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0490篇“ 中国社会主义“的相关文章
- 中国社会主义建成遗产的国际语境:社会主义遗产概念倡议与保护实践回顾
- 2025年
- 文章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成遗产”的本土概念,并深度阐述其国际语境。首先,结合概念释义和相近术语辨析,论述中国社会主义建成遗产的独特性、正当性及其重要性;其次,通过梳理海量政府机关、学术组织的文件、书籍、年鉴等资料,系统考察与国际相对标的“社会主义遗产”概念的发展源流,廓清其从多时期遗存价值探讨、概念渐趋明确,到多元保护方法探索的倡议历程;而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苏联/俄罗斯、中东欧、前南斯拉夫等(后)社会主义国家/地区的范例,概述该类遗产在立法、申遗、登录、宣传、旅游等方面的国际保护实践现状;最后,探讨各个国家/地区的实践经验对中国社会主义建成遗产保护的启示,旨在抛砖引玉,呼吁社会各界重视这类当代遗产的研究和保护。
- 马锡栋张玉坤李严
- 关键词:社会主义制度
- 论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思维
- 2025年
-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也是毛泽东运用战略思维的典范。他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辛历程中高瞻远瞩、统揽全局进行战略谋划,实事求是、立足国情擘画战略布局,审时度势、深谋远虑构建战略保障,确保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中锚定方向,校准航向、行稳致远。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谋划、战略布局和战略保障,构成了他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思维的完整体系。新征程上深刻领会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思维,有助于更好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 杨继顺张琳
-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思维
- 毛泽东: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
- 2025年
-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坚信中国必然走向社会主义并对现代化作了前瞻性思考。毛泽东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实基础,包括思想理论基础、制度基础、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毛泽东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若干重要原则,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人民立场、坚持改革和学习外国、坚持敢于斗争。毛泽东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若干重要价值理念,包括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协调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平至上的价值理念、造福人类的价值理念。我们应当永远铭记毛泽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作出的奠基性贡献,把他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 周树辉
-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
- 中国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办学思想谱系研究——以四代教育家型校长代表性人物为例
- 2025年
- 师范大学究竟如何办是世界性的教育难题,清末民国高师办学思想摇摆曲折,以致师范院校发展受阻,远逊于综合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教育事业给师范大学的兴盛提供了持续的政策支持和实际需要,教育改革开放为师范大学转型发展不断提出挑战和机会。以孟宪承、刘佛年、张楚廷、钟秉林等为代表的四代教育家型校长前后相继,开拓创新,以切合时代需要、具有师范大学特色的办学思想为指导,不断改革办学模式,提升办学水平。第一代奠定办学根基,追求与综合大学相当的水平和地位;第二代开拓办学空间,实现向综合化转型发展;第三代突破办学格局,实现重心下移,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第四代创新办学观念,强化教育特色,构建多元发展的办学体系。中国社会主义师范大学的探索之路,既是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探索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对世界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 蒋纯焦
- 关键词:办学思想
- 从空想到科学: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主义思潮与实践
- 2024年
- 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何以必要以及何以实现的基本问题。以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审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整个出场行动,可以发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也历经了一个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过程。中国式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因其空想性和所谓的“中国特色”而退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运动因其科学性和真正的中国特色而在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了领导核心和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了真正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使科学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 王连杰丁晓强
- 关键词: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中国阐释的演变(下)——从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改弦更张说起
- 2024年
- 小引这篇搁置了一年多的半拉子文章,在《文艺争鸣》编辑部一再追讨下,一直没能续写下去,就是因为有许多想说又不好说的话,犹如悬在头顶上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让人不安。今日偶然看到洪子诚先生那篇《中国当代文学的“苏联化”与“去苏联化”》大作,便有了续写的勇气。洪先生文中也涉及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推行和丢弃的问题,读后受益匪浅,但是,其中有些判断与我的浅见不同:首先,“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提出“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之间的裂隙,并不是滥觞于文学问题,而是由政治问题导致的中苏两党意识形态分裂的产物,直到苏共二十大逐渐公开化后,才波及文学创作原则的分歧,我们从周扬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先扬后抑、改弦更张的悖反言行中,以及茅盾这样的理论家们充满着矛盾的解析论述中,便可见一斑。
- 丁帆
-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争鸣中国当代文学苏共二十大
- 王学军、刘亚星: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开创性探索的基本特点
- 2024年
-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从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角度,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发展公有经济,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只有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大道前进,才能达到目的。必须防止、防范“和平演变”。
- 王学军刘亚星
- 关键词:公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农村集体经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毛泽东
- 国家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个比较视野下的批判性考察被引量:1
- 2024年
- 国家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近年来研究的一个普遍关注点,目前的研究可以从问题意识的角度分为三种类型:将国家理论纳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原因;如何将国家理论纳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国家重要性在其他理论体系中的体现。按照国家在经济活动中作用范围和程度的不同,经济学中的国家理论可大致分为以下四种阐释逻辑:自由主义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发展型国家以及新制度经济学。与这几种阐释逻辑相比较,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对国家经济功能的理解根植于其阶级理论,国家在起源上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在性质上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经济功能首先表现为阶级属性的要求。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国家”角色,在逻辑顺序上先在于“市场”,在阐释路径上要用“国家”去解释“市场”,同时,“国家”与“市场”又有着内在的辩证关系。
- 葛浩阳
- 关键词: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
- 邓小平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
- 2024年
- 邓小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的振兴和发展作出了独特的伟大的贡献,不仅改变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而且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命运。他领导彻底纠正“左”的错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使中国社会主义走出历史困境,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他领导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的影响和阻力,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使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他领导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基本设计,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杨胜群
- 关键词: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形成的实践历程与理论逻辑
- 2024年
-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与苏东国家的“休克疗法”的失败让西方经济学理论界感到困惑和不解,认为中国作为社会主义体制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不具备普适性价值,甚至否定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因此,揭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形成的实践历程与论证其内含的理论逻辑成为经济学理论界无法回避的重大的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形成的历史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论述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过程中的重要特征,揭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的逻辑,为把中国市场经济经验提升为中国经济理论抛砖引玉。
- 王国忠孙海韵李琳
- 关键词:市场经济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关作者
- 梁柱

- 作品数:290被引量:705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毛泽东 邓小平 社会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马克思主义
- 董四代

- 作品数:205被引量:163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社会主义 乌托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生 以人为本
- 荣开明

- 作品数:318被引量:439H指数:10
- 供职机构: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邓小平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龚育之

- 作品数:122被引量:23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
- 研究主题: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 文化大革命
- 王庆五

- 作品数:95被引量:146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