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5篇“ 中苏论战“的相关文章
- 中苏论战中的中央反修文件起草小组被引量:1
- 2019年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之间发生了举世瞩目的论战。在这场论战中,苏方发表了1000多篇文章对中方进行批评,中方也先后发表了近30篇文章对苏方进行驳斥。中方论战文章都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编辑部或者《人民日报》社论的名义发表,从表面上看,这些文章似乎都出自《人民日报》或者《红旗》杂志。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 韩晓青
- 关键词:中苏论战吴冷西伍修权现代修正主义陈伯达翻译出版
- 中苏论战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被引量:1
- 2019年
- 中苏论战对中共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作用。论战期间,中共中央组织翻译出版了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编辑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整理发表了对苏共和其他党的批判文章以及相关修正主义者的言论和著作;在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介绍中苏论战情况和中共中央的政策观点。
- 佘君
- 关键词:中苏论战马克思主义
- 苏联对当代中国第一次改革的影响——兼论中苏论战的实质
- 2018年
- 1956—1978年是当代中国第一次改革时期。苏共"二十大"是这次改革的起点,对斯大林的评价影响了这次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中苏冲突、论战使这次改革偏离了正常的航道。应该看到,中苏冲突、论战含有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双重因素,认识中苏冲突、论战不能局限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而应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正确评价苏联对当代中国第一次改革的影响。同时应该看到,中国第一次改革为第二次改革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 郭祥
- 关键词:中苏论战国际政治
- 中苏论战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研究
- 发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苏论战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国际大论战。在这场论战中,中苏双方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展开激烈论战。中苏论战不仅使中苏关系发生了由“和”到“战”的巨变,使国际共产...
- 李伟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苏论战四项基本原则
- 文献传递
- 中苏论战中关于马克思主义若干问题的争论及当代启示
- 历时十年的中苏论战发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到六十年代中期,这是一场国际大型论战,两大共产党彼此的争论不但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更对今后的国际战略格局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中苏论战归根到底是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争论,两者...
- 王一格
- 关键词:中苏论战
- 文献传递
-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 2016年
- 20世纪60年代的中苏论战,是那个世纪国际共运史上的重大事件。邓小平率领中共代表团到莫斯科谈判,"没有屈服于苏修",其出色表现得到了毛泽东的充分肯定。"一场痛快的争论"1960年4月,列宁诞辰九十周年时,中国发表了《列宁主义万岁》《在列宁的革命旗帜下团结起来》等纪念文章,不指名地批评苏共领导人此前提出要在中国建立中苏共管的长波电台和共同潜艇舰队,以及中印武装冲突时发表袒护印度的声明等损害中国主权的事情。
- 高志中
- 关键词:中苏论战中共代表团国际共运史中苏关系苏共二十大个人迷信
- 从“中苏论战”到“中国道路”——《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评介
- 2016年
- 对"中苏论战"的探讨,长期以来是个敏感的话题。《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一书是探讨中苏论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得力之作,探讨"中苏论战"的缘起和实质,研究"中苏论战"对当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影响,指明"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具有鲜明时代性和显著创新性。
- 唐土红
- 关键词:中苏论战
- 在论战中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评《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
- 2016年
- 中苏论战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展示了一幅在中苏论战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图景,为世人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新的视野。中苏两党两国对社会主义的特征和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社会主义发展环境的不同理解是导致论战发生的主因,如何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怎样看待斯大林模式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论战的核心和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论战带给我们的珍贵启示。
- 何一成
- 关键词:中苏论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主因主题
- 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
- 本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力求对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间的关系进行全面评价和分析。从中...
- 陈立中著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关系史中苏关系
- 试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和领导人个人因素对中苏论战的影响
- 2015年
- 中苏论战是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中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场"双输"的历史悲剧。导致中苏论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和两国领导人个人因素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苏共不认同中国共产党的"三面红旗"并提出批评,中国共产党认为赫鲁晓夫的"物质刺激"是修正主义,这种分歧和所谓争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权问题交织在一起,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中苏两国都是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最高领导人个人因素对两党两国关系产生重大的影响。毛泽东认为赫鲁晓夫与自己不是一个层次的领导人,赫鲁晓夫把毛泽东看作是对其国际共运领袖地位的威胁,两个人的文化素质、个性、风格和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因素都对中苏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李明斌
- 关键词:中苏论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领导人分歧
相关作者
- 李明斌

- 作品数:43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宜春学院
- 研究主题:中苏论战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两制关系 苏共
- 陈立中

- 作品数:35被引量:75H指数:4
-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中苏论战 党际关系 社会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我党
- 何一成

- 作品数:43被引量:126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共产党 中苏论战 依法执政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 黄爱英

- 作品数:17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中苏论战 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共产党 视域
- 叶政

- 作品数:16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意识形态 中苏论战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中苏关系 主流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