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21篇“ 中侏罗统“的相关文章
重庆云阳侏罗三列齿兽类化石新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
2025年
三列齿兽类(tritylodontids)是一类特化的、植食性的进步下孔类,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呈全球性分布,之后趋于衰退,在亚洲东北部地区的分布可以延续至早白垩世。三列齿兽类被认为是与哺乳动物亲缘关系较近的下孔类,可为认识哺乳动物起源提供重要证据。借助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文报道了2件发现于重庆云阳下沙溪庙组和新田沟组的三列齿兽类头骨化石,其一件标本保存较完整的头骨,具有颧弓宽大且腹向扩展、上颊齿短宽、上颊齿的齿尖型式2-3-3等特征,而另一件标本仅保存下颌骨。经过形态特征对比和研究,认为这2件新标本应归入似卞氏兽属,但由于标本数量有限且保存不太完整,缺乏其他特征佐证,并且三列齿兽种内差异很大,所以笔者暂将2件新标本定为似卞氏兽属的2个未定种Bienotheroides sp.1和Bienotheroides sp.2。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讨论了三列齿兽类时空分布的演化,认为在早侏罗世三列齿兽类的明显灭绝可能与图阿尔期全球变暖相关,—晚侏罗世三列齿兽类有明显的向北迁移的趋势。上述化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该地区的三列齿兽类化石材料,而且为探讨该类群的分类多样性、演化分异等提供了重要支撑。
刘璐魏光飚王萍魏曌英任纪澄毛方园
关键词:中侏罗统
羌塘盆地西北部侏罗布曲组地层沉积特征
2025年
侏罗布曲组是羌塘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在野外地质调查期间,发现羌塘盆地西北部发育了一套优质白云岩储层。由于前期区内勘探工作较少,地层沉积特征分析仍是实现羌塘盆地西北部侏罗布曲组油气勘探突破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野外剖面岩性观察和岩石薄片鉴定,总结出了区内发育的七种典型岩相组合类型,继而分析区内布曲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特征。结果表明:(1)羌塘盆地西北部侏罗布曲组从南往北依次发育开阔台地亚相、台地边缘亚相、斜坡亚相、浅水陆棚亚相四种沉积亚相,可进一步细分为七种次相。(2)基于侏罗布曲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明确其为典型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并建立了“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陆棚”的沉积模式。(3)结合区内三叠系至侏罗系地层垂向叠置关系,可进一步明确区内阿堵拉组(T_(3)a)、布曲组(J_(2)b)和索瓦组(J_(3)s)暗色泥岩作为烃源岩与布曲组白云岩、生物礁灰岩储层,以及布曲组上部泥晶灰岩、夏里组泥岩和膏岩盖层之间形成良好的配置关系,为羌塘盆地西北部侏罗布曲组的油气突破提供理论支撑。
刘中戎陈孔全范志伟韩京吴浩何志勇张斗中庞一桢马帅
关键词:布曲组白云岩
南羌塘依桑日剖面侏罗布曲组沉积相与氧化还原条件
2025年
羌塘盆地侏罗布曲组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可作为良好的储集层,但目前对于布曲组早期的沉积环境以及古海水氧化还原条件还有争议。本文针对南羌塘盆地依桑日剖面布曲组下部地层开展岩相、沉积相以及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南羌塘盆地毕洛错地区依桑日剖面布曲组下部地层识别出远端变陡的碳酸盐岩缓坡沉积体系,划分为内缓坡、缓坡以及外缓坡沉积亚相。(2)划分出5个岩相组合:风暴岩岩相、核形石石灰岩岩相、滑塌透镜体灰岩岩相、瘤状灰岩岩相、钙质泥岩岩相;11种微相类型:钙质泥岩(MF1)、泥晶灰岩(MF2)、似球粒灰泥石灰岩(MF3)、含鲕粒粒泥灰岩(MF4)、粪球粒粒泥灰岩(MF5)、核形石粒泥灰岩(MF6)、含内碎屑、似球粒泥粒石灰岩(MF7)、生物碎屑泥粒灰岩(MF8)、内碎屑颗粒灰岩(MF9)、内碎屑角砾灰岩(MF10)、内碎屑灰砾灰岩(MF11)。(3)依桑日剖面布曲组整体古水体处于贫氧—氧化环境,并且总有机碳(TOC)含量较低,可能跟氧化还原条件有关,但其关键控制因素可能是水体营养以及初级生产力水平。布曲组下部较深水相泥岩TOC值较低说明布曲组晚期沉积的白云岩古油藏的油气来源并不是同时期沉积的深水烃源岩,而可能是更深部古老的烃源岩地层。
