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1篇“ 主动外排“的相关文章
大肠埃希菌主动外排泵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大肠埃希菌的主动外排系统是抗生素耐药性的主要机制。外排泵是将抗生素泵出体外的特定蛋白,通常细菌的外排泵系统可以排出不同化学性质的有毒物质,有助于病原菌抵御外界恶劣环境,但也增强了对临床抗菌药的抵抗力,使细菌发生多重耐药。外排泵是细胞输出药物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细胞获得抗微生物和肿瘤化疗耐药性的主要因素。因此,未来应集中于外排泵系统的识别和运输机制、外排泵的结构特点、不同类型外排泵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外排泵抑制剂体内外的研究,为探索药物识别和药物输出机制奠定基础。
闫向龙石艳春郑源强孙瑶孙颖栾艳淼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外排泵转运蛋白多重耐药
细菌药物主动外排系统在生物被膜耐药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21年
细菌生物被膜的产生使传统抗菌药物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清除,进而导致严重感染的复发和持续性感染,是人类目前面临的又一新的挑战。生物被膜细菌中由于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积累,促使药物主动外排系统相关基因表达明显增加,使外排泵转运多种不同类型的化合物能力增强,从而产生多重耐药表型,是引起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外排泵基因的表达对生物被膜细菌的生长和耐药性增强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生物被膜耐药的影响因素、药物主动外排系统参与生物被膜形成及其影响、外排泵抑制剂对生物被膜耐药的影响几个方面对细菌药物主动外排系统在生物被膜耐药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王清会凌保东
关键词:生物被膜细菌耐药
大肠杆菌耐药菌的体外诱导及主动外排基因acrA表达量的变化
2021年
为探讨大肠杆菌的体外诱导及主动外排基因acrA表达量的变化,首先对选定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培养,得到各大肠杆菌的0,5,10,15,20,25及30代菌,测定MIC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不同代数的主动外排基因acrA表达量均有变化。随着耐药性增加,大肠杆菌的主动外排基因acrA表达量也有所增加。以上结果表明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主动外排基因acrA的表达量有相关性。
付赛赛秦广利夏威风刘培培
关键词:大肠杆菌MRNA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
主动外排系统RND家族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我国是面临细菌耐药性威胁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所有耐药病原体中,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属细菌(ESKAPE)占医院感染的大多数,且耐药率持续增长[1]。根据2017年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数据表明革兰阴性菌检出率约占70%[2],其耐药性日趋严重。
王惠冯媛王崇刚
关键词:革兰阴性菌生理功能
AcrAB-TolC主动外排系统与猪源耐药大肠杆菌多重耐药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20年
以前期获得的25株猪源耐药大肠杆菌为试验菌株,采用药敏纸片法测定以上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庆大霉素等11种药物的敏感性,并分析其多重耐药表型;采用PCR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25株猪源大肠杆菌中AcrAB-TolC主动外排基因的携带率以及不同耐药数量的多重耐药菌株的外排泵基因arA和acrB的表达量,同时分析其主动外排调控基因marA、soxS、robA和acrR相对表达量的差异,从mRNA水平上探讨外排泵基因表达量和调控因子与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25株耐药大肠杆菌中acrA、acrB和tolC等3种主动外排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68.00%、72.00%和76.00%;acrA、acrB这2种主动外排基因以及调控基因marA和soxS的相对表达量和多重耐药的耐药谱数呈正相关,调控基因acrR的相对表达量和多重耐药的耐药谱数呈负相关;robA调控基因的表达量均低于标准菌株,且与耐药谱数无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猪源耐药大肠杆菌携带acrA、acrB、tolC等3种基因主动外排基因的携带率较高,且与多重耐药菌株的耐药谱具有相关性;调控因子的表达量亦与多重耐药的耐药谱具有相关性。
李佳瑞杨雨齐李思鸿程平肖天石于泓潇张艺馨刘芮萌李富磊张秀英
关键词: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调控基因
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adeR基因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通过检测外排泵基因adeR在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分布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初步探讨外排泵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84株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基因adeR的分布情况,并根据PCR结果将菌株分为adeR基因阳性组和adeR基因阴性组,比较两组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结果 PCR结果显示,收集的鲍曼不动杆菌adeR基因阳性率为70.24%(59/84);adeR基因阳性组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3.93%、90.74%、84.75%和67.80%;adeR基因阴性组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58.33%、73.91%、56.00%和44.00%;两组间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排泵基因adeR在该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中的检出率较高,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高度相关,提示外排系统是该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蔡燕曾丽红潘雪梁奕梁奕彭乙华何城何城黄义山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
