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69篇“ 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相关文章
多发性骨髓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1例及文献复习
2024年
回顾性分析该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多发性骨髓瘤(MM)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CNS-M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措施。患者,男,61岁。疾病诊断时分期较晚且伴高危遗传学,有发生CNS-MM的高危特征,既往使用CD38单抗及泊马度胺等多线治疗后多次复发,累及CNS。入院后选择塞利尼索、苯达莫司汀、地塞米松进行全身化疗,同时加用氨甲蝶呤、阿糖胞苷、地塞米松三联腰穿鞘内注射,维持疾病无进展生存近12个月,总生存期已达58个月。以塞利尼索为基础方案可有效治疗CNS-MM,这为临床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萌沈元元董毅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骨髓瘤病例报告
泽布替尼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泽布替尼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DLBCL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患者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患者采取利妥昔单抗联合氨甲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泽布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好转率、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泽布替尼治疗DLBCL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詹涛曾庆芳杨凌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临床疗效生活质量
CD56抗原表达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浸润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讨CD56抗原表达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浸润(CNSL)中的意义及髓外浸润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1—2018-12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连续接受全身化疗的AML患者CD56表达的临床特征,将CD56^(+) AML患者的分类数据与CD56-AML患者的分类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86例患者中26.7%的患者表达CD56抗原,其表达与CD13^(+)、CD34^(+)、CD38^(-)和CD11b^(+)免疫表型显著相关。全身化疗后,11.6%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多集中发生在AML完全缓解(CR)后6~12个月,发生率达76.9%。CD56抗原阳性患者的3 a无病生存期(DFS)明显低于抗原阴性患者(21.7%对47.6%,P=0.04)。结论 CD56抗原表达是AML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重要危险因素。CD56抗原阳性患者DFS与OS短于阴性患者。
倪福春万鼎铭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浸润髓外浸润CD56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浸润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研究及生物信息学探究
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由骨髓干细胞分化异常造成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侵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
鲍玩玩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生物信息TARGET
塞替派为主联合方案治疗多药耐药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伴中枢神经系统浸润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塞替派为主联合方案治疗多药耐药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伴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的1例接受基于塞替派联合方案治疗的多药耐药复发难治MM伴CNS浸润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 男性, 58岁。经综合检查确诊为MM IgD-λ型, DS分期ⅢA期, 国际分期系统Ⅲ期, 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Ⅲ期伴髓外浸润。在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治疗过程中进展, 经CD19-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加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7.6个月后再次疾病进展伴CNS浸润。应用泊马度胺、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持续治疗完全缓解10个月后, CNS骨髓瘤再次复发。应用基于塞替派的联合方案治疗, 患者再次获得完全缓解, 已持续缓解4个月。结论塞替派为主联合方案可能是伴中枢浸润多药耐药复发难治MM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值得进一步探索。
李璐张菁冯中原何海燕卢静刘进强琬婷姜华杜鹃傅卫军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塞替派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中枢神经系统浸润1例
2023年
患者男性,52岁,2021年11月因发现“白细胞增高”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示:白细胞(WBC)19.92×10^(9)/L,淋巴细胞(Lym)13.5×10^(9)/L,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正常。骨髓常规示: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流式细胞示:表达为CD19、CD5、CD25、CD43、CD200、CD23;部分表达为CD11c、lgD.
