家个体化干预对卵巢癌疗患者消极情绪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IPA)的居家个体化干预对卵巢癌疗患者负性情绪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3月在洛阳市妇幼保健院确诊后处于术后疗阶段的卵巢癌患者79例,通过完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9)。观察组行IPA居家个体化干预法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术后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情绪状态、康复状态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不同干预模式对卵巢癌疗患者负性情绪及康复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术后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在干预后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相较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分值在干预后显著降低,相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通过IPA制定的居家个体化干预方案能够提高卵巢癌疗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的消极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向态度和整体生活质量,减少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对患者在疗期间的情绪和康复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爨丹丹黄莉
关键词:卵巢癌化疗消极情绪个体化干预
从精准医疗看儿童青少年肥胖治疗的个体化干预策略
2025年
儿童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其高体质量反弹率与代谢并发症风险凸显传统干预策略的局限性。本文系统综述了精准医疗背景下儿童青少年肥胖的个体化干预策略,突破传统“一刀切”模式,整合多组学技术与智慧管理手段,提出多维度精准干预框架。首先,基于基因组学、影像组学及肠道宏基因组学等多模态数据,构建精准诊断与评估体系,识别遗传易感性、代谢表型及微生物特征,为分层干预奠定基础。其次,结合遗传风险评分、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及肠道菌群靶向疗法,制定个性干预方案:基因导向策略是通过多基因风险评估优饮食结构;表观遗传干预是利用营养素(如甲基供体、短链脂肪酸)调控DNA甲基与组蛋白修饰,逆转代谢紊乱;微生物群重塑则通过益生菌、合生元等改善能量代谢平衡。进一步,依托人工智能与可穿戴设备实现多场景动态监测,协同营养学、运动医学及心理学等多学科团队,形成“医院-家庭-社区”联动的智慧管理模式。尽管精准医疗为儿童肥胖治疗提供了突破性方向,仍需解决生物标志物验证、数据整合及长期疗效评估等挑战。本文为提升干预有效性与持久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强调未来需融合跨学科创新技术,推动儿童肥胖管理向精准、智能转型。
李平杨凡刘瀚旻
关键词:肥胖表观遗传肠道微生物儿童
个体化干预对妊高征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个体化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产妇产后出血、分娩结局及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85例妊高征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收缩压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2组产妇一般资料(年龄、孕周、妊高征程度),干预前后血压,分娩结局,并发症情况,心理状态,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SBP、DBP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BP、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分娩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产褥感染、产后出血等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t=0.65,0.43,P>0.05),干预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t=12.75,11.48,P<0.05),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1.54,11.2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个体化干预能有效预防妊高征产妇产后出血,改善妊高征产妇分娩结局及缓解患者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赵杰崔玮赵惠林栋羚
关键词:个体化干预产后出血妊高征新生儿窒息心理状态
中医个体化干预用于患者健康教育中对再次就诊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和研究中医个体化干预方法应用于神经外科患者健康教育中对再次就诊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2月—2023年7月的137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研究的调查对象,分为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69)。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中医个体化干预方案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再次就诊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控制各项分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再次就诊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个体化干预应用于神经外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较为显著,能够较好的降低神经外科患者的再次就诊率,改善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王苗苗
关键词:健康教育
肠道准备困难人群预测模型的建立及个体化干预的临床应用研究
研究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最常见的消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中国呈上升趋势。当前,我国CRC的早期诊断率和五年生存率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其中结肠镜筛查的参与度和...
赵霞霞
关键词:肠道准备个体化干预
基于个体化干预在糖尿病慢性伤口感染患者伤口愈合的应用分析
2024年
探讨个体化干预在糖尿病慢性伤口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在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疼痛和焦虑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慢性伤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个体化干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5人。对比分析了两组在伤口愈合时间、疼痛评分(NRS)、换药频率、换药间隔以及患者焦虑程度的差异。结果 个体化干预组在伤口愈合时间、疼痛减少及焦虑程度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具体表现为个体化干预组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42.10±4.74天,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的66.19±5.18天(P<0.05);疼痛评分从干预前的5.75±2.35降至3.93±1.82(P<0.05);焦虑程度显著降低,且中度焦虑患者数量显著减少。结论 个体化干预能显著加快糖尿病慢性伤口的愈合过程,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提高患者满意度。结果 支持在糖尿病慢性伤口管理中采用个体化干预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细和人性的护理服务。
黄一男蔡丽萍
关键词:个体化干预伤口愈合
个体化干预在老年帕金森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个体化干预应用于老年帕金森体位性低血压(O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老年帕金森OH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对照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个体化干预。观察2组OH自我管理水平、血压下降情况、认知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2周后OH自我管理水平问卷各项评分均更高,且干预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2组干预2周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值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2周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提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干预能够改善老年帕金森OH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血压下降情况,并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减少并发症。
牛鸿婷孙世娟王珅
关键词:个体化干预老年帕金森体位性低血压
目标策略的个体化干预在调节肾病综合征患者应对方式中的效果
2024年
探究目标策略的个体化干预在调节肾病综合征(NS)患者应对方式中的价值。方法 将100例NS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和研究组(目标策略的个体化干预),各50例,观察干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86.00%(43/50)比,研究组护理依从性(98.00%,49/50)更高,情绪状况、应对方式、肾功能指标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目标策略的个体化干预能改善NS患者情绪状况与应对方式,强患者依从性,促进肾功能改善,可推荐开展。
徐天柔张佳盈
关键词:个体化干预肾病综合征
基因位点检测在老年常见复杂疾病风险评估及个体化干预中的应用
2024年
在步入老龄社会的今天,早期筛查和诊断老年人常见的复杂疾病变得愈发重要。因此,本文旨在总结临床上与老年常见复杂疾病相关的几种常见基因位点检测项目,例如血栓高危风险评估、脑卒中风险评估、痴呆风险评估和2型糖尿病风险评估,并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华法林及二甲双胍为例,针对不同基因型提出了个体化用药方案及相应的用药建议。最后,我们还列举了常见的个体化用药基因位点检测方法。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为老年常见复杂疾病的早期发现和个体化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和昱辰刘家云
关键词:个体化干预
整合性护理路径与个体化干预在预防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4年
探讨整合性护理路径与个体化干预在预防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提高产后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方法 在该研究中,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名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她们随机分配到对照组(100名,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和试验组(100名,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整合性护理路径与个体化干预)。此次研究观察了两组产妇在产后2小时和24小时的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以及心理状态(SAS评分、SDS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后2小时和24小时的出血量更低,VAS评分更低,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实施整合性护理路径与个体化干预干预效果显著,不仅能降低产妇产后的出血量,还能缓解产妇焦虑与抑郁等不良情绪,减轻产妇产后疼痛,该护理措施值得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龙静
关键词: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个体化干预

相关作者

王静
作品数:52被引量:249H指数:7
供职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放射性肺损伤 糖尿病 清燥救肺汤 预后 全脑缺血再灌注
刘振玉
作品数:34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94医院
研究主题:极化液 体外循环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先天性心脏病 电视胸腔镜
梁静
作品数:8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
研究主题:个体化干预 慢性伤口 糖尿病 伤口愈合 精神分裂症
徐杨
作品数:40被引量:26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研究主题:孕妇 产后出血 母乳喂养 会阴损伤 会阴
甄宏
作品数:65被引量:294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哮喘 儿童哮喘 早产儿 哮喘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