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94篇“ 中期妊娠引产“的相关文章
- 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
- 2024年
- 受现代医学技术发展,孕期筛查、保健技术发展已较为成熟,可经不同孕周内针对性超声检查、唐筛检查等确认胎儿发育质量,孕妇子宫健康状况,以开展相应孕期保健指导、治疗,维护孕妇、胎儿临床健康安全。但在实际妊娠中,存在多类风险妊娠情况,如瘢痕子宫、胎盘前置、胎儿发育畸形等,可严重影响妊娠期安全及妊娠结局质量,必要时需接受引产治疗,以保障孕妇安全,优化妊娠质量,需合理选择引产治疗方案。
- 牟霞
- 关键词:中期妊娠引产现代医学技术胎盘前置妊娠情况保健技术
- 腹部穴位按摩对中期妊娠引产结局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腹部穴位按摩对中期妊娠孕妇引产结果、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2月至2022年7月接收的中期妊娠引产孕妇118例病历资料,按照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予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腹部穴位按摩。分析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引产结果、引产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引产后24 h SAS与SDS评分、规律宫缩后NRS评分均降低并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引产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软产道损伤率5.1%(3/59)低于对照组的10.2%(6/59)。观察组完全流产率59.3%(35/59)高于对照组的49.2%(29/59)。结论 穴位按摩可通过多种途径改善中期妊娠引产孕妇的负性情绪,使其缓解疼痛,促使胎儿、胎盘完全娩出,缩短引产时间、减少产后24 h阴道出血量,并减少软产道损伤。
- 钱月萍金华英
- 关键词:中期妊娠引产焦虑抑郁疼痛
- 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子宫破裂的抢救与护理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适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引产子宫破裂孕妇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5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子宫破裂孕妇为观察组,与此同时,查阅本院及其他医院收治的15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子宫破裂孕妇为对照组。对照期孕妇在引产期间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梳理相关过程,观察组孕妇在引产期间为其提供针对性抢救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存活率及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孕妇经过急救后全部脱离生命危险,存活率为100%;对照组孕妇有1例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存活率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治疗及护理总满意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结论针对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孕妇,医护人员应提前了解孕妇所有情况,做好引产过程出现子宫破裂的急救与护理准备,可确保孕妇安全,又可获得其理解和认可。
- 孙晓燕李秋璐丁晓宁
- 关键词:瘢痕子宫妊娠中期引产子宫破裂
- 不同剂量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探讨不同剂量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疗效。方法 将中期妊娠患者176例随机分组,观察组88例行利凡诺50mg超声引导下羊膜腔注射联合口服米非司酮150mg治疗,对照组行利凡诺100mg羊膜腔注射联合米非司酮150mg治疗,比较两组在引产时间、产后出血量、宫缩开始时间、胎盘娩出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引产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4.58±1.50小时对29.45±1.25小时,P<0.001),产后2小时内的出血量也较少(68.85±13.29毫升对75.63±15.84毫升,P=0.044)。此外,胎膜残留的发生率在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56%对20.51%,P=0.033)。两组在宫颈裂伤、产后大出血和产后感染等并发症上无显著差异。结论 研究表明,较低剂量的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在中期妊娠引产中同样有效,且能显著降低产后出血和胎膜残留的风险,提高引产的安全性。因此,建议在临床应用中采用较小剂量的利凡诺,以优化疗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张河淦林红尤阿勇戴金城陈丽影
- 关键词:米非司酮引产
- 间苯三酚联合米非司酮与依沙吖啶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联合米非司酮与依沙吖啶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安陆普爱医院/安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瘢痕子宫中期妊娠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130例,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间苯三酚。比较2组宫颈评分和宫颈管展平率、宫口扩张率、宫颈水肿率、宫颈裂伤率,24 h内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宫颈评分和宫颈管展平率、宫口扩张率高于对照组,宫颈水肿率、宫颈裂伤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24 h内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73.85%vs.36.92%,χ^(2)=17.931,P<0.001),剖宫产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为(4.81±1.38)分,低于对照组的(5.95±1.36)分(t=4.744,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8%,低于对照组的13.85%(χ^(2)=4.866,P=0.027)。结论间苯三酚联合米非司酮与依沙吖啶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可有效保证宫颈机能,改善引产效果,患者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
- 李智芳范琴萍
- 关键词: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间苯三酚米非司酮依沙吖啶
- 米非司酮加利凡诺联合宫颈扩张球囊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中疗效分析
- 2024年
- 分析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中应用米非司酮加利凡诺联合宫颈扩张球囊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实验时间设置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实验对象设置为: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患者(n=60);电脑抽号法分2组,研究组:30例、米非司酮加利凡诺联合宫颈扩张球囊治疗;常规组:30例、米非司酮+利凡诺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控制效果、生活质量、并发症抑制情况、干预效果、满意度等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 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中应用米非司酮加利凡诺联合宫颈扩张球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更理想,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起到提升作用,而且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起到控制效果,满意度更佳。
- 李斗辉
- 关键词:米非司酮利凡诺瘢痕子宫妊娠中期引产