文跃韦恒叶邹怡付修根
关键词:布曲组沉积相草莓状黄铁矿羌塘盆地
四川盆地侏罗沙溪庙组沉积期古环境与古气候演化——以永浅1井为例被引量:4
2024年
四川盆地侏罗沙溪庙组沉积期古环境与古气候研究对揭示该时期盆内的沉积格局、重建古地理及油气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四川盆地部永浅1井的47件泥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主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恢复研究区沙溪庙组沉积期的古环境与古气候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Sr/Ba比值、Rb/K_(2)O比值、Ca/Mg比值和Ca/(Ca+Fe)比值指示川地区侏罗沙溪庙组沉积期整体为淡水环境,但在沙溪庙组一段沉积、晚期出现了短暂的水体盐度升高;V/(V+Ni)比值、U/Th值、V/Cr比值与Ni/Co比值指示沙溪庙组沉积期整体为间歇暴露的浅水氧化环境,局部为弱氧化或还原环境;C值、CIA值和Rb/Sr比值等指标显示,沙溪庙组沉积期古气候总体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但期间发生波动性干旱,在温暖湿润和半干旱—半湿润之间频繁波动。多元地球化学参数为川地区侏罗沙溪庙组沉积期的古气候演化和区域性古气候对比提供了新的证据。
余文强杨田蔡来星李晓芳何青
关键词:沙溪庙组古环境
地区侏罗沙溪庙组断层输导有效性定量评价
2024年
断层输导有效性是浅层油气成藏和富集的关键因素。开展断层输导有效性评价对四川盆地部(川)浅层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以川地区侏罗沙溪庙组为例,在断层分布与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断层活动速率、挤压应力方向和断面正压力等方法,评价了气源断层输导性,研究了断-砂配置及其演化,揭示了断-砂配置对天然气运移及富集差异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川地区分别切割上三叠须家河组和下侏罗烃源岩的逆断层和正断层,为沙溪庙组的气源断层,其逆断层受控于不同构造运动期的构造挤压,正断层成因是沙溪庙组沉积早-期“弱伸展背景下的隆-坳差异沉降”;川地区龙泉山、角①和简阳①逆断层及正断层在晚燕山期和晚喜马拉雅期具有较好的输导性,受断层规模和下伏气源供给等因素影响,龙泉山断层和角①断层为最重要的输导断层;川地区气源断层多数表现为早-晚继承型,有利于天然气在不同充注期向有利砂体持续充注,而角①断层为早-晚反转型,早期和晚期的天然气充注方向不同,在断层两侧均可发生天然气充注;气源断层规模、断-砂配置关系及烃源岩生烃强度是天然气富集差异的主控因素。
刘景东任成刚王小娟潘珂王少华庞小婷关旭
关键词:天然气运移沙溪庙组中侏罗统中浅层四川盆地
南羌塘坳陷侏罗布曲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1
2024年
根据野外剖面、钻井和岩心等资料,采用岩心观察、常规及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压汞实验、孔渗测试等方法,分析南羌塘坳陷侏罗布曲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南羌塘坳陷布曲组碳酸盐岩储层岩性主要为亮晶鲕粒灰岩、生屑灰岩、晶粒白云岩和(残余)颗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内溶孔、铸模孔、晶间孔、晶间溶孔、非组构选择性溶孔和裂缝。不同岩性的储层物性差别明显,白云岩储层物性优于过渡性岩类及灰岩的,主要为Ⅱ—Ⅲ类储层。沉积相和成岩作用为有利储层的控制因素,碳酸盐岩台缘浅滩及台内浅滩相沉积构成有利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白云石化、压溶及溶蚀作用是有利储层形成的关键;较彻底的白云石化对储层孔隙度增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细晶自形白云岩物性最优,构造破裂作用产生的各种裂缝有利于溶蚀流体的运移,有效改善储层物性。该结果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徐康马泽良庄新兵李吉鹏李吉鹏李吉鹏刘中戎范志伟宫晗凝
关键词:羌塘盆地中侏罗统布曲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四川盆地部地区侏罗物源体系格局及时空演化
