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0篇“ 中西医比较“的相关文章
- 中西医比较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 2022年
- 基于中、西医两种医学模式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特点,探讨开设中西医比较史课程的实践效果,以期为医学专业学生的中西医结合思维创新提供参考。将中西医比较史课程设置为专业选修课,大二至大四年级中医专业学生自主选修,过程性评价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学生可系统化地学习中西医在理论基础、知识构架、研究对象、概念属性、防病治病、中药西药等方面存在的异同和联系,加深对中医、西医的理解能力,减轻学习过程中的难度。中西医比较史课程的开设非常有必要,有助于医学生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寻找新的支撑点和可行性。
- 张颖张丽刘媛于斌毕研蒙孙冰
- 清末民初鼠疫防治中的中西医比较
- 2020年
- 围绕清末民初鼠疫防治,中西医之间出现了一定的对抗局面。尽管中医在对鼠疫的治疗中显现出疗效的优势,但在抗生素发明之前,对待鼠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隔离来切断人与人之间传染的链条,而这正是西医防疫的优势所在。论争的直接后果是政府基本采用西方的公共卫生体制,传统中医在多种合力的作用下,基本失去了在国家卫生领域中的话语权。
- 于力群
- 关键词:清末民初鼠疫中西医比较
-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脾脏的中西医比较研究被引量:9
- 2020年
- 在现代高等中医教育中,要求学生除了学习相应中医课程外还要同时学习西医的部分课程,在同时学习这2个医学体系的内容时比较容易出现一些困惑或混淆。笔者将从五脏差异原因、五脏的解剖形态及五脏生理功能这三方面进行中医五脏和西医五脏的比较分析,帮助中医学生清晰明白的区分中医和西医中五脏的联系与区别,本篇笔者将对脾脏进行阐述。笔者以“脾脏”“中医基础”及“中西医比较”为主题,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和万方(Wanfang)、pubmed等数据库,手动检索了《中医基础理论》《免疫学》和《系统解剖学》等规划教材,从而总结分析中西医脾脏的异同点。
- 赵佳翟伟杨佳璇仝苗苗
-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
- 源于“肝生于左”探讨肝的中西医比较被引量:2
- 2019年
- “肝生于左”出自《素问·刺禁论》。通过查阅文献,并在有关《黄帝内经》原文中寻求论证,说明“肝生于左”是指肝气生发于左,但少数学者认为是指肝脏位于膈下,在肺脏的下端。关于肝的中西医比较,在解剖学方面,中医发展早,西医研究层次更深入,目前中医已吸纳西医肝脏解剖学。在功能方面肝可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中西医看法一致;防止出血、分泌胆汁和促进消化看似是中西医的共识,而本质上是不同的;与西医完全不同的是,中医认为肝可促进血和津液的运行、调节男女生殖功能和调畅情志功能,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这与肝疏泄功能有关。造成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西医医学观的不同,中医以“司外揣内”“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学说等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在原始解剖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其所不具备的功能性的内容;西医则注重在实验测定的基础上研究其组成结构功能,描述器官本身功能。临床上应知中西医之肝的本质上的差异,不可简单类比;也需知其联系,科学的结合。对于中学西、西学中的初学者在对脏腑、气血、津液等认识方面难免会有所混淆和迷茫,该文的目的不仅仅是探讨“肝生于左”和肝的中西医比较,以期解惑,更是愿可以抛砖引玉,引发读者思考中西医对脏腑、气血、津液等认识的差异和联系,这样利于中西医有机的结合,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 刘文志陈斌曾汝芝
- 关键词:肝生于左中西医比较
- 斑秃发病机制的中西医比较与探析被引量:6
- 2019年
- 随着对斑秃研究的深入,中、西医认知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交融和共通。本文主要从先天禀赋与遗传易感基因、肾虚与维生素D缺乏、肝失疏泄与HPA轴异常几个方面比较和探讨中、西医对斑秃发病机制存在的较相似认识。现代科学发现能够在一定程度阐释中医理论的客观本质规律,中医理论能够指导西医研究为课题开展提供新思路。中、西医观点的比较和探讨有助于更加深刻和全面认识疾病及其防治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 谢珊管连城杨凡陈泽宇陈云志
- 关键词:斑秃发病机制中西医
- 基于形态特征预测疾病的中西医比较
- 万雪娇
- 中医存废争论下的中西医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中医存废争论历时百年之久,在当代中医存废再起波澜。本文从中医存废争论、中西医理论体系及中医发展方向、中西医结合等三方面简要论述,从不同角度、视野来认识、看待两门医学。
- 程绍民熊微喻松仁孙悦季翔郭建
- 中西医比较的现象学解释被引量:16
- 2016年
- 运用现象学讨论了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比较中的几个基本哲学问题,认为中西医面对的是相同的人体和疾病世界,但各自对现象却有不同的把握方式。真理的标准是与主体"此在"的存在方式和认识活动的意向性密切关联的,用一种科学文化的标准衡量或评价另一种科学文化现象未必合适。同时指出,人有多种可能的存在方式,因此,与人相关的真理也并非只有一种。中医理论隐喻的言说方式既可能带来无穷无尽的纷争,但也意味着有多种揭示真理的路径和可能的逻辑世界。
- 邱鸿钟
- 关键词:中医中西医比较现象学
- 《康复疗法学》中西医比较教学的探索研究——针灸推拿学(康复方向)专业
- 本研究通过对现代医疗背景的描述和针灸推拿学(康复方向)专业的分析,探寻适合于针灸推拿学(康复方向)专业学习《康复疗法学》的教学方法。《康复疗法学》是康复医学专业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课程,对于针灸推拿学(康复方向)专业...
- 刘君邢海娇薛平聚陈子龙孙东云
- 关键词:康复医学
- 文献传递
- 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哮喘的中西医比较被引量:5
- 2016年
- 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内外病邪犯肺导致肺气上逆是咳嗽的主要病机;西医认为内外环境中任何病理性因素基于神经或免疫机制都可引起咳嗽。中医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仍然属于外感咳嗽范围,外邪主要是风、寒、湿、燥,但正虚贯穿始终,主要是肺脾气虚;哮喘必有肺脾气虚,痰浊伏肺是哮喘频繁发作的直接病理前提,是宿根。西医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和哮喘的发病机制一样,是持续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构,病位前者是大气道,后者是小气道。西医治疗咳嗽是抗感染、祛痰等对因治疗和止咳等对症治疗,治疗CVA、CA是抗过敏、抑制炎症、扩管、止咳等对症治疗,及抗感染、祛痰等针对诱发因素对因、对症治疗。中医对三者的治疗基本思路是扶正祛邪,是从本质上纠正其病理状态,而不仅仅是抑制症状,最终远期疗效更优良,复发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显著降低。
- 梁启军祝慧芳杨光华
- 关键词: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哮喘中西医比较
相关作者
- 邱鸿钟

- 作品数:265被引量:1,671H指数:19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中医 中医药 现象学 中医学 心理
- 祝世讷

- 作品数:71被引量:37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中医 中医学 中医现代化 中西医结合 中药
- 薛平聚

- 作品数:8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中医学院
- 研究主题:疗效 康复医学 康复 中西医比较 针灸推拿学
- 张春月

- 作品数:9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 研究主题:中医药 跨文化交流 中西医比较 中医 TWITTER
- 张启明

- 作品数:200被引量:1,288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
- 研究主题:中医 中医诊断 症状单元 症状 LOGISTIC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