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121篇“ 中西文化交流“的相关文章
爱言古典语文学 拉丁语在国 另一种中西文化交流史古典语文在
本书叙述拉丁语在国的发展史,包括早期的拉丁语碑文、明末清初的出版物、早期留学生和学习拉丁语的国文人、在华的拉丁语图书馆和学校以及拉丁语在21世纪的新发展等。拉丁语在国的来龙去脉也反映出国和欧洲文化交流史和多面的...
(奥)雷立柏作
贸易扩展与19世纪前期中西文化交流
2024年
自16世纪叶起,中西文化交流已经历5个世纪。这一过程对西双方产生了深刻影响。西交流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文化交流与商业交往密切相连。物质的相互流动是不同的区域、国家或文明进行交往的重要形式,西贸易即为东西方物质文明的互动。而本文所说的“文化交流”,则以较狭义的精神文明交流为主要内涵。本文着重讨论19世纪前期西精神文明交流如何为物质文明交流所驱动,二者的相互影响如何塑造了西关系的整体面貌。
吴义雄
关键词:中西文化交流中西交流商业交往中西关系精神文明中西贸易
中西文化交流的误读反思
2024年
西文化交流存在屏障是不争的事实,西方眼国的镜像变形是西方出于自身利益而引发的误读,这既 是文化差异的结果,也是西方轴心基准下的文化霸权心态反映。国在现代语境应增加主体意识,充分实现自我言说。
陈顺江
关键词:中西文化交流文化误读
《声色画报》与中西文化交流
2024年
《声色画报》是1935年9月在上海创办的一份英文双语综合性杂志,旨在促进中西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该杂志不仅在当时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其蕴含的中西文化交流观和出版理念在今天仍有启发性的现实意义。
刘琳
关键词:邵洵美中西文化交流
开辟中西文化交流新领域 提升华武术国际影响力——国武术代表团访美五十周年纪念庆典启动
2024年
2024年6月16日,“国武术代表团访美五十周年纪念庆典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梅地亚心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领导、嘉宾,以及武术界同仁60余人出席此次活动。北京市武术协会主席杜德平主持启动仪式。此次活动旨在追忆美武术交流历史,传承武术精神,弘扬武学文化,探析武术在服务美大国外交和文明交流的独特作用,推动武术在国际国内的传播。
刘永福韩峰
关键词:中西文化交流中华武术武术界武术精神武术协会
清朝前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及其影响
2024年
清朝前期,以传教士为媒介的中西文化交流呈现出双向互动的特点。一方面,传教士们积极引入西方科技文化,促进了国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传教士们也向欧洲系统介绍了文化,引发了欧洲对国的浓厚兴趣。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具有平等互惠的性质,但随着康、乾时期文化交流的深入,双方在礼仪、宗教等问题上的矛盾逐渐显现,最终导致了文化交流断。通过考察这一历史进程,可为当代中西文化交流提供重要启示。
张皓然
关键词:中西文化交流清朝前期天文历法传教士双向互动历史进程
西班牙传教士高母羡与中西文化交流
2024年
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东西方两大文明和三个大陆之间相互碰撞、交融,组成了一幅壮美的历史画卷。在这股文明交汇的大潮,一些从西班牙来到国或在东南亚华人聚居区的传教士成为文化交流的先驱者。高母羡是一位不曾来过国内地,却与文化结下不解之缘的西班牙传教士。他对文化西方世界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通过最新公开的原始资料和学界的研究成果,就他对文化传播的贡献作探讨性研究。
陶陶
关键词:中国文化中西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视域下从唐代文物看中西文化交流
2024年
古丝绸之路绵延数千里,自唐以来,出土文物精品不断,在唐代宏大而丰富的文化体系之下,中西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文章以“一带一路”为研究视角,以唐代文物为具体研究对象,以阐释古代丝绸之路上体现文化和思想交流的文物魅力为目的,以案例分析法分别对金银器、陶瓷器、玉石器、琉璃器类文物进行概况梳理,旨在从“一带一路”视角发掘唐代文物之美。
崔超华梁曌
关键词: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遗产:新名词视角的考察
2024年
由于明清之际是近代国许多新名词的最初起点,同晚清民初时期有着极为密切的整体性关联,它牵涉到不少近代新名词的创生时间、形成方式和产出地等问题,并体现西日互动的复杂性,故我们的考察,不得不从明清之际开始,延至鸦片战争以前。新名词大量出现于明末清初的国,主要是西方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传播西学的结果,是两种古老的异质文明直接交流碰撞的产物。而创译新名词的主体除了通晓汉文的西方传教士罗明坚、利玛窦、艾儒略、高一志、汤若望、南怀仁等之外,往往离不开国官员和士大夫如徐光启、李之藻、王征等人的帮助与配合,通常都是他们双方合作的结果。
黄兴涛
关键词:西方传教士中西文化交流天主教传教士李之藻南怀仁艾儒略
陆象山“心同理同”说及其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启示
2024年
陆象山的“心同理同”说最早见于《杂说》,其根源可以追溯至儒家学说的“心”“理”思想,主要内容涵盖了“心”“同”“圣人”和“异”四个方面。陆象山的“心同理同”说以心为本,高扬主体的自主性,将理纳入心之,强调心与理同一;同时,他的“心同理同”说以圣人为前提条件,并强调时空差异。坚持文化主体性、坚持“求同存异”、积极寻求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陆象山“心同理同”说对当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启示。
彭坚夏妍
关键词:中西文化交流

相关作者

张西平
作品数:158被引量:658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
研究主题:汉学研究 海外汉学 中国文化 汉学 耶稣会士
龚缨晏
作品数:101被引量:262H指数:9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研究主题:海上丝绸之路 利玛窦 世界地图 地图 中西文化交流
霍巍
作品数:187被引量:879H指数:1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西藏考古 丝绸之路 考古 中外文化交流 考古发现
谭树林
作品数:42被引量:169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马礼逊 文化交流 基督教 中西文化交流 传教士
吴莉苇
作品数:21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研究主题:耶稣会士 礼仪之争 文化交流 传教士 地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