2024年
四川盆地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地区)侏罗沙溪庙组是我国重要的致密气勘探开发战场,其物源体系来源和母岩性质复杂多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下一步油气勘探进程。为此,基于川地区沙溪庙组各亚段碎屑组分、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碎屑成分分析,研究了沙溪庙组碎屑含量、烃源岩性质及构造背景,并探讨了母岩来源和造山带构造作用对物源的控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川地区西侧沙溪庙组单晶石英含量差异较大,砂岩成分成熟度平面变化明显;川地区西北侧位于岛弧、混合造山带、碰撞造山带的综合构造环境,母岩性质及类型以上地壳长英质岩石与—酸性混合火成岩为主,构造背景以大陆岛弧为主,兼活动大陆边缘性质,其与川北地区及大巴山前缘沙溪庙组母岩特征耦合度较高;而川地区西南侧与川西地区及龙门山南段耦合度较高;川地区东侧沙溪庙组锆石年龄谱与川东地区耦合度良好。(2) J_(2)s^(1)和J_(2)s_(1)^(2)时期川北部地区受大巴山逆冲推覆影响,形成长轴物源供给格局的雏形,而川地区西南侧由龙门山南段提供短轴物质输送;J_(2)s_(2)^(2)和J_(2)s_(3)^(2)时期大巴山强推覆作用,使川地区整体被长轴远源沉积物充填;J_(2)s_(4)^(2)时期受龙门山北段冲断作用影响,为川地区西北侧提供物质来源,但川地区主体受控于大巴山物源体系。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为重建四川盆地侏罗世古地理格局和侏罗有利砂体预测提供了理论指导。
赵晓明胡成军肖尧葛家旺杨长城冯潇飞宋林珂肖红林吴鑫涛
关键词:物源分析
川西北部梓潼区块侏罗沙一段气藏勘探开发初步研究与实践
2024年
为了推进四川盆地致密气上产,以川西北部梓潼区块侏罗沙溪庙组一段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气藏的地质特征及主要开发特征,指出了梓潼区块沙一段气藏地质条件复杂,与邻区简阳区块沙一段、金秋区块沙二段气藏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通过开发先导试验建立适宜的开发技术对策。研究结果表明:①梓潼区块沙一段气藏多期河道砂体纵向叠置发育,储层具有物性差、厚度小、非均质性强等特点;②气藏存在多套压力系,并且含水饱和度高,产水可能性大。结论认为:①梓潼区块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较大,是下一步增储上产的重要新领域,但由于目前缺乏静动态资料,对气藏地质认识不足,因此有必要开展先导试验;②梓潼区块沙一段1、4号砂组储层大面积叠置发育,测试获工业气流,优选1、4号砂组为先导试验区目的砂组以探索两套砂组的含气性;③根据邻区开发经验,采用大夹角、水平井模式部署8口水平井,优选高效改造工艺技术,建立地质工程一体化模型,设计单井配产介于(6~9)×10^(4)m^(3)/d,预测单井累计产气量介于(1.06~1.30)×10^(8)m^(3)。
罗静舒润谢诗意余凯汤潇冉丽君袁港蔡林峰杜江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开发技术对策
四川盆地天府气田侏罗沙溪庙组砂岩储层致密化机理及其与油气充注的耦合关系被引量:1
2024年
近年来,四川盆地侏罗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取得持续突破,展示出了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前景,但是砂岩储层致密导致“甜点区”分布复杂,特别是对储层致密化机理及其与油气充注的耦合关系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的规模效益开发。为此,以四川盆地天府气田沙溪庙组一段(以下简称沙一段)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物性测试、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地球化学测试等多种资料,系表征了致密砂岩储层的物质组成、储集物性、成岩作用等特征,并探讨了储层致密化机理,最后结合油气成藏期次,明确了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油气充注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沙一段储层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发育少量长石岩屑砂岩,储层孔隙度为0.82%~17.48%,平均孔隙度为10.09%,渗透率为0.0001~632.4200 