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6995篇“ 中医药疗效“的相关文章
系统循证医学:推动中医药疗效研究的新方向
2025年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疗效中医药生存发展的根基,确保有效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核心命题。然而,中医药体系的高度复杂性导致其疗效在研发与应用中常偏离预期(即“疗效脱靶”),是中医药面临的关键挑战。笔者团队基于前期工作提出了面向中医药复杂干预的创新思路(“系统循证医学”)。其核心思想是:针对中医药疗效生成”和“疗效测量”问题,融合临床与非临床效评价手段,构建“疗效靶标识别-疗效作用发现-疗效精准验证”的系统化中医药疗效评价路径,确保中医药疗效呈现,实现中医药疗效精准打靶”。进一步整合学、信息、生物技术,多维度解析中医药的靶标网络和作用机理,为阐释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科学原理提供基础支撑。在此基础上,笔者团队融合真实世界数据大队列、临床试验、证据合成与快速推荐方法,以及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构建了中医药干预(如针灸、已上市中)的系统循证模型(6R模型),并在孕产、重症、骨关节疾病等领域进行了应用。
谭婧王雯王雯刘青松李玲王子晨陈晨秦璇丁玲陈晨刘佳利罗小超刘学红何逸飞王文玲任燕赖钦淮熊益权姚明宏任燕姚于勤陈素君蒋静文陈雏郜洁金钊孙鑫
关键词:中医药
基于贝叶斯网络评价中医药疗效思路与方法被引量:3
2024年
中医药疗效评价研究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但通过现有疗效评价方法常难以表示和呈现真实世界研究证据间潜在的因果关联。贝叶斯网络可利用网络来解析场景中潜在的因果关联,并对其进行动态更新,若能运用此方法来表示和呈现中医药诊疗研究证据,将有望从因果关联视角更清晰地了解、说明和评价中医药临床疗效的研究证据。
甘叶娜李多多梁少伟陈可冀刘建平
关键词:中医药疗效评价贝叶斯网络
中医药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被引量:1
2024年
指标的收集、筛选、赋权、综合评价是中医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关键环节,通过系统梳理不同环节中的研究方法,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思考与建议。指标收集方面,多采用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法,患者的参与度不足;指标筛选方面,德尔菲法应用广泛,但尚缺乏指标筛选的标准和证据支持,少数研究应用了临床调查法;指标赋权方面,包括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但多为单一种类赋权方法,指标权重缺乏可靠性;在综合评价方面,层次分析法、逼近理想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秩和比法、模糊层次理想点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逐渐被应用于中医疗效评价研究,但多反映中医药的短期效应,无法凸显其远期疗效优势。基于此,提出在指标收集中应加强患者访谈,考虑患者观点;指标筛选过程中应为专家提供重要性判断的证据支持;指标赋权中,应融合主客观数据信息,积极开展优化组合赋权方法研究;最后搭建疾病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动态综合评价模型,为中医药疗效评价提供思路与方法。
张彭张艺尹许家昕谢洋
关键词:中医药疗效评价疗效评价指标
匹配调整间接比较法在中医药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探讨
2024年
随机对照试验(RCT)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中,但同时也有成本高、周期长、患者招募和入组困难等局限性。匹配调整间接比较法(MAIC)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传统RCT的方法学局限性所带来的问题。介绍MAIC的基本原理,分析比较锚定法和非锚定法两种设计方法的异同及优缺点。通过针刺治疗阵发性偏头痛和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两则应用实例分析,详细介绍MAIC在中医药疗效评价中应用的方法学特征,并探讨MAIC在中医药疗效证据评价、中医物疗法疗效评价和中研发中的优势、可行性,以及在现有研究、匹配因素和样本量方面的局限性,结合模拟治疗比较法、模拟目标试验和伦理提出了展望,以期为中医药疗效评价提供建议与参考。
李国栋胡馨雨曹卉娟
关键词:中医药疗效评价随机对照试验
基于Bibliometrix分析2017—2022年国内外中医药疗效评价队列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2024年