主动外排系统AcrAB在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差异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主动外排系统AcrAB在大肠埃希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中的作用,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20株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改良Carb NP法检测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类型,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碳青霉烯酶阴性和阳性菌株acrAB基因表达的差异及亚-MIC亚胺培南(IMP)对碳青霉烯酶阴性菌株acrAB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除对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产酶实验和PCR扩增结果显示,共有8株菌携带NDM-1基因,3株携带IMP-4基因,1株携带KPC-2基因,此外有1株菌产酶而PCR扩增阴性。RT-PCR结果显示,碳青霉烯酶阴性菌株的acrAB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阳性菌株,且亚-MIC IMP能明显诱导碳青霉烯酶阴性菌株的acrAB基因表达(P<0.05)。结论主动外排系统Acr AB是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影响因素。
洪海冯伟李燕曲欣孙凤军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酶主动外排系统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RND主动外排泵的表达与耐药性的关系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检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结节分化家族(RND)外排系统的分布,探索其表达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59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细菌的鉴定与药敏分析,采用PCR技术检测鲍曼不动杆菌中RND主动外排系统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耐药表型的鲍曼不动杆菌间外排泵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量与耐药的关系,并对RND外排系统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达93.2%、94.9%、88.1%、96.6%、52.5%。59株鲍曼不动杆菌经外排泵及整合子基因PCR扩增检测,adeR、adeS、adeB、adeJ、adeG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81.4%、91.5%、93.2%、100.0%、61.0%。不同菌株外排泵基因的表达均不相同,其中庆大霉素、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组与非耐药组鲍曼不动杆菌adeB、adeJ基因的表达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eABC外排泵的调控基因adeR、adeS的碱基序列未出现基因突变或插入序列。结论 RND外排系统在鲍曼不动杆菌中普遍存在,RND外排系统中adeB、adeJ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与细菌对庆大霉素、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性有关。
陈娇刘康李剑平吴秀珍胡雪飞陈开森陈贺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基因adeFGH的mRNA表达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了解adeFGH系统在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收集20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株(含10株多重耐药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deFGH外排系统编码基因adeF、adeG和adeH的mRNA表达水平,结合其耐药谱,分析adeF、adeG和adeH的mRNA表达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之间的关系。结果 A、B和C组鲍曼不动杆菌的adeF基因和adeG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在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adeH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在A组和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A组和B组的adeH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adeF、adeG、adeH基因共表达时,鲍曼不动杆菌adeFGH外排系统才能形成有效的抗生素外排通道;AdeFGH外排系统针对的外排底物有其局限性,主要针对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以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药物。
张凯华左玲玲徐新王永东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泵多重耐药MRNA表达
主动外排泵oqxAB基因在肠球菌中检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2018年
本试验旨在为了调查肠球菌耐药状况和介导喹乙醇耐药的多药外排泵基因oqxAB的流行情况。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83株肠球菌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方法特异扩增多重耐药外排泵基因oqxh、oqxB片断和插入序列IS26,ISECF I。结果表明:分离肠球菌对林可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耐药、红霉素、头孢噻呋、喹乙醇的耐药率分别为81.36%、78.31%、76.27%、74.58%、72.88%和72.29%: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7.65%、57.83%;对加替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23.53%,对乙酰甲喹的耐药率较低为18.64%。在83株分离菌中,oqxh基因、oqxB基因阳性检测率分别为79.52%、33.73%,上游插入序列IS26的阳性检测率为18.07%%,均未检测到插入序列ISECPI。50株粪肠球菌中检测到oqxB基因28株,33株屎肠球菌中未检测到oqxB基因。上述研究表明多重耐药外排泵oqxA基因在肠球菌中非常流行,oqxA基因的高流行可能与插入序列IS26高携带率有关。
陈燕杰王廷文
关键词:肠球菌敏感性

相关作者

王睿
作品数:1,120被引量:5,622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抗菌药物 药代动力学 抗生素后效应 加替沙星 铜绿假单胞菌
董涛
作品数:27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鲍曼不动杆菌 体外抗菌活性 主动外排 磷霉素 铜绿假单胞菌
段广才
作品数:347被引量:1,298H指数:17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幽门螺杆菌 志贺菌 手足口病 霍乱弧菌 耐药
刘建华
作品数:208被引量:738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大肠杆菌 耐药性 鸡源大肠杆菌 耐药基因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郗园林
作品数:195被引量:817H指数:1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幽门螺杆菌 志贺菌 流行病学 耐多药 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