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376篇“ 中国职业教育“的相关文章
中国职业教育
本书通过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制造业的突出地位、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把脉中国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空间、阐述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思路、新对策,着重介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
白永红著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数与区域比较
2025年
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指标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之根与实践之基。基于此,本研究将在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政策要求、已有文献成果和可获得的数据构建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朱德全朱德全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代化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4-2023年)
2025年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2014-2023年十年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规模减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占高中阶段招生比例在40%左右,助力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86.5%增长至91.8%。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规模持续增长,生师比不断下降,从2016年开始满足“专任教师生师比20∶1”的要求,且逐年下降,专任教师资源更加丰富;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生均数字终端数、多媒体教室比例呈现大幅增长,职业教育仿真实训资源丰富;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持续增加,固定资产值总量及生均值均呈现增长态势。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内教育经费呈现小幅增长趋势。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年均约130万人,平均每年毕业生约420万人。
岳金凤王斯迪
关键词:生师比招生比例仿真实训专任教师高中阶段
墨家思想与中国职业教育理念现代化
2024年
在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过程中,职业教育应按照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将现代教育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独特理念。适应《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要求,我国职业教育应实行“知情意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产业发展导向与学生发展导向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多元混合的学习方式、专兼并重的教学主体结构、注重个体增值的教育评价和双向开放的国际合作。墨家思想中“兼爱交利”、知行合一、俭约尚用、尚贤尚同等理念,以及多元交叉的特征,对于实现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实现墨家思想在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性发展,是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董艳娇刘敬崔发周
关键词:墨家思想教育理念
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数与区域比较
2024年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一环,更是职教强国的重要工程。本文以2022年全国30个省份(市、自治区)有关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TOPSIS法进行测度分析与区域比较。研究发现:从地区差异来看,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样态。东部地区职业教育教育投入、教育质量和对外开放上有较强优势;中部地区职业教育相比于西部地区在教育投入、教育质量上有一定优势;西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在对外开放上占据优势。从省际差异来看,依循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可分为发达型省份、发展型省份和后发型省份三种类型。其中,发达型省份稀缺、发展型省份较少、后发型省份居多。另外,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相关性显著。基于此,要依循空间治理的逻辑,通过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投入的统筹协调机制,设计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差异化发展模式,构建职业教育发展的跨省协同共治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路径,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水平。
朱德全朱德全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现代化区域职业教育
1980年代以来中国职业教育研究中的知识生产被引量:1
2024年
作为一种与国计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近代以来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在我国逐步发展,已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随着实践的推进,学术界一直致力于其理论建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一时期职业教育中知识生产的突出特征是有了强大的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机构为依托。职业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经历了两个阶段,即20世纪后20年的构建职业技术教育学基本知识体系和21世纪头20年在更为宽广的学科视野下的理论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有力推动了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知识演进。本文以198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中的知识生产为研究问题,聚焦职业教育内涵、价值、体系、课程、教师教育、校企合作这6个最为核心的研究领域,以这6个领域中有重要知识生产意义的研究成果为对象,通过对知识演进路径与未来走向的分析,勾勒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基本架构,为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学术水平提供参考。
徐国庆谢鸿柔王茜雯
关键词:中国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实证研究
鲁班工坊:与世界共享中国职业教育方案
2024年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外交场合均提到“鲁班工坊”,强调“通过鲁班工坊等推进中外职业教育合作”“在中亚国家设立更多鲁班工坊”“继续支持共建鲁班工坊”“将埃及‘鲁班工坊’打造成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标杆”等,为大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指明了方向。
张怡玲
关键词:中国职业教育教育国际合作中外职业教育
中国职业教育思想史研究刍议
2024年
目前,中国职业教育思想史的研究相对薄弱且有分歧。因此,从职业职业教育的概念分析入手,对职业教育思想进行辩证,明晰了我国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要义在于“务实”,提出了我国职业教育思想发展的六个阶段:朴素的职业教育思想时间、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后置时期、复兴时期和成熟完善时期。
颜廷燕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思想
构建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指标体系研究与分析——基于《2023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人才培养质量事关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衡量高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为充分展现中国特色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因子分析法,从人才培养投入、过程、产出3个维度,构建涵盖10项二级指标和34项三级指标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31个省份的1367所高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指数整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现象;各区域人才培养投入与产出呈现正相关关系;区域之间、省份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为此,提出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即:加强东中西部协作、促进资源流动与共享;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形成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成果评价机制等。
宗诚李波张可
关键词:职业教育质量
中国特色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的现实特征与推进策略——基于《2023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是产业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度合作,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不同价值诉求,依据投入产出理论,以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双师”队伍建设作为投入变量,以服务人才培养成效、服务企业成效作为产出变量,构建产教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全要素监测并剖析产教融合质量。研究发现,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还存在东高西低、校热企冷等问题。基于此,建议以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试点为支撑,创新制度设计,统筹推进东中西部协同发展;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激发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和活力,提高人岗匹配度;健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评价机制,以科教融汇为突破口,提升服务企业发展成效,推动高职教育更贴近中国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
宗诚刘英霞
关键词:高职教育

相关作者

黄尧
作品数:132被引量:67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研究主题:职业教育 成人教育 教育改革 中国职业教育 教育发展
徐平利
作品数:69被引量:511H指数:12
供职机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
研究主题:职业教育 中国职业教育 高职教育 高职院校 担当
陈鸿
作品数:14被引量:63H指数:2
供职机构: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研究主题:中国职业教育 大事记 教育大事记 职业教育 成人教育司
姜大源
作品数:209被引量:10,451H指数:49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 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 教育
朱德全
作品数:545被引量:7,214H指数:48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研究主题:职业教育 乡村 民族地区 教学设计 教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