黄劲龙林珺芳赖桂兰曾志勇郑晓强陈清娇董金凤陈锦元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脑脊液指标对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分析高危组淋巴瘤患者的脑脊液等临床资料探讨脑脊液指标对于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高危组行腰椎穿刺鞘注的92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脊液指标。其中CNS浸润患者(CNS组)16例(17.4%)和非CNS浸润患者(non-CNS组)76例(82.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脑脊液指标(包括颅内压力、蛋白定量、潘氏试验、有核细胞计数和淋巴瘤细胞等)。结果CNS组与non-CNS组患者在初始累及高危部位、头颅影像学结果、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和是否进行预防性中枢治疗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性别、年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LDH倍数、Lugano分期、CNS-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Ki-67指数、淋巴结数量和是否具有大包块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颅内压力、蛋白定量、潘氏试验结果、是否能检测到淋巴瘤细胞和有核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葡萄糖定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中44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显示,CNS组与non-CNS组仅能在有核细胞计数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颅内压力、蛋白定量、潘氏试验结果、是否能检测到淋巴瘤细胞和葡萄糖定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脊液指标对淋巴瘤CNS浸润诊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需要更有效的诊断方法。
刘丽欣刘景华周凡王吉刚刘彦琴吴泽来张美玉
关键词: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腰椎穿刺脑脊液
5例多发性骨髓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5例多发性骨髓瘤(MM)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确诊、治疗并随访的MM患者314例病例资料,其中5例MM患者发生CNS浸润(简称CNS MM),回顾这5例CNS MM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CNS MM的发生率为1.6%(5/314)、病死率为100.0%(5/5)。5例CNS MM患者包括初诊时MM患者合并CNS浸润1例(病例4),以及治疗过程中MM患者出现CNS浸润4例(病例1~3、5)。5例CNS MM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2.0个月,发生中枢浸润的中位发病时间距MM初诊10.5个月,累及中枢后中位生存时间仅0.5个月。脑脊液检查一般表现为脑脊液压力增加、脑脊液蛋白水平升高且找到克隆性浆细胞。初诊时,4例(病例1~3、5)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升高,3例(病例1、2、4)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5例患者骨髓中出现形态异常骨髓瘤细胞,4例(病例1~4)患者合并髓外病灶,3例(病例1、4、5)患者骨髓中骨髓瘤细胞CD56表达下调、4例(病例1~3、5)患者存在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结论初诊时MM患者出现髓外病灶、CD56表达下调、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等特征可能与CNS浸润存在密切关系,存在这些特征临床医生需引起警惕。
张岚陈朴朱建锋陈楠张莉潘柏申郭玮王蓓丽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脑脊液中细胞因子IL-6、IL-10和CXCL-13的表达水平对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诊断意义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趋化因子-13(CXCL-13)在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对于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30例淋巴瘤患者、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脑脊液,记录其脑脊液指标(包括压力、蛋白、潘氏试验、有核细胞计数、葡萄糖含量、氯含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因子IL-6、IL-10和CXCL-13的水平。结果:根据中枢浸润与否分为中枢浸润组(CNSI组)和非中枢浸润组(non-CNSI组),CNSI组的IL-6、IL-10、IL-10/IL-6比值及CXCL-13表达水平均高于non-CNSI组,但仅IL-10/IL-6比值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脑脊液蛋白是否增高分为蛋白增高组(n=14)和蛋白正常组(n=26),蛋白增高组的IL-6[(5.78±2.69)pg/ml]、CXCL-13水平[(0.83±0.59)pg/ml]明显高于蛋白正常组[IL-6(2.41±1.16)pg/ml、CXCL-13(0.38±0.18)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分析non-CNSI组(n=32)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蛋白增高组(n=12)的IL-6、IL-10、IL-10/IL-6比值和CXCL-13水平均高于蛋白正常组(n=20)。结论:淋巴瘤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患者的脑脊液中细胞因子IL-6、IL-10和CXCL-13的水平高于未发生中枢浸润者,且脑脊液蛋白升高患者的IL-6、IL-10和CXCL-13因子水平高于脑脊液蛋白正常患者。
刘丽欣刘景华王吉刚佟丹江孟广晗李敏燕周凡
关键词:IL-6IL-10
多发性骨髓瘤反复中枢神经系统浸润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23年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目前仍无法治愈的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其病灶多局限于骨髓,少部分合并髓外病变(extramedullary lesion,EMD),发生率约3.5%~18%[1]。在骨髓瘤细胞破坏的骨质周围形成病灶为骨旁髓外病变(bone-related EMD,bEMD),而远离破坏的原发灶骨质,侵犯诸如皮肤、中枢、胸膜、睾丸等部位,称为非骨旁髓外病变(strict EMD,sEMD)。目前普遍认为,合并EMD的MM治疗棘手,预后差,生存期短。我们报告一例诊治过程复杂、初诊时同时合并sEMD和bEMD的MM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程平王兰兰程辉邹亮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中枢神经系统鞘内注射

相关作者

王一卓
作品数:225被引量:198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视网膜母细胞瘤 儿童 预后 化疗 神经母细胞瘤
张晓霞
作品数:21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循环内皮细胞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偏头痛 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龙寿丹
王列样
作品数:92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文献复习 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黄东生
作品数:489被引量:667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视网膜母细胞瘤 肝母细胞瘤 化疗 预后
李楠
作品数:17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视网膜母细胞瘤 颅内浸润 儿童横纹肌肉瘤 横纹肌肉瘤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