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72篇“ 中国宏观经济“的相关文章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25年
2024年,中国经济在内外多重压力下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和较强韧性,全年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有望顺利完成。对外贸易和工业生产表现良好,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消费和投资两大内需虽有所回暖,但仍显不足。展望2025年,中国经济将面临重大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内部压力重重,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宏观经济政策将更加积极有力,启动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促进经济回升向好。
张生玲曹雯萱王诺
关键词:经济增长经济预期
外部冲击下中国宏观经济稳定性的统计测度
2025年
文章建立了一个监测宏观经济稳定性的指标体系,对2004—2022年中国经济各领域及整体进行了稳定性测度;同时,构建了社会核算矩阵稳态均衡(SAM-SE)模型,利用SAM-SE模型模拟了各类外部冲击情景,测算了外部冲击下的中国经济稳定性。研究表明,中国宏观经济稳定性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国际汇率、国际利率、国际价格、国际关税等外部冲击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但其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国际价格冲击影响最小,国际汇率冲击影响范围最广,国际利率冲击对金融稳定性影响最大。
苑杰李原周晓香
关键词:宏观经济稳定
中国宏观经济的分析路线和政策取向
2025年
本文综合分析了国际组织对主要经济体增长速度的预测结果,提出我国需要构建“乐观经济增长预期、积极需求管理、加速经济发展战略”的宏观经济调控框架。这一进程需要警惕宏观经济的三个思维陷阱,为此需要坚持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一战略目标,同时及时动态调整不同五年规划期设定的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目标。
郑超愚
关键词:宏观经济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循工业化路径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访中国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曹远征
2025年
“通过工业化走向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追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形成的原因和发展的动力。”中国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曹远征这样告诉记者。曹远征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培养的第一批经济学博士,曾长期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工作,担任过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从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政策及其国际比较研究,后加入中国银行旗下的中银国际,从事企业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实际操作。
武凤珠
关键词:国家体改委中国式现代化中国银行资本市场发展
走出“低谷”——2025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2025年
2025年,中国经济呈现“N型”或“倒V型”走势的概率较大;投资和消费增速略高于2024年,全年经济增速或维持在5%左右。通胀环境难现,但以名义GDP推演企业盈利或存低估。
赵伟陈达飞屠强贾东旭
电价和碳价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
2025年
为探究碳价冲击的动态效应,构建了一个包含电力部门和碳交易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考察不同电价情景下碳价冲击对碳排放、经济产出、发电机组投资等宏观变量的动态影响,探究碳交易政策效应和作用机制以及电价粘性在其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碳市场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碳价升高时发电企业会通过加大低碳技术投入和电源结构转型降低碳排放;同时发电企业也会通过提高电价转嫁碳成本。电价粘性通过抑制碳价向电价的传导,促进了电源结构转型,放大了碳市场的减排作用;并且电价粘性使碳价传导产生滞后。但电价粘性过大时,虽然会有更大的减排效果却以损失经济产出为代价。因此,应降低电价粘性,完善电价形成机制,促进电碳市场协同发展。
王喜平王仕恒
关键词:碳市场电力行业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国际石油市场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政策研究
本书以国际石油市场为研究视角,围绕国际石油市场波动展开,基于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理论、油价波动影响机制理论和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全面认识国际石油市场发展演变历程和各阶段发展特征,把握国际、国内石油市场基本情况,明确国际油价...
张蓓作
关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几点思考
2024年
在讨论长期经济增长问题时,根据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是增长的动力。在投资和消费之间的选择实际是现在消费还是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菲尔德曼模型对此做过清楚的说明:当期少消费,多投资,在其他因素不变条件下,意味着下期生产能力的提高和消费品供应的增加。简言之,为了未来牺牲当下。问题是,未来是指什么时候?明年?5年之后?
余永定
关键词: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长期经济增长资本积累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中国宏观经济报告(2024年):筑底回稳的中国宏观经济
2024年
2024年是中国经济触底企稳之年。在经历了2020—2022年三年疫情冲击和2023年恢复性增长后,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深处呈现“流量恢复”与“存量调整”激烈碰撞的局势,面临与以往时期不同的困难和挑战,使得中国经济在总量与结构、宏观与微观层面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现象、新特征、新问题。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总体实现了预期发展目标,但面临的下行压力和风险挑战持续增多;第三季度末,中国调整宏观政策定位,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有效扭转了中国经济逐季下行的态势,呈现八大触底企稳迹象。随着各项指标改善,第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触底反弹,2024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并以更好的姿态迈向2025年。2025年是中国经济筑底回升之年。与2024年不同,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四大新机遇。同时,2025年也是多重力量交织下的结构调整年,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值得关注的下行风险。在上述定性判断基础上,本报告对2024—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情景预测,建议将本轮宏观调控进行到底、将符合政策一致性评估的改革举措尽快推出,并提出了七方面具体举措。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刘晓光闫衍张杰王孝松刘元春杨瑞龙毛振华
关键词:中国经济经济复苏
中国宏观经济报告(2023年):从分化到平衡增长被引量:2
2024年
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生产生活秩序修复是2023年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突出问题是市场内生性总需求不足,信心恢复缓慢。总需求不足背后有资产负债表冲击等周期性问题,更重要的是结构性原因。进一步深究,结构性问题背后是我国经济处于从以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转轨期,宏观治理体系和地方政府行为模式还未能全面适应,政策的合力和传导效率下降。2024年依然处于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红利窗口期、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落地实施期、新技术推动国产替代的突破期和周期性因素筑底后的上行期。伴随着周期性力量见底回升和新动能逐渐集聚,各行业有望从分化状态进入平衡增长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于泽刘元春刘晓光闫衍杨瑞龙毛振华
关键词:中国宏观经济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性调整

相关作者

刘元春
作品数:267被引量:2,711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宏观经济 中国经济 结构性改革 杠杆率 经济增长
郑超愚
作品数:84被引量:33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宏观经济 中国经济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政策
李稻葵
作品数:598被引量:3,421H指数:22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金融危机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GDP
张明
作品数:909被引量:4,785H指数:38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研究主题: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经济 货币政策 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
余永定
作品数:362被引量:3,511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速度 资本管制 资本项目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