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474篇“ 中药化学成分“的相关文章
一种中药化学成分肾毒性预测与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化学成分肾毒性预测与评价方法,基于计算毒理学技术构建对中药化学成分的肾毒性进行预测的模型,并将构建肾毒性预测模型与高内涵分析肾小球内皮细胞毒性评价相结合,实现对含有潜在肾毒性成分中药方剂进行预测与评...
李晗张广平宋玲高云航陈腾飞彭博侯红平张钟秀
真菌发酵对中药化学成分的转化及应用研究进展
2024年
真菌发酵可以使中药化学成分发生糖基化、羟基化、甲基化等多种化学反应,并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效率高、条件温和、选择性强、不污染环境、反应类型多等优势,但发酵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一直是个难题。该文概括了中药发酵技术及常用于发酵中药的真菌,综述了中药化学成分(黄酮、生物碱、甾体、萜类、醌类、苯丙素)的转化机制,并总结了真菌发酵中药常见菌种在中药成分转化中的应用,为后续合理利用真菌进行中药成分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赖晓微邓可众罗梦甜刘佳李楠熊英
关键词:真菌发酵中药化学成分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药化学成分及机制的研究概况被引量:3
2024年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目前老年人群中高发疾病之一,其病因涉及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胆碱能系统异常、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等多个致病因素与病理环节,但至今仍未阐明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也未找到特效治疗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中药化学成分在AD治疗中的潜力,因其多样性和复杂性,可能对AD的多个病理环节产生积极影响。研究者们从中药中分离得到众多有效成分,并经过现代理学研究证实了治疗AD的效果。该文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具有抗AD的中药化学成分主要有皂苷类(占31%)、黄酮类(占24%)、多糖类(占20%)、内酯类(占8%)、生物碱(7%)、酚类化合物(3%)及其他类化合物(7%)。其中人参皂苷、三七皂苷、淫羊藿黄酮、葛根素、黄芩素、五味子多糖、当归多糖、灵芝多糖、茯苓多糖、石杉碱甲、黄连素、穿心莲内酯、姜黄素、大黄素、天麻素等在抗AD方面研究较多,而其作用机制则涉及到AD发病机制的多个方面。该文综述中药化学成分抗AD的活性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为研发防治AD新提供参考。
杜正彩胡润华李瑞林郝二伟郝二伟邓家刚
关键词:中药化学成分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
一种快速预测中药化学成分毒性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药毒理检测,具体涉及一种快速预测中药化学成分毒性的方法我们在中药化学数据库、Pubchem数据库和TCMSP数据库中筛选搜集含有神经、肾、肝和心脏毒性的中药化合物数据,以3:1的比例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M...
吴旻章钲贤李家超王文洁张泽凯常海峰
中药化学成分抗糠秕马拉色菌活性筛选及协同抗菌作用
2024年
目的从30种常见非挥发性中药化学成分中筛选出对糠秕马拉色菌(Malassezia furfur,MF)抑制活性最强的两种化学成分,并对两者的协同抗菌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探究。方法采用管碟琼脂扩散法对30种中药单体化合物的MF抑制活性进行初筛;采用96孔板培养联合固体培养基接种法,测定活性最强两种单体化合物、酮康唑(KTZ)及吡啶硫酮锌(ZPT)的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及其联合应用之后的联合最低杀菌浓度(combined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CMBC),并计算联合杀菌指数(fraction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index,FBCI);采用结晶紫法测定活性成分对MF生物膜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活性成分对MF外观形态的影响;CCK-8法检测活性成分对人永生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细胞毒性。结果对MF抑制活性最强的两种化学成分分别为肉桂酸(CIN)和盐酸小檗碱(BER),在作用浓度为5.00 mg/mL时,两者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17±2.37)mm和(11.21±1.03)mm。各样品的MBC大小顺序为:BER(2500.00μg/mL)>CIN(156.25μg/mL)>ZPT(62.50μg/mL)>KTZ(7.81μg/mL)。FBCI试验结果表明:CIN和BER配伍,或者两者分别与KTZ或ZPT配伍,均具有协同杀菌的作用;CIN、BER、KTZ及ZPT相互配伍的CMBC分别为39.06、625.00、1.95、15.62μg/mL,FBCI均为0.5。各样品对MF生物膜抑制率的大小顺序为:CIN(93.08±1.15)%>KTZ(65.10±4.23)%>ZPT(43.00±2.81)%>BER(10.55±1.2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CIN组MF细胞结构完整,但是大部分菌体细胞壁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BER、KTZ及ZPT组MF细胞结构完整,但是大部分菌体整体皱缩,细胞壁表面凹凸不平、粗糙。各样品对HaCaT细胞毒性的大小顺序为:ZPT(IC 50<10.00μg/mL)>BER[IC 50=(27.83±0.66)μg/mL]>KTZ[IC 50=(28.22±0.14)μg/mL]>CIN(IC 50>200.00μg/mL)。结论CIN和BER具有协同抗MF的作用,它们分别与ZPT或KTZ联合应用也有协同抗MF作用;CIN的抗菌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生物膜相关;两者均�
黄燕黄燕韦志英李耀华农清栋李耀华农清栋
关键词:糠秕马拉色菌肉桂酸盐酸小檗碱协同抗菌作用
一种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装置
本发明涉及浸渍提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装置,包括浸渍罐、储液罐、循环泵、送料机构、搅拌机构、喷淋机构、浸渍桶、排料机构、排液阀和控制器。浸渍罐上部开设有送料机构;浸渍罐的顶部设置有喷淋机构;喷淋机构与第...
