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818篇“ 临床病理学特点“的相关文章
探讨137例颅内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并文献复习
2025年
目的探讨颅内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37例颅内脑膜瘤病例行常规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并随访;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该类病变形态学丰富多样,多数病例为WHOⅠ级;其中部分病例可见少数异型性明显的细胞、片状坏死区及颅骨侵犯等,且有复发的可能。肿瘤细胞在PCK、Vim和EMA均表达阳性;Ki-67增殖指数随着肿瘤级别增高,为2%~35%;p53在少部分WHOⅠ级和高级别病变中呈弥漫阳性表达;SOX2在高级别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ER-α36在部分病例中呈强阳性表达。45例术后建立随访,结果为8例复发,7例死亡。结论脑膜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绝大多数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但其中部分病例具有侵袭性潜能和复发倾向的生物学行为;免疫组织化学指标p53、Ki-67和SOX2联合检测可帮助筛选出这类病例,并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帮助。ER-α36蛋白在部分脑膜瘤病例中呈阳性表达,可为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黄萱李艳陈琼霞陈莹镇鸿燕
关键词:脑膜瘤免疫组织化学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fumarate hydratase-deficient uterine leiomyoma,FH-DUL)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确诊的FH-DUL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形态学特点,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和鉴别诊断,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FH-DUL患者临床上与一般子宫平滑肌瘤无异,光镜下观察组织散在分布血管外皮瘤样血管,间质呈肺泡状水肿,局灶或弥漫分布奇异型细胞、细胞质内嗜酸性小球、嗜酸性大核仁及核周空晕。免疫化学染色:FH表达缺失,2SC阳性,Ki-67阳性指数1%~3%。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患者未见复发且无疾病进展证据。结论:FH-DUL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与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肿瘤(smooth muscle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均有重叠,镜下易相互混淆。肿瘤组织中鹿角样血管、疏松水肿区、胞质内嗜酸性小球等是该肿瘤的重要组织学特征,对FH-DUL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必要时行FH基因检测以辅助诊断。
李静罗甜李娟于静盖秩舶
关键词:平滑肌肿瘤
胆囊隆起性病变超声造影特征与临床病理学特点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胆囊隆起性病变超声造影特征与临床病理学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疑似胆囊隆起样病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特征及超声造影对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临床病理学特点、超声造影特征与胆囊隆起样病变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胆囊隆起样病变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胆囊隆起性病变在增强程度、动脉期血管分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致性分析证实,超声造影评估胆囊隆起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6.43%,特异度为87.50%,准确率为91.67%,阳性预测值为87.10%,阴性预测值为96.55%,Kappa值为0.728。胆囊隆起性病变直径≤10 mm者占41.67%(25/60),显著高于胆囊隆起性病变直径>10 mm者[8.3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动脉期血管分型为点状型、分支血管型、病变直径与胆囊隆起性病变形成均呈正相关(r=0.714、0.726、0.733、0.72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动脉期血管分型为点状型、分支血管型、病变直径是胆囊隆起性病变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动脉期血管分型为点状型、分支血管型,病变直径是胆囊隆起性病变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胆囊隆起性病变形成的提示因素,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赵忻刘玉平郭永鹤张二轲张二轲
关键词:胆囊隆起样病变超声造影临床病理学
胃血管球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治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GGT)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对其进行预后分析,以期提高对GGT的认识。方法收集2007-12-01-2022-10-31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20例GG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1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开腹组(5例)、腹腔镜组(10例)和内镜组(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法检测相关抗体表达。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结果20例GGT患者肿瘤直径0.30cm~8.00cm,平均直径(2.54±1.63)cm。19例肿瘤细胞为小圆细胞,1例为梭形细胞。患者均行IHC,均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7例患者伴有单一临床症状(上腹部疼痛3例、腹胀3例、便血1例),7例合并多个症状,6例无临床症状。5例患者行开腹胃部肿物切除术;10例腹腔镜组患者中6例行腹腔镜下胃部肿物切除术,4例行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内镜组5例行内镜黏膜下肿物剥除术。内镜组、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分别为(2.00±0.71)、(3.60±1.34)和(4.10±1.97)d;术后平均排便时间分别为(3.20±0.84)、(5.80±0.84)和(5.40±1.35)d。内镜组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内镜组vs开腹组:P=0.013;内镜组vs腹腔镜组:P=0.004)和排便时间(内镜组vs开腹组:P=0.001;内镜组vs腹腔镜组:P=0.002)均短于开腹组及腹腔镜组。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73和0.294。随访2~183个月,2例失访,1例确诊胃贲门腺癌,17例无胃肠道不适症状。截至随访结束患者均生存。结论GGT最终确诊需组织病理学检查,IHC可以用来鉴别诊断。开腹切除、腹腔镜切除和内镜下切除均是可以选择的手术方式。GGT经过切除术后,总体预后较好。