- 米非司酮联合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中的效果。方法 80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患者,以数表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应用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引产成功率,宫缩启动时间、胎盘分娩时间以及阴道失血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引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引产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95.00%VS 77.50%,χ^(2)=5.1647, P<0.05)。观察组宫缩启动时间、胎盘分娩时间分别为(28.35±1.69)、(8.89±1.57)min,较对照组(32.67±2.58)、(11.63±2.25)min更短,阴道失血量(121.58±13.04)ml较对照组(149.63±16.59)ml更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8.8586、6.3162、8.4072, 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22.50%VS 15.00%,χ^(2)=0.7385, P>0.05)。观察组患者引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2.50%VS 55.00%,χ^(2)=8.9006, 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治疗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引产成功率,并缩短产程时间,减少阴道失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还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孔冬梅
- 关键词: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米非司酮羊膜腔内注射
- 观察舌下含化米素前列醇片联合宫颈注射缩宫素治疗中期妊娠引产产后出血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舌下含化米素前列醇片联合宫颈注射缩宫素治疗中期妊娠引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中期妊娠引产产后出血者72例纳入研究,对照组(36例)缩宫素(宫颈注射)治疗,观察组(36例)以此联合米素前列醇片(舌下含化),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宫缩强度,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h、24h出血量,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而宫底恢复值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生理领域、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环境及独立领域评分,干预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期妊娠引产产后出血者,宫颈注射缩宫素与舌下含化米素前列醇片联用,疗效明显,能减少出血,改善宫缩强度,且不良反应少,比较安全。
- 唐海菊
- 关键词:中期妊娠引产产后出血缩宫素
- 对比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米非司酮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对比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米非司酮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2023年5月收治的70例中期妊娠引产孕妇为对象,分参照组、研究组各35例,参照组实施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实施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对比两组引产成功率、临床相关引产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孕妇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孕妇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妊娠物排出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中期妊娠引产中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干预,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可进一步提高临床引产成功率、缩短产程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 熊丽萍
- 关键词:妊娠引产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
- 血清D-二聚体、FDP水平在中期妊娠引产后并发DIC患者诊断中的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分析中期妊娠引产后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及诊断意义。方法将本院在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80例中期妊娠引产后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80例中期妊娠引产未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Spearman法分析中期妊娠引产后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评分与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相关性。ROC曲线预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诊断中期妊娠引产后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价值。结果两组年龄、孕周、孕前体质指数、孕次、引产次数等基础资料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均更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与中期妊娠引产后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76,0.745,P<0.001)。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及两项联合诊断中期妊娠引产后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AUC及95%CI分别是0.632(0.588~0.776)、0.790(0.740~0.841)、0.831(0.751~0.916),诊断的约登指数值分别是0.495、0.586、0.774,它们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为46.23%和73.46%、70.05%和80.63%、70.14%和92.58%。结论中期妊娠引产后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显著升高,并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和干预的重要检测指标。联合检测这两个指标对DIC的早期干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王曼陈岚
- 关键词:中期妊娠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相关作者
- 何桂华

- 作品数:35被引量:231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引产 中期妊娠 子宫收缩 分娩镇痛 护理
- 张翠琼

- 作品数:45被引量:28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新生儿 引产 护理 米索前列醇 产妇
- 王冬梅

- 作品数:15被引量:91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瘢痕子宫 产妇 护理研究 中期妊娠
- 张丕兴

- 作品数:19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瑞芬太尼 中期妊娠引产术 引产 PCEA 芬太尼
- 孙冰

- 作品数:14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瑞芬太尼 中期妊娠引产术 引产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 芬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