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38 篇“ 中尺度特征 “的相关文章
陕西一次突发性大暴雨的中尺度 特征 及触发机制 2025年 2020年8月5—6日陕西中 东部的平原和秦岭山区洛南县两处局地突发大暴雨,造成6人死亡、10人失踪,全球模式和中尺度 模式对此次过程的强度和落区均存在预报偏差。为加深对此类天气过程的认识,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此次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环境条件和中尺度 对流系统(MCS)演变特征 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暴雨发生于弱天气尺度 强迫条件下,暴雨区500hPa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中 低层无明显天气尺度 系统主导,地面上无冷锋;陕西中 东部700hPa未出现强水汽输送带,但边界层存在较强的水汽输送带,暴雨区本地水汽含量非常充沛,大气整层可降水量50~70mm,大气可降水量偏离气候平均1.5~2σ,同时对流有效位能为3000~4800J·kg^(-1),0—6km深层垂直风切变较弱,环境场条件有利于突发性大暴雨的发生。(2)平原和秦岭山区洛南两处落区的大暴雨物理过程有所不同。平原的雷暴由平原地区地面辐合线、平原南侧骊山分别触发,骊山触发的雷暴向平原地区传播与平原地区雷暴合并增强,形成β中尺度 对流系统(M_(β)CS)。M_(β)CS沿高空西南风向东北方向移动,给平原地区带来局地大暴雨。强雷暴主要在β中尺度 对流系统的东北侧生成和维持,M_(β)CS强雷暴中 维持约1h的低层γ中尺度 气旋性涡旋直接造成了平原地区103.7mm·h^(-1)极端短时强降水;冷池驱动、低层垂直风切变相对于雷暴出流边界方向的有利配置是平原地区雷暴加强和维持的原因。(3)秦岭山区洛南附近的雷暴由地形抬升边界层东南风.触发,下午至夜间边界层稳定维持的东南风是雷暴触发的关键因子,雷暴单体后向传播在西南平流作用下形成“列车效应”经过洛南北部,造成大暴雨天气。 李明娟 郭大梅 张蔚然 刘慧 赵强 郭莉 高星星关键词: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触发机制 地形 2023年西藏“8·24”强降水成因及中尺度 特征 分析 2025年 利用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FY-4A卫星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发生于西藏2023年8月24-26日强降水的成因及中尺度 特征 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覆盖范围广等特征 ;本次过程发生时南亚高压呈带状分布,中 心位置控制高原;切变线为此次强降水的关键影响系统,为强降水天气提供必要的水汽输送和中 低层对流抬升运动的维持机制;地面辐合线为低层对流抬升提供了触发机制,导致强降水天气发生;低空西南急流的建立和加强,有利于将孟加拉湾上空的水汽输送至高原,为强降水的维持提供充沛的水汽;深厚的湿层、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弱的垂直风切变等环境条件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强降水主要出现在积云回波中 反射率因子大值区;强降水发生时回波强度达到50 dBz,50 dBz的回波位于3 km以内,并具有低质心特征 ,中 低层速度图上存在明显的中尺度 辐合区。 余燕群 旦增冉珍 易简捷 贡嘎 奚凤关键词:强降水 低空急流 中尺度特征 地形作用 山东半岛“平行”双支海风锋的中尺度 特征 分析及对流触发机制初探 2025年 海风锋是沿海地区触发对流天气的重要系统,其中 双支海风锋的观测和研究极少。利用2023年7月9日常规观测、多普勒雷达、葵花-9卫星和ERA5再分析等资料,对山东半岛东部导致强对流天气的两条“平行”且相向移动的海风锋进行中尺度 特征 分析,初步分析了其触发强对流的机制。结果表明:(1)触发本次强对流天气的双支海风锋分别位于福山至牟平沿岸(北岸海风锋)和海阳至乳山沿岸(南岸海风锋),其出现时的地面环境风为西南风。北岸海风锋建立初期呈西北—东南向,在向南推进过程中 逐渐转为与南岸海风锋“平行”的东北—西南向。(2)极大风可以辅助雷达判断海风锋的位置。海风锋过境时南北岸的地面气象要素变化差异较大,北岸存在明显的南北风转换,而南岸相对湿度的激增最显著。(3)强对流发生前期,山东半岛东部南北两侧的海域中 均伴有低层大气扰动抬升且向内陆推进。随着双支海风锋的建立,南北两侧低层大气扰动抬升区分别与两支海风锋的抬升区合并且均得以增强,两个合并的抬升区继续相向移动直至合并成最强上升气流,随后触发了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刘解明 张勇 房云龙 刘雪映 李可悦关键词:局地强对流 触发机制 抚州“5.5”特大暴雨成因及中尺度 特征 被引量:4 2024年 为了做好特大暴雨的预报预警工作,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天气图、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等,对2023-05-05-2023-05-06江西省抚州市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抚州市200 hPa急流辐散区,500 