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3篇“ 中国中产阶层“的相关文章
- 社科著作中的中国特色表达英译分析--《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兴起》(节选)翻译实践报告
- 本文以社会科学著作《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兴起》(节选)的英译实践为基础,研究其中国特色表达并总结撰写而成。该著作属于“大国大转型——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系列丛书之一,反映并解释了我国中产阶层的兴起与巨大的社会变迁,其英译有...
- 李芸倩
- 关键词:翻译三原则
- 当代中国中产阶层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困境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在当代社会,女性逐渐在公共领域中获得更高的地位创造更大的价值,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两性角色分工模式似乎在消解。但事实上,对于大部分中产阶层双薪家庭而言,模式更多变成了已婚职业女性既要在工作中有所成就,为家庭提供经济来源,又要承担大部分的家庭劳务和精神负担,即陷入了工作——家庭的冲突困境。而冲突的原因则是:传统性别分工观念的影响、当代社会宣传(影视剧对女性家庭社会角色定位)的强化等。工作——家庭冲突产生的后果是:夫妻矛盾激化进而导致婚姻的破裂;76%的适婚青年有恐婚心理;对社会的人口发展以及社会稳定产生消极影响。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快性别观念的转型,强调男性和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平衡和平等,解决或缓解职业女性面临的工作——家庭冲突困境。
- 王诗语
- 关键词:性别角色性别分工中产阶级职业女性
- 教育视域下中国中产阶层成长
- 2020年
- 中产阶层是"橄榄型"社会的基础,历来受到各国的重视。促进中产阶层的成长壮大,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教育对中产阶层成长壮大有支柱性作用。从教育视域分析,目前中国中产阶层的人口比例偏低,与劳动力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程度总体偏低,高等教育人口在年龄、城乡、区域行业分布上存在巨大差异等客观因素相关,同时与教育内部存在资源配置不均、阶层教育不公、教育身份固化和职教制度滞后等阻碍因素直接关联。所以,中国中产阶层要不断成长壮大,实现社会下层民众持续向上流动,夯实建构"橄榄型"社会的基础,就必须推进教育改革,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缩小优质教育阶层差距,破除教育身份固化制约,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制度。
- 童顺平武毅英
-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
- 主述位理论和主位推进模式指导下的《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兴起》(节选)汉译英实践报告
- 本文是基于《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兴起》汉译英项目撰写的实践报告。本报告所选取与讨论的案例选自此书第二章和第三章,这两章在内容上主要介绍中产阶级在中国早期的发展。汉英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主述位结构和推进模式,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
- 汪现
- 关键词:主位推进主述位理论翻译技巧
- 文献传递
- 中国中产阶层比重的测度及变迁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文章依据恩格尔系数对中国中产阶层的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采用非参数角度的核密度估计对中产阶层的比重进行测度,最后将函数性数据分析方法引入中产阶层的变迁之中,进而找出中产阶层发展的规律。
- 张晓华张晓华
- 关键词:中产阶层恩格尔系数函数型数据
- 中国中产阶层的政治倾向及其对舆情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本文对当前中国中产阶层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梳理,指出中产阶层的政治倾向、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方面的特点,并以2018年无效疫苗事件为例,探讨中产阶层在公共舆情事件中的议程设置作用。本文认为,中产阶层的政治倾向是"情境化"的,中产阶层的政治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主导公共舆论的走向。
- 熊易寒
- 关键词:中产阶层公共舆论
- “类聚群分”: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多元构成及其多维政治取向
- 2019年
- 中产阶层总体上处于基本社会阶级关系之外,在社会上层与下层之间。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了他们性格特征和社会功能的中间性、多面性,甚至是摇摆性。这是因为,他们既在社会结构中具有相对独立的位置和利益,又因嵌入社会上层和下层关系而呈现多面性。随着社会环境条件的变化,其功能又可能会发生女亶变和演进。与之相比,当代中国的中产阶层伴随着改革以来的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而迅速成长,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 秦广强张美玲
- 关键词:中产阶层政治取向社会结构市场化进程阶级关系性格特征
- “类聚群分”: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多元构成及其多维政治取向被引量:19
- 2019年
- 本文结合体制分割和市场状况两大维度,划分出五种中产阶层基本类型,并利用2015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和潜类模型、多元对应分析技术,从政治关注、政治效能、政治信任、意见表达、集体行动五个关联性维度考察中产阶层的多维政治取向。结果显示,体制内两类中产阶层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再分配体制的特征,政治取向明显保守稳健;处于"高经济地位"和"低政治地位"的地位相悖位置的体制外新中产阶层(新社会阶层)展现了偏激进的政治取向;处于体制和市场"双重弱势"地位的体制外边缘中产和"老中产"则兼具政治激进和冷漠的复杂二重性,且这种二重性主要沿着年龄、市场机会和生活状况被分割开来。体制外的中产阶层构成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应在阶层整合、利益整合和畅通上升流动渠道等方面着力,培育并壮大中产阶层,使其更好地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 秦广强张美玲
- 关键词:中产阶层政治取向
- “类聚群分”: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多元构成及其多维政治取向被引量:1
- 2019年
- 当代中国的中产阶层伴随着改革以来的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而迅速成长,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根据瑞信研究院2015年发表的《全球财富报告》,中国中产阶层人数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按规模算达1.09亿,已是全球最多。中国的中产阶层在享受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也感受到多方面的压力、困惑和矛盾。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市场竞争急剧激化,生活成本持续上升,股市、房市剧烈波动,未来的社会经济风险凸显,更加剧了中国中产阶层的压力感和焦虑感。
- 秦广强张美玲
- 关键词:阶层压力感个体户中产阶层
- 中国中产阶层发展趋势及其挑战被引量:4
- 2018年
- 我国中产阶层的兴起是有目共睹的现象,这一群体不仅在收入和消费领域成为不可低估的势力,而且在社会政治生活领域影响力也日益显现。当前中产阶层发挥着社会稳定器的功能,但其内部存在着多种价值取向,作为一个新兴的、正在崛起的阶层,中产阶层是一个缺乏统一认同、混杂的群体。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市场竞争急剧激化,生活成本持续上升,股市、房市剧烈波动,以及未来的社会经济风险凸显,导致中产阶层产生了不安全感和焦虑感。政府政策缺位以及对中产阶层诉求反应迟缓,更加剧了这种不安全感和焦虑心态。中产阶层稳定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政府的相关政策制定应该更多有针对性地考虑维护这一群体的利益和促进这一群体的增长。
- 李春玲
- 关键词:中产阶层经济增长社会稳定
相关作者
- 李春玲

- 作品数:136被引量:4,148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中等收入群体 中产阶层 中产阶级 社会变迁 社会阶层
- 张晓华

- 作品数:11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中产阶层 中产阶层 住宅价格 投机 恩格尔系数
- 曾昱

- 作品数:13被引量:139H指数:6
- 供职机构:漳州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
- 研究主题:社区养老服务 社会心理 父母教养方式 心理治疗 家庭治疗
- 巫肇胜

- 作品数:6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省委
- 研究主题:价值观 冷漠 中国中产阶层 中产阶层 广谱
- 李正东

- 作品数:12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中产阶层 乡镇企业 中国中产阶层 失范 社会整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