目的分析2017—2022年国内外中医药疗效评价队列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知网(CNKI)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录的中医药疗效评价队列研究文献。使用Bibliometrix对相关文献从年发文量、发文期刊、高被引文献及关键词进行定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328篇文献,涉及141本期刊。2017—2022年中医药疗效评价队列研究相关的发文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纳入文献以回顾性队列研究为主(282篇,85.98%),依托数据库开展的队列研究共151篇(46.04%),且逐年增长。研究对象以恶性肿瘤(77篇,23.48%)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64篇,19.51%)为主,排名前3的高被引文献均旨在探讨中医药干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结局及生活质量。中英文文献分别包含14及25个高频关键词,各自形成以研究方法、统计分析及疾病类型为主的3个聚类。结论中医药疗效评价队列研究主要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且聚焦于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利用观察性数据库开展中医药疗效评价队列研究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龙子临赵厚宇廖星刘俊昌孙奇王程费宇彤宋海波詹思延孙凤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队列研究疗效评价文献计量学
HIV/AIDS患者中医药疗效研究
2024年
了解新疆地区HIV/AIDS患者中医药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0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住院的169例HIV/AIDS患者,按照接受中医药治疗与否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18例(HAART),试验组51例(HAART+中)。分别随访3月、6月,收集数据并统计。结果:试验前,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均>0.05);通过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两组患者免疫学指标不存在时间效应(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存在统计学差异,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加强对HIV/AIDS患者中医药的使用,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显著。
钱倩倩谢娜邓江玲张玉卢志武高辉
关键词:HIV中医药疗效
基于MYMOP半结构化量表探讨以症状为主体的糖尿病足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的构建与改进
2024年
糖尿病足是一种病机复杂且病情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在中医干预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中,如何在科学评价症状改善的同时反映中医药疗效特色是构建糖尿病足中医疗效评价方法的关键问题。结合糖尿病足的疾病特征,将基于患者报告的症状量表(measure yourself medical outcome profile,MYMOP)应用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症状疗效评价,可一定程度改善现有的评价方法对糖尿病足患者全身症状、生活质量、身心状态等评价的不足。在此基础上,针对MYMOP量表应用于糖尿病足中医疗效评价存在的不足进行相应改进,如采用将糖尿病足局部与全身症状分开进行MYMOP评价、在MYMOP量表的半结构化基础上增加聚焦糖尿病足症状改善的题项以及将MYMOP与中医证候积分相结合等方法,将使其更适用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评价。
张涛尹昀东刘浩宇李爱峰
关键词:糖尿病足中医疗效评价症状
无症状期虚性体质HIV感染者的中医药疗效观察及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中医药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igh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辨体治疗无症状期虚性体质HIV感染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模拟剂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期间西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的HIV感染者60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根据入组辨体情况,治疗组分别给予益艾康胶囊(脾弱质)、健艾康浓缩丸(阳虚质)联合HAART,对照组相应体质分别给予对应的模拟剂联合HAART,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免疫指标、病毒载量及肠道菌群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主要证候积分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主要表现在脾弱质倦怠乏力、神疲懒言以及阳虚质畏寒肢冷整体上证候表现消失;阳虚质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脾弱质血清CD4^(+)T、CD4^(+)/CD8^(+)、CD4^(+)CD45RO^(+)T、CD4^(+)CD45RA^(+)T、CD4CCR5细胞计数以及阳虚质血清CD4^(+)/CD8^(+)、CD4^(+)CD45RO^(+)T、CD4CCR5细胞计数在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阳虚质CD8^