hPa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巴尔喀什湖切断低涡内分裂小槽东移为特大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850 hPa切变线、地面冷锋、静止锋、中尺度 辐合中 心是此次特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中 低层西南低涡稳定少动,东部850和925 hPa有低空和超低空西南风急流稳定维持,是产生此次特大暴雨的关键因素;赣东地区850 hPa比湿达15 g/kg,假相当位温达346 K,平均对流有效位能大值区中 心值达1 250 J/kg,为此次特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条件;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是由多个对流云团和中尺度 对流复合体造成的,武夷山西麓迎风坡地形对暴雨增幅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江西抚州特大暴雨预报预警提供了分析依据。 董玲 郑劲光 刘杰关键词:特大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海洋亚中尺度 特征 分析及多尺度 能量传输 海洋亚中尺度 过程,作为中尺度 和小尺度 过程之间的过渡过程,普遍存在于全球海洋,非地转平衡和强垂向运动的动力特征 对上层海洋混合和垂向输运具有重要影响。台风影响下的强风应力切变和近惯性能量驱动的湍流混合有利于亚中尺度 过程的产生... 李刚川西高原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中尺度 特征 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利用常规、非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6年7月21日川西高原中 部甘孜州一次强对流天气的环境条件和中尺度 对流特征 。结果表明:(1)地面中尺度 辐合线是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触发系统。过程期间,高原切变线东移伴随中 上层干冷空气扩散南下以及低层暖湿气流北上,整个气层形成“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结构并有明显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对流的发生。(2)卫星云图上可识别出典型的MCS结构,其对流中 心强度TBB在-70℃以下,这些TBB≤-70℃的对流中 心与强对流天气区域对应较好,对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3)雷达回波强度最大值为60 dBZ,最大回波顶高为16 km,雷达径向速度图上可识别出弱中尺度 气旋。大气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最大值超过55 kg·m^(-2),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 王敏 孙树峻 刘成刚 李天方 吴佐 徐瑗 李锡强关键词:川西高原 强对流 中尺度对流云团 2022年北京延庆一次暴雨空报过程的中尺度 特征 分析 2024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数据、风廓线雷达、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风场、北京雷达拼图以及欧洲中 心EC数值模式和欧洲中 心ERA5大气再分析资料(0.25˚ × 0.25˚),对2022年7月5日延庆暴雨空报过程的中尺度 特征 和预报偏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延庆此次降雨过程主要系统是西来槽与低层切变线,本区具备出现暴雨的环境条件,但需要明显触发抬升条件。2) 延庆站风廓线14:00至17:20期间呈现风随高度顺时针旋转变为逆时针旋转的特征 ,大气状态逐渐趋于稳定,并观测到16:54至17:24期间海拔2000米上下出现了反气旋环流,对应17时纬向垂直环流场在延庆中 南部(116.25˚E)上空存在明显下沉运动,其抑制了延庆中 南部对流发展加强。3) 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着重考虑了低涡外围偏东风对延庆的影响,未考虑14~15时延庆西北部分散对流回波其冷出流已使延庆大气层结条件趋于稳定这一因素,同时在这次需要触发机制的降雨过程中 ,八达岭地形可能起到了一定的阻挡作用。Using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wind profile radar, the Variational Doppler Radar Analysis System (VDRAS) wind field, the Beijing radar mosaic, as well as numerical models from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 and the ERA5 atmospheric reanalysis data (0.25° × 0.25°), an analysis of the mesoscal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ecast deviations of a falsely predicted rainstorm event in Yanqing, China on July 5 2022, ,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following: 1) The evolution of the event was fundamentally steered by a westward-propagating upper-level trough and a low-level shear line, which, though conducive to rainstorm development, lacked an overt triggering mechanism. 