卢婷婷张淦董晓宇陈志达刘怡郗洪庆
关键词:胃血管球瘤临床病理学内镜治疗免疫组化染色
ΔNp63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点回顾分析
2023年
探讨ΔNp63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甲乳外科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255例女性原发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免疫组化测定的ΔNp63蛋白表达情况,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BMI、肿块直径、淋巴结受累情况、TNM分期、Ki-67等。ΔNp63阳性乳腺癌患者占比13.33%。与阴性组相比,阳性组发病年龄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率高(P<0.05)。两组肿块大小、BMI及Ki-67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ΔNp63阳性与乳腺癌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ΔNp63阳性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轻,肿瘤组织学分级高,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李瑞青李妲陈洁静
关键词:乳腺肿瘤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的Meta分析
目的:子宫内膜癌是发达国家诊断出的最常见的妇科癌症,并且发病率正上升。子宫内膜癌有几种不同的组织类型,其中子宫内膜样癌最常见,浆液性癌和透明细胞癌在其次。组织学亚型和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如分期、肿瘤分级、有无淋巴血管间隙侵...
崔若洋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病理特征META分析
MMR缺陷型子宫内膜癌变异位点检测及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相关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情况、微卫星状态及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发现与MMR相关的高频突变基因及MMR基因新的突变位点,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寻找有效新靶点,指导临床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方法:选取2014...
苏延军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分子分型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及研究新进展
2022年
三阴性乳腺癌为临床中十分特殊的乳腺癌亚型,以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阴性为主要特征。此类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普遍较高,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强、预后差,使其成为困扰临床的棘手问题之一。近年来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加态势,使其临床病理学特点的研究备受医学界的重视。本文在获取近三年已有临床研究后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其研究内容进行梳理,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分子分型与分子特征三方面内容予以总结,以丰富现有研究体系内容并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与帮助。
陈瑜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病理学特点分子分型分子特征
肺原发涎腺型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分析
背景与目的  肺原发涎腺型肿瘤(primarypulmonarysalivarygland-typetumors,PSGT),是一组发生在肺部的罕见肿瘤,2021版WHO肺部肿瘤分类中,肺原发的涎腺型肿瘤包括:多形性腺瘤...
李韵霏
关键词:病理学特点
胃肠道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 探讨分析胃肠道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间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胃肠道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就诊的50例非胃肠道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50例胃肠道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占比50.00%;好发于回盲部、回肠、升结肠、直肠、乙状结肠,占比依次为54.00%、42.00%、36.00%、36.00%、28.00%;以多发性黏膜息肉样病变40.00%多见,死亡16例(32.00%)。年龄>60岁、伴有脾脏肿大的胃肠道套细胞淋巴瘤死亡率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浅表淋巴结侵犯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肠道套细胞淋巴瘤主要表现为腹痛等,多发于结直肠,浅表淋巴结侵犯相对更多,以多发性黏膜息肉样病变多见,年龄>60岁、伴有脾脏肿大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王建彭芳王志孙雪骐
关键词:胃肠道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点预后

相关作者

张毅
作品数:195被引量:405H指数:13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超声诊断 超声 临床病理学 三阴性乳腺癌 梗阻性病变
王正滨
作品数:367被引量:683H指数:13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超声 超声检查 超声诊断 超声显像 触诊
林锦镛
作品数:164被引量:343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研究主题:眼肿瘤 临床病理学分析 眼眶 临床病理学特点 病理学
李玉军
作品数:249被引量:980H指数:15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胰腺肿瘤 预后 肾肿瘤 胰腺癌
袁梅
作品数:78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超声 超声诊断 甲状腺结节 三阴性乳腺癌 超声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