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5篇“ 中间阶级“的相关文章
- 马克思恩格斯的“中间阶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 2022年
-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笔触下,中间阶级是其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他们曾多次论述这一阶级,厘定了其概念,描绘了其特征,预测了其命运,为无产阶级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准备了条件。在新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下,学习、理解这一理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而且也为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社会主义社会的阶层状况提供了理论基准和方法论启迪,有助于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适应力。
- 部凡
- 关键词:恩格斯中间阶级
- 赖特对马克思中间阶级思想发展的研究
-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阶级理论以生产资料占有作为阶级划分的核心因素,同时也纳入阶级意识作为阶级划分的考量。在他们的阶级图谱中,除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还存在一个摇摆的中间阶级。这个中间阶级最早被认为是农民、小手工业者等;而随着...
- 张潇月
- 关键词:中间阶级阶级分析
- 价值与局限 ——赖特的中间阶级理论研究及其再评析
- 由两大阶级组成资本主义的简单阶级构图,与对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中处于构图“中间”的特定阶级角色描述之间的断裂问题,以及由此产生大量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地位构成挑战的多种质疑性言论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者来说都是长期存在的。赖特...
- 解梦丹
- 关键词:中间阶级剥削
- 马克思恩格斯的“中间阶级”思想研究
- 阶级社会中所包含的社会群体都不仅有单一对立的两大基本阶级,还包含介于两大基本阶级之间的“中间阶级”群体。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对社会生活观察的基础上注意到了这一群体的存在及其重要性,形成了他们的“中间阶级”思想。 马克思恩...
- 龙子瑶
- 关键词:恩格斯无产阶级革命阶级斗争
- 文献传递
- 马克思恩格斯“中间阶级”理论的发展演进及其当代价值
- 马克思、恩格斯多次论述中间阶级,对这一阶级的构成及其政治作用进行分析,为无产阶级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准备了条件。随着时代背景的转变,马克思恩格斯“中间阶级”理论既在传统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的实践...
- 部凡
- 关键词:阶级中间阶级
- 文献传递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中间阶级理论探析被引量:3
- 2019年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按照经济地位以及"左、中、右"的革命立场,创新出了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和动员农民阶级的两个层面的"中间阶级"理论。尽管随着中国革命局势的变化发展,中间阶级的外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历史时期有所调整,但其始终聚焦于中国城乡社会中的民族资本主义势力——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农阶级。作为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中间阶级"理论体现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具体运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彰显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间阶级理论的本质特征。
- 张若云苏志宏
-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间阶级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民族资产阶级富农
- 赖特关于“中间阶级”发展趋势的两种假说
- 2017年
- 赖特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级发展趋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假说"和"后工业社会理论假说",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马克思主义"两极分化"的阶级结构假说有误的结论。赖特忽视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两种模式理论,并误认为他们对"中间阶级"的关注不足。事实上,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深入,中间阶级在人数和种类上皆会增加。由此从理论前提上推翻了赖特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中间阶级发展趋势预测的假说。
- 骆夷
- 关键词:中间阶级分析马克思主义
- 赖特的中间阶级理论研究
- 埃里克·欧林·赖特作为当代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国际知名的阶级理论专家、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继承了马克思中间阶级思想的核心理念,借鉴了罗默的剥削观点,从微观视域入手,运用社会学的经验分析方式对当代逐渐壮大的新中...
- 李胤
- 关键词: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 赖特的剥削与中间阶级理论评析被引量:1
- 2015年
- 赖特1有取舍地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思想与罗默2的剥削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剥削理论。为了解决"中间阶级"的"矛盾定位"问题,他采用三重剥削维度,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进行定位分类。这是一种阶级与阶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也是他试图将马克思和韦伯两种理论传统结合起来的产物。赖特的尝试出现了逻辑矛盾,呈现出思想的不彻底性,然而这些纰漏也不能抹杀赖特独树一帜的阶级思想在当代阶级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 骆夷
- 关键词:阶级中间阶级剥削
- 赖特的“新中间阶级”理论:辨析与启示被引量:1
- 2015年
- 赖特在修正罗默阶级与剥削理论基础上,以劳动力、生产资料、组织资产和技术资产四大生产要素为基础进行剥削和阶级分析,以占有和支配关系为标准将"新中间阶级"界定为"矛盾的阶级定位"。依据马克思的阶级概念,基于技术资产的剥削范畴难以成立,以"支配"为标准的阶级分析也不充分。所谓的"新中间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处于受雇佣地位,其主体展现了工人阶级的当代发展和社会作用的提升。赖特以剥削为核心的阶级概念虽不够全面,但基于多元剥削的阶级分析方法,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对我国社会阶级阶层分析亦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糜海波
- 关键词:辨析
相关作者
- 吕梁山

- 作品数:40被引量:50H指数:3
-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
- 研究主题:阶级 马克思主义 阶级关系 中间阶级 道德
- 赵磊

- 作品数:187被引量:691H指数:13
-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
-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收入分配 市场经济 方法论 劳动价值论
- 宋丽丹

- 作品数:22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 研究主题: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西方社会 共产党 新自由主义
- 郝立新

- 作品数:174被引量:759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史为磊

- 作品数:48被引量:11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等收入阶层 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