2) Vertical wind shear profiles obtained from wind profiler radar indicate a transition from cyclonic to anti-cyclonic rotation with height, indicative of atmospheric stabilization processes. Notably, 杨光焰 宋楠 张龙斌 王猛 张瑶珠 王燕娜 童明关键词:风廓线 中尺度特征 反气旋环流 冀南平原“7·27”局地大暴雨中尺度 特征 分析 被引量:2 2024年 利用FY-4A气象卫星及天气雷达遥感产品,并借助地面及探空资料,对2019年7月27日冀南平原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中尺度 时空演化特征 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是在副热带高压外围,受高空槽以及低层切变线影响生成的局地大暴雨天气。降水系统内的对流组织主要经历了“新生发展—合并加强—降水维持—移出消散”的演化过程。本次冀南平原地区大暴雨的成因主要包括:两个初期发展的对流系统的合并加强,前期外围对流活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环境,强对流系统形成了低层旋转辐合、高层辐散的中尺度 垂直环流结构,中 低层辐合中 心空间位置基本一致,有利于水汽供应并维持云中 液滴的高效增长。研究结果对冀南平原局地强降水的临近预报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耿飞 霍朝阳 魏鸣 刘笑关键词:短时暴雨 中尺度 一次引发洪涝灾害的强对流天气中尺度 特征 分析 2024年 2022年8月12—14日,阿拉善盟出现一次典型的暖区强降水过程,具有降水时间长、雨强大、降水范围集中 的特点。通过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风云2-G卫星云图及ERA-5资料对阿拉善盟地区强降水过程的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低层高湿、整层高湿的环境场特点有利于降低抬升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从而降低暖区强降水对触发机制的要求;高湿环境可减小雨滴蒸发率,增大暖云层厚度,从而提高本地降水效率;次天气及以下尺度 的系统为常见强对流天气触发机制,强降水落区一般位于低层多层辐合的叠置区。 那仁图雅关键词:强对流天气 中尺度 垂直风切变 降水效率 一次盛夏极端暴雨中尺度 特征 分析及模式检验 2024年 2023年8月1—5日受连续强降雨影响,舒兰市金马镇、开原镇和七里乡等地出现洪水漫灌、部分桥梁垮塌、道路受损等险情,大量农田受灾。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国家级自动站与区域加密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多种数值预报产品、FY4G风云卫星产品、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产品等探测资料,对此次极端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中 短期分析、中尺度 分析,卫星图像和雷达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多尺度 多系统之间作用产生了强的北部中尺度 切变,稳定的大尺度 环流决定了切变位置;冷涡与副热带高压后部暖湿空气汇合产生能量锋区,产生强迫抬升,切变与急流交汇处集中 了大量级降水;地面辐合线是此次对流的中尺度 触发机制;较好的能量和整层高湿高能的条件,为短时强降水提供有利环境。 段家月 徐驰 王晓腾 杜冠男 梁凤霞关键词:极端降水 中尺度 暴雨
相关作者
赵桂香 作品数:151 被引量:1,070 H指数:18 供职机构:山西省气象台 研究主题:暴雨 暴雪 气候变化 急流 暴雨过程 陆汉城 作品数:114 被引量:803 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中尺度 飓风 台风 梅雨锋 朱莉 作品数:45 被引量:279 H指数:10 供职机构:云南省气象局 研究主题:特大暴雨 短时强降水 数值模拟 M 飑线 何群英 作品数:46 被引量:293 H指数:10 供职机构:天津市气象局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暴雨过程 渤海西岸 局地暴雨 水汽输送 杨成芳 作品数:118 被引量:930 H指数:21 供职机构:山东省气象局 研究主题:暴雪 冷流暴雪 降雪 江淮气旋 切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