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633篇“ 临床病理表现“的相关文章
- 乳腺增生性外毛根鞘瘤一例临床病理表现
- 2025年
- 该文对乳腺增生性外毛根鞘瘤一例临床病理表现进行报道。
- 刘家亮李春森张云香
- 关键词:乳腺皮肤附属器临床病理表现
- 不同侵袭程度原发性肺淋巴上皮样癌的CT特征及临床病理表现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不同侵袭程度的原发性肺淋巴上皮样癌(pLELC)的影像特征及临床病理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经病理证实的pLELC患者的术前CT影像表现、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其中88例行胸部CT增强检查。结果:103例pLELC患者按侵袭程度分为可切除组(Ⅰ~ⅢA期,62例),晚期不可切除组(ⅢB~Ⅳ期,41例)。影像上,可切除组常表现周围型(58/62,93.5%),多数近中线结构(33/62,53.2%),病灶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37/62,59.7%),伴局部“晕征”(41/62,66.1%),且多数与胸膜关系密切(47/62,75.8%);而不可切除的组中央型及周围型差异不明显(20 vs.21),多数近中线结构(38/41,92.7%),易累及胸膜(35/41,85.4%)、出现血管漂浮/包埋(34/41,82.9%),多数存在分叶(28/41,68.3%)、阻塞性炎症(34/41,82.9%)、邻近支气管累及(26/41,63.4%)及淋巴结增大/转移(37/41,90.2%)。结论:可切除原发性肺淋巴上皮样癌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近中线结构、圆形或类圆形,伴“晕征”并与胸膜关系密切时有一定提示意义,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但随着分期的进展,病灶易向中线结构、胸膜及淋巴结侵犯,并可表现出血管漂浮/包埋、分叶及邻近支气管受累等恶性征象。
- 黄鑫坤罗纯肖妮徐志锋潘爱珍高明勇
- 关键词:肺肿瘤
-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肾损伤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肾脏损伤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预后,为预防其发生发展提供依据。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的HSCT术后出现肾脏损伤,并行肾穿刺活检的所有患者临床及肾穿刺病理资料,电话随访其预后,分析此26例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点、肾脏病理及预后,分析肾脏损伤的临床表型及临床与病理的对应关系,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HSCT后肾脏损伤临床表现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为主(69.2%,18/26),以CKD为临床表现的患者中半相合移植患者比例更高(13/18),且更多合并肾外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表现(11/18)。病理类型以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肾损伤最多见(61.5%,16/26)。有6例患者肾脏恢复至基线状态,肾脏2年存活率为95.7%(22/23),肾脏5年存活率为87.5%(14/16)。综上,HSCT后肾脏损伤的临床表现以CKD为主,病理类型以TMA最多见,远期预后良好。
- 黄红许戎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肾脏损伤肾脏病理
- 原发性肺浸润性黏液腺癌的CT征象与临床病理表现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浸润性黏液腺癌(PIMA)的CT征象和相关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00例PIMA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根据CT表现将PIMA患者分为结节肿块型组194例,肺炎型组106例。比较2组的CT征象、临床特征及病理学表现。结果:2组的年龄、发热、咳嗽、咳痰、最大径、病灶分布、磨玻璃征、空气支气管征、含气腔隙、分叶征、边界模糊、叶间裂膨隆、卫星灶、淋巴结肿大、胸膜相贴征、胸腔积液、胸膜增厚、无强化低密度区、强化程度和血管造影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其他临床表现和胸膜牵拉、毛刺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病理特征为柱状、杯状肿瘤细胞,以附壁型生长为主,分泌大量黏蛋白,使得胞质及肺泡内充满黏液,胞核位于基底部。结论:结节肿块型与肺炎型PIMA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与CT表现。CT表现能较好地反映其病理学基础,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早期识别、诊断PIMA。
- 朱宝森刘洋于鑫鑫张帅黄勇聂佩邓艳崔瑾李莎王锡明王琨
- 关键词:肺腺癌黏液腺癌
-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与导管原位癌的X线与临床病理表现比较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比较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与导管原位癌(DCIS)的X线与临床病理表现。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M及DCIS患者95例,患者术前均接受乳腺X摄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X线与临床病理表现。结果 95例患者中,DCISM患者为27例,DCIS患者为68例。两组患者乳腺X线摄影比较,DCIS与DCISM患者X线钙化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变类型、有无钙化及钙化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团簇状钙化多见于DCIS(39.71%),而区域性钙化在DCISM中更普遍(40.74%)。另外两组患者发病年龄、病变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淋巴结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DCISM中乳腺X线摄影较多表现为钙化性病变及区域性钙化,ER、PR、淋巴结阳性更为常见。
- 徐嘉学王和平舒皎洁何慧
- 关键词:导管原位癌临床病理表现
- IgA肾病足突宽度与临床病理表现及疗效的关系
- 目的 IgA肾病(immunoglobulinAnepropathy,IgAN)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诊断的金标准是肾活检中显性或共显性IgA染色。新近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足细胞损伤是IgAN发生发展的关键...
- 郑燕玲
- 关键词:IGA肾病病理表现激素羟氯喹
- miR-193b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及其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研究miR-193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探讨其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紫杉醇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检测6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93b的表达水平,以6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探讨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设计miR-193bsiRNA及miR-193b利用脂质体2000转染入细胞内,并通过real-timePCR检测其转染效率,利用MTT法体外划痕实验验证miR-193b联合紫杉醇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力,利用生物信息学、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miR-193b是否调节子宫内膜癌细胞Mcl-1的表达。