(+)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患者病毒载量整体上在治疗前后均在检测限以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得出脾弱质血清IL-4与倦怠乏力,血清IL-17、TNF-α与神疲懒言呈负相关,IFN-γ与自汗呈正相关,阳虚质血清CD4^(+)CD45RO^(+)T、CD4^(+)CD45RA^(+)T、CD4CCR5、CD4CXCR4与CD4^(+)T细胞计数呈正相关;肠道菌群结果显示脾弱质治疗组拟杆菌属、扭链胃球菌属相对丰度以及阳虚质普雷沃氏菌属、巨单胞菌属、瘤胃球菌属UCG-002相对丰度在治疗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艾康胶囊和健艾康浓缩丸联合HAART能改善虚性体质HIV感染者相应的中医临床证候,并促进虚性体质向
兰燕玲张毅杨欣怡彭鑫刘晶晶杨琴王玉璐苗丁山苏琛
关键词:阳虚质T细胞亚群
宁波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感染者临床特征与中医药疗效的对比观察
2023年
目的:对比观察德尔塔(Delta)与奥密克戎(Omicron)感染者的临床特征与中医药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12月―2022年4月在宁波市镇海区中医医院住院的Delta感染者53例、Omicron感染者50例,予中医药个体化辨证治疗。观察患者入院时的特征、治疗前后的临床数据,评价疗效。结果:103例患者中轻型占72.82%、普通型占25.24%,中医湿热证占61.17%、寒湿证占37.86%,出现频次最高的前6位症状为咳嗽、发热、口干咽燥、胸腹闷胀、乏力、纳呆。Delta组平均年龄51.04岁、基础疾病率45.28%、平均淋巴细胞计数0.91×10^(9)/L、核酸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值)[核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基因:18.64±7.09、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基因:21.55±6.67]、平均中医证候积分9.77,Omicron组平均年龄39.3岁、基础疾病率18.00%、平均淋巴细胞计数1.58×10^(9)/L、核酸Ct值(N基因:27.55±6.05、ORF基因29.83±5.73)、平均中医证候积分5.5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Omicron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Delta组的77.36%(P<0.05)。Omicron组平均核酸转阴时间为7.5 d,短于Delta组的18.45 d(P<0.05)。性别与核酸Ct值是核酸转阴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宁波Delta与Omicron感染者均以湿热证最多、寒湿证次之,属中医“湿疫”范畴。与Delta感染者相比,Omicron感染者的年龄更小、症状更轻、病毒载量更低、核酸转阴时间更短。中医个体化辨证治疗疗效显著,既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又能迅速降低病毒载量。
李鑫洪波陈玲周晶晶金舟宣王益王琼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药疗效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疗效预测模型构建的思路和方法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构建敏感度和特异度俱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医药疗效预测模型。[方法]从中医药治疗SLE的个性化治疗特色出发,拟通过SLE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统计学数学模型工具选择和现代组学技术,多维度探讨SLE中医药疗效预测模型构建的思路和方法。[结果]针对SLE的疗效评价不科学且目前缺乏疗效预测工具的问题,利用临床信息资源库和多组学技术,并结合机器学习等数据分析方法,建立相关疗效预测模型,将有利于创建SLE中西医结合精准治疗模式。[结论]病证结合、态靶结合是构建SLE疗效预测模型的可行思路,该思路能够为中医药在SLE中的科学化、合理化运用提供一定的价值。
陈丽莹杨科朋王新昌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中医药组学技术靶向治疗

相关作者

刘建平
作品数:581被引量:5,868H指数:39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随机对照试验 中医药 循证医学 临床实践指南 中药
吕爱平
作品数:616被引量:4,416H指数:30
供职机构:香港浸会大学
研究主题:文本挖掘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药 糖浆剂 煎煮液
温泽淮
作品数:179被引量:1,961H指数:24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随机对照试验 中医药 量表 血瘀证 血瘀
梁伟雄
作品数:268被引量:3,439H指数:29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中医药 随机对照试验 生脉胶囊 中风 量表
张伯礼
作品数:970被引量:10,023H指数:49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中医药 中药 药物组合物 丹参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