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03篇“ 中国古典戏曲“的相关文章
俄罗斯对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翻译和研究
2024年
相较于中国古典戏曲在俄罗斯的翻译和研究,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在俄罗斯的翻译更少,但俄罗斯汉学家对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既有数量可观的单篇论文,也有专论元杂剧特点、明杂剧历史的专著,甚至出现了专论戏曲演出的著作,所论内容涉及中国古典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创作与批评、角色与演出等方面。俄罗斯汉学界对中国古典戏曲史的关注始于20世纪初,研究持续时间最长;对戏曲创作和批评理论的研究较晚,大概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到国内《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出版的影响开始的;关于角色和演出的论述不多,但也有少数汉学家长期深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高玉海
关键词:戏曲理论中国古典戏曲元杂剧明杂剧
汉学家西利尔·白之的中国古典戏曲翻译与研究
王琪
中国古典戏曲文献输入欧洲诸国钩沉被引量:1
2023年
近现代,随着中西文化艺术的深入交流,不少中国古典戏曲文献流散海外,特别是欧洲各国公、私博物馆与收藏家手中,有许多珍贵藏品。明末清初至今,经我国诸多学者四处寻访,获得了大量学术信息,如《赵氏孤儿》《灰阑记》《风月锦囊》《大明天下春》等的相关信息,极大地补充了中国古典戏曲在世界剧坛的缺失。中国古典戏曲文献如杂剧、南戏、传奇等在欧洲诸国图书馆、研究部门的珍藏与公诸于世,为横亘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戏剧文化关系史的创立提供了重要契机与佐证。
黎羌黎羌
关键词:《赵氏孤儿》《灰阑记》
中国古典戏曲大团圆结局的演进
“大团圆”是中国戏曲剧本中的一种结局模式,也是戏曲研究者所重视的研究范畴。戏曲的大团圆结局通常被视为一种固定的戏曲模式,其实,大团圆结局在不同时代、不同题材中的面貌是不同的。从戏曲的发展来看,它的结局是由从非大团圆结局到...
张婉莹
关键词:古典戏曲演进历程审美情趣社会思潮文化心理
比较视野中的中国古典戏曲“动情”说
2023年
中国古典戏曲批评辨析“情”的性质,如“雅情”与“俗情”,“真情”与“伪情”,“正情”与“邪情”;西方的戏剧批评在“动”的方法上着力甚多,如悲剧与喜剧的观众接受,“体验派”与“表现派”之争,有关戏剧性的讨论,等等;欧美地区学者对中国古典戏曲“动情”说的研究,一方面在“情”的性质上不作辨析,另一方面在“动”的方法上用西方戏剧理论分析古典戏曲的戏剧性,凸显中国戏剧独特的艺术价值。
陈田珺
关键词:宋元戏曲明清戏曲动情戏剧性
从南戏《张协状元》看中国古典戏曲写意的审美特性
2023年
中国古典戏曲反映生活但并不拘泥于反映生活的原貌,其是客观事物与主观情理的结合,从剧本创作到舞台表演上的艺术形式都富有写意传神的审美特性,这是戏曲独具的美感。《张协状元》作为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南戏剧本,散发着夸张自由、虚实相生、传神达意、充满想象力的艺术魅力,为后世戏曲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艺术基础。本文以《张协状元》为例,从其叙事、舞台、表演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古典戏曲写意的审美特性。
韩歌遥
关键词:《张协状元》写意中国古典戏曲审美特性
中国古典戏曲在当代法语世界中的译介——以法拉斯奇《元杂剧三种》为中心
2023年
法国当代汉学家法拉斯奇的《元杂剧三种》融解读与翻译于一体,对中国戏曲的译介突破了单一阐释的局限。在选材层面,《汉宫秋》、《赵氏孤儿》与《赵礼让肥》演述了中国古人“自我牺牲”的精神谱系;在解读层面,法氏围绕三剧分别揭示了其互文创作手法、叙事深层结构与思想艺术价值,传递了戏曲文本生成的历史与文化语境;在翻译层面,法氏的戏曲翻译实践具有如下启示:译者应把握曲词的情感内涵与剧情向度,清晰地还原剧曲的情美学质素;通过人物心理与意态的精准掌画建构人物形象,呈现角色所思;无论语言表层是“传情”还是“说理”,译者都需兼顾语境“言实”,并观照词或短语之间语法与语义的相互牵制关系。该著对于我们把握中国戏曲跨文化传播的规律,促进中外戏剧文化交流以及“讲好中国戏曲故事”均有裨益。
杜磊
关键词:汉宫秋赵氏孤儿
跨文化戏剧中的中国古典戏曲元素呈现——以《高加索灰阑记》为例
2023年
在《高加索灰阑记》中,中国古典戏曲元素在文学创作和舞台表演等方面被吸收和借鉴。中国古典戏曲元素在跨文化戏剧中的呈现促进了布莱希特的戏剧改革,推动了世界戏剧艺术新形态的发展,同时亦成为中国戏曲“走出去”的新形式。
吴楠吕世生
关键词:跨文化戏剧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
重述:中国古典戏曲的本体存在被引量:1
2022年
中国古典戏曲中,本民族的已存故事是戏曲剧本创作的重述资源,而以唱念做打来演故事所形成的与流派大师之间的“双重表演”的重述关系,以及舞台被普遍地重述为一桌二椅的“空舞台”,则是我国戏曲重述艺术所独具的民族性表征。作为古典戏曲表演重要特征的程式化,即是以重述为原则建立与形成的。不断重述且只有重述,才能在作家与演员、演员与观众、作者与读者之间搭建起意义上的固定联系。也正是借助戏曲中的重述元素与其传递的意义之间的借代、象征、任意等关系,造就了中国古典戏曲区别于西方写实戏剧的“写意性”。戏曲重述性的产生有着文化记忆的心理复现、追求“终极版本”以及在传统中建立位置等更深层次的原因。重述,实质上已经成为中国古典戏曲创作与舞台表演的本体存在。
朱夏君
关键词:古典戏曲民族性写意性
浅谈中国古典戏曲中的喜剧性
2022年
中国古典戏曲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其蕴含的喜剧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中国古典戏曲中的喜剧性相关概念进行阐述,说明中国古典戏曲中喜剧性的主要表现,探讨中国古典戏曲中喜剧性存在的原因,从而对中国古典戏曲中的喜剧性加以分析。
王李洋
关键词:古典戏曲喜剧

相关作者

郑泽红
作品数:10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古典戏曲 悲剧精神 古典戏曲 抒情性 故事情节
郭英德
作品数:159被引量:684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随感 传奇 明清 文学教育 《水浒传》
安葵
作品数:130被引量:11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主题:戏曲 戏曲美学 戏曲创作 戏曲研究 戏曲艺术
王政
作品数:137被引量:128H指数:5
供职机构: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诗经》 元明戏曲 民间演剧 诗经 戏曲
张哲俊
作品数:69被引量:150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研究主题:《源氏物语》 日本文学 雅乐 乐府 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