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1篇“ 中日关系史“的相关文章
- 中日关系史
- 要了解今天的中日关系,既要了解它的昨天,还要古今贯通,对它有比较全面的整体了解。1986年,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在对本书一位作者关于研究中日关系史的批示中写道:“写历史,当然允许断代。但就政治上考虑,这样的著作...
- 孙乃民主编
- 关键词:中日关系国际关系史
- 中日关系史
- 郑梁生著
- 关键词:中日关系国际关系史
- 中日关系史
- 李则芬著
- 第二届抗日战争与中日关系史研究工作坊综述
- 2024年
-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挺进华中敌后,开辟和发展的抗日根据地,大部分处于江苏、安徽、湖北三省,一部分处在河南、浙江、湖南等省,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联系着华北和华南抗日根据地。其中,江苏部分主要包括苏南、苏中、苏北三块抗日根据地,以及淮南和准北两块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也是中国共产党支援全国抗战的战略要地。为进一步展现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在华中敌后英勇抗战的历史图景,丰富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内容,2024年3月29—3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史研究室、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以“江苏抗日根据地研究”为主题,联合召开第二届抗日战争与中日关系史研究工作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扬州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党史研究与教学》编辑部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30余名资深专家和青年学者出席。
- 李军全林林
- 关键词:华中抗日根据地中日关系史
- 古代中日关系史 从倭五王到最后的遣唐使
- 公元666年正月,唐高宗李治携武后及宗室、群臣前往泰山封禅。唐廷高调举行封禅大典,向周边各国宣扬国威无疑是目的之一。在场的,有来自西亚、中亚、南亚和东亚各地的使臣,当然也少不了三年前被唐朝和新罗联军击败的日本派来的使节。...
- (日)河上麻由子
- 蒋廷黻与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
- 2024年
- 蒋廷黻对近代中日关系史的研究,是其在中国近代外交史领域的重要贡献之一.具体而言,蒋廷黻基于对外交史料的重视,推动了近代中日关系史料的发掘与整理;把握与引领学术前沿,对«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等著作进行学术评介;探索以朝鲜问题和东北问题为核心议题的近代中日关系史的学术化书写,强调“近代化”对于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并从东亚变局出发阐释甲午战争划时代的影响.蒋廷黻从近代中日关系史和两国历史对比出发,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根源及其必败命运,并提出了中国抗战的国际战略.
- 戚昱明臧运祜
- 关键词:蒋廷黻
- 改革开放前期中国的中日关系史研究——以汪向荣先生的研究为例
- 2023年
- 今年(2022年)是中日恢复邦交50周年,首先感谢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邀请我参加这次有意义的盛会。昨天参加一天的会议,听到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和精彩的论证,感到收获满满。我今天要发表的不是论文,只是一个发言。在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一方面,它是中国日本史研究的一个分支;另一方面,它又是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徐建新
- 关键词:中日关系史中外关系史跨学科日本史研究
- 古代中日关系史研究述评
- 2022年
- 古代中日关系史的主要特点有:古代中日关系史就是一部日本古代史;中日间的文化、经济、科技交流要受到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但政治关系并不能完全阻隔两国的其它交流;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呈螺旋上升趋势,个别时期和个别阶段可能出现停滞或倒退现象,但总体上是向前发展的;以史为鉴,以和为贵。近年来在古代中日关系史领域,国内国外均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影响深远。古代中日关系史的分期可分为先秦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朝和从清朝立国至1871年中日两国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六个时期。深入研究古代中日关系史的相关问题,对于处理中日两国的现实问题和把握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都是大有裨益的。
- 孙瑜
- 关键词:《日本国志》朝贡贸易
- 论民国学人的中日关系史研究——以史学家陈乐素为中心被引量:1
- 2022年
- 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及文献专家,陈乐素在宋史研究领域备受注目,而其早期从事的中日关系史研究却鲜被提及。本文对陈乐素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表的涉及日本古代史、中日文化交流史及日本侵华思想史的研究论文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将之置于当时的历史语境下进行了中日间的横向及纵向分析,发现此类成果不仅具有“拓荒性”学术价值,同时蕴含站在中国学者的立场与日本学界进行对抗的深层意义。
- 李炜
- 关键词:陈乐素中日关系史
- 战后中日关系史研究50年:脉络、现状与趋向被引量:1
- 2022年
-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以来,两国学界先后兴起以“友好史观”“战略史观”“国际史观”研究和论述战后中日关系史的范式,不仅建构更多复杂、多重的历史面相,而且不断更新问题意识,致力于探讨概念、研究方法和论述体系。虽然不同史观下的论著特征不同、遗留问题各异,但都推动战后中日关系史研究不断焕发新的活力。随着近年来史料的不断丰富、中国周边形势与两国关系的变化,进一步研究战后中日关系史仍将是必要且重要的。
- 李明楠
- 关键词:国际政治学冷战国际史
相关作者
- 徐志民

- 作品数:84被引量:19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留日学生 日本政府 留日 抗日战争 中日关系
- 王泰平

- 作品数:14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
- 研究主题: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史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韩素音 缔结
- 武寅

- 作品数:63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中日关系 明治宪法 致辞 哲学社会科学 日本政治
- 高晓燕

- 作品数:37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化学战 日军 侵华日军 化学武器 中日关系史
- 张艳茹

- 作品数:32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中日关系 大事记 外交部发言人 日本海上保安厅 共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