mD,平均渗透率为5.4200 mD,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局部发育长石溶孔和浊沸石胶结物溶孔;(2)沙一段压实作用以弱—等为主,绿泥石包壳广泛发育,浊沸石呈基底式、孔隙式和颗粒交代状等多种形式胶结,方解石呈基底式和孔隙式胶结,溶蚀作用以长石溶蚀和浊沸石溶蚀为主;(3)沙一段发育3种类型的致密储层,第一种致密储层是在压实作用基础上早期强胶结作用下形成的;第二种致密储层是在压实作用基础上晚期胶结作用下形成的;第三种储层现今并未致密,但是早期的压实胶结作用导致储层曾经致密,后期溶蚀作用改善储层物性。结论认为:(1)该区沙一段储层具有一期成藏特征,发生在距今88~68 Ma,第一种和第三种致密储层不能发生有效的油气充注,第二种致密储层可以发生有效的油气充注;(2)该区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油气充注的耦合关系控制了天府气田简阳区块的天然气相对富集程度。
王小娟张少敏庞小婷杨曦冉李晓芳葛新锐蔡来星杨田
关键词:四川盆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油气充注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侏罗物源分析——来自重矿物、元素地球化学及碎屑锆石年代学的证据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地区广泛出露侏罗纪残留地层。由于后期强烈改造,该地区侏罗纪原型盆地被严重破坏,其残留凹陷原始沉积关系、原型盆地发育及展布规律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方法】通过对该地区侏罗碎屑岩样品的重矿物Q型聚类分析、全岩地球化学以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进行了系物源分析,并结合古构造背景、地层与沉积相特征,对该地区侏罗纪原型盆地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与结论】(1)侏罗世,可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沉积体系,各沉积区重矿物组合、全岩地球化学以及碎屑锆石年龄特征相异;(2)研究区物源母岩主要为—酸性岩浆岩,混有不同程度的再旋回沉积岩;(3)物源区岩石的成因以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为主,且普遍受到两期岩浆事件(200~300 Ma和400~500 Ma)的影响;(4)研究区与潜在物源区特征对比显示,A区物源主要来自柴北缘构造带,少量物源来自欧龙布鲁克古地块;B区物源主要来自北偏东方向的南祁连地体;C区和D区物源主要来自近物源供给,推测为北方向的古隆起;E区物源主要来自东部东昆仑鄂拉山附近;(5)研究区在大煤沟组第五段时期,发育多个小型分隔型湖盆,而到了大煤沟第七段时期,小柴旦—红山地区和霍布逊地区湖盆连通,成为一湖盆。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柴达木盆地侏罗纪演化,指示青藏高原北缘盆山体系的相互作用以及指导柴北缘东段油气勘探具有科学意义。
呼其图关平王大华李世恩肖永军张驰白璐张济华
关键词:中侏罗统物源分析重矿物组合元素地球化学

相关作者

刘招君
作品数:269被引量:2,596H指数:29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油页岩 松辽盆地 盆地 青山口组 下白垩统
伊海生
作品数:271被引量:2,293H指数:29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研究主题:羌塘盆地 青藏高原 新生代 地球化学 硅质岩
邵龙义
作品数:560被引量:4,800H指数:39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层序地层 PM10 可吸入颗粒物 聚煤作用 PM
徐胜林
作品数:103被引量:931H指数:19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中侏罗统 成岩作用 川东北 碳酸盐岩
李尚林
作品数:123被引量:24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研究主题:地质特征 矿产资源 共和国 上三叠统 中侏罗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