刘毅严俊陈慧芳操电群
离子色谱法在测定中药化学成分中的应用
2023年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高效固定相及高灵敏度检测器进行复杂样品分离分析的色谱方法。离子色谱法是近年新发展的高效液相色谱之一,具有分离效率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它能够实现对许多正、负离子的分离。离子色谱法发展十分迅速,能够高效分离无机和有机阴、阳离子,以及氨基酸、糖类等物质,目前已经在食品、能源、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离子色谱法在中药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离子色谱法在中药等杂体系的成分分离分析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姜涛陈国宁王保森
关键词:离子色谱法中药化学成分液相色谱法
中药化学成分对中医膏方制作影响的探讨被引量:1
2023年
中医膏方在临床领域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江苏中医膏方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等研究成果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其临床应用和制备工艺。中药化学成分是中医膏方发挥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但是关于它对膏方制作的影响尚缺乏研究报道。为此此文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制作经验,分析探讨三萜皂苷、多糖、脂肪油、挥发油、矿物质、微量元素、生物碱、有机酸、酚类等化学成分对膏方制作的影响,以影响制备工艺的先后顺序为前提逐一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成膏标准、炼蜜用量、细粉灭菌、口感评价等问题,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促进制备工艺的进一步完善,推动膏方事业的发展。
杨梦姬同超
关键词:中医膏方化学成分
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中的研究进展
2023年
随着液相色谱-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联用技术的发展,其已被广泛用于中药分析中。这项技术不仅提供了快速的色谱分离和较短的运行色谱时间,而且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有助于鉴定中药各种化合物的结构、分析中药作用机制。该文对近年来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分析、质量控制以及中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尤斯涵殷宏艳杨宋蕊刘家萌郭春燕
关键词:液质联用技术中药质量控制
刺梨与无籽刺梨果实中药化学成分及抗氧化物质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明确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与无籽刺梨(R.sterilis S.D.Shi)果实的次生代谢物中的中药化学成分及抗氧化物质并分析其间差异,促进刺梨与无籽刺梨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对刺梨2个基因型(Rr-3,Rr-5)及无籽刺梨(Rs)果实的次生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筛选鉴定并比较分析两类果实中的中药化学成分及抗氧化代谢物差异。【结果】2类果实中共检测到12类530种次生代谢物,31种仅在刺梨中检测到,4种仅在无籽刺梨中检测到;其中118种代谢物属于TCMSP登记的中药化学成分,而145种物质与抗氧化能力显著相关。差异代谢物比较分析发现,Rr-3与Rs间有272种差异代谢物,Rr-5与Rs间有242种差异代谢物;两个刺梨基因型与Rs有171种共有差异代谢物,其中111种物质在刺梨果实中含量更高,包括31种中药化学成分和8种抗氧化物质;无籽刺梨中有53种物质含量更高,其中包含10种中药化学成分。进一步的果实抗氧化能力分析发现,刺梨果实的DPPH、ABTS及FRAP等3种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无籽刺梨。【结论】刺梨果实较无籽刺梨具更强的中药活性及抗氧化能力,从而具有更高的医保健价值及功能食品开发潜力。
蒋兰兰鲁敏安华明
关键词:刺梨次生代谢物中药化学成分抗氧化物质

相关作者

雷蕾
作品数:88被引量:44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研究主题:中药 中药化学成分 关联规则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杨策
作品数:41被引量:13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研究主题:中药化学成分 中医药 中药 复杂网络 数据挖掘
张黎
作品数:33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研究主题:中医药 中药化学成分 亚健康 基础数据 数据库
杨秀伟
作品数:309被引量:3,579H指数:3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中药 化学成分研究 GC-MS分析 肠吸收
吴玲芳
作品数:71被引量:305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鞣质 藏药 中药 丹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