构建Mcl-1真核表达载体,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cl-1表达载体转染对miR-193b联合紫杉醇治疗子宫内膜癌疗效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较,miR-193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下调(P<0.05)。不同临床肿瘤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子宫内膜癌患者miR-193b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淋巴转移、脉管侵袭、远处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93b的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93b联合紫杉醇治疗组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杀伤效力显著高于紫杉醇单治疗组。miR-193b转染后,子宫内膜癌细胞Mcl-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miR-193b联合紫杉醇在Mcl-1表达载体转染后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低于未转染Mcl-1表达载体的miR-193b联合紫杉醇治疗组。结论 miR-193b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侵袭能力密切相关,且miR-193b可通过靶向于Mcl-1增强紫杉醇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杀伤效力。
- 陈晨晨彭存旭吕艳华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病理表现紫杉醇MCL-1
- 重复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患儿的临床病理表现
- 2022年
- 目的探讨重复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患儿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经重复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FSGS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和分析患儿临床表现特征、两次肾活检病理类型及治疗反应。结果共34例原发性FSGS患儿入选本研究,男性22例,女性12例,首次肾活检中位年龄14岁(1~18岁),重复肾活检中位间隔时间6个月(1~151个月)。31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其中22例伴有镜下血尿,4例血肌酐升高;余3例中,2例表现为血尿、蛋白尿,1例表现为蛋白尿。首次肾活检时有16例患儿诊断为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14例诊断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诊断为IgA肾病,2例诊断为IgM肾病。34例患儿均表现为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差。首次肾活检部分患儿肾脏病理表现为球囊粘连(2/34)、袢足细胞附着减少(2/34)、外周袢向尿极延伸(2/34)、肾小管反流(4/34)、毛细血管腔内血栓形成(2/34)及IgM沉积(12/34)。结论FSGS发病初期临床病理表现不典型,易漏诊,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差。肾脏病理表现为球囊粘连、袢足细胞附着减少、外周袢向尿极延伸、肾小管反流、毛细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及IgM沉积的患儿需加强随访,必要时行重复肾活检,明确FSGS诊断。
- 张志强彭映潮贾丽丽高春林夏正坤
- 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图特征及临床病理表现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临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层分为三组,即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均经病理学诊断,并接受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比较肿块常规超声检查结果(如形态、边界、边缘、边缘毛刺、高回声晕环等)、血流信号分级情况、RI值、腋窝淋巴结情况、病理分型、肿块直径及TNM病理分型。结果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患者胸部肿块的形态、边界、边缘、后方回声及微钙化灶存在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边缘毛刺征、肿块周围有高回声晕环病例均高于中年组、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流信号分级、RI值分布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的腋窝淋巴结异常肿大病例明显多于中年组、老年组,差异显著(P<0.05)。三组患者肿瘤类型均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分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肿块最大直径>2 cm的患者例数及TNM病理分型中T3+T4例数均明显多于中年组、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而言,青年乳腺癌的侵袭能力更强、恶性程度更高,有明显的毛刺征、高回声晕环、腋窝淋巴结转移等恶性征象。
- 马旭刘娅
- 关键词:乳腺癌超声病理表现年龄段
- 皮肤基底细胞癌与毛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鉴别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与毛母细胞瘤(TB)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鉴别情况。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9年2月于我院进行诊断并治疗的40例BCC患者和12例TB患者为观察对象。取所有患者的标本样品,经4%中性甲醛固定后,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然后行HE染色。观察TB、BCC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分析情况。结果:TB位于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其边界清晰,和表皮无连接,由实性毛母细胞团组成。上皮细胞表现为强嗜碱性,大小一致,部分会相互重叠;瘤细胞表现为实性团块、片状分布。BCC和表皮基底部连接,表现为浸润性生长,周边癌细胞表现为栅栏状排列,其周围间质疏松,癌巢和间质之间,有明显的收缩裂隙,在间质间能够看到黏液变性,能够观察到核分裂,观察不到毛乳头和毛球结构。TB和BCC患者在CK20、bcl-2、AR、CD10、Ki-67方面有一定的区别。结论:BCC和TB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有一定的差异,结合两种方法有助于区分二者,辅助临床诊断。
- 胡亚玲张夏琳韩柯柯
- 关键词:皮肤基底细胞癌毛母细胞瘤病理表现免疫组化
相关作者
- 郑卓肇

- 作品数:148被引量:762H指数:14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肩关节 MRI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 敖英芳

- 作品数:555被引量:2,967H指数:2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断裂 前交叉韧带重建
- 王健全

- 作品数:144被引量:777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检查 髋关节 肩关节
- 于长隆

- 作品数:213被引量:1,553H指数:21
- 供职机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骨关节炎 关节软骨 膝关节
- 崔国庆

- 作品数:204被引量:1,305H指数:1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关节镜 肩关节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检查 肩袖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