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6篇“ 乡土性“的相关文章
- 乡土性:乡村教师作业设计的另一向度
- 2025年
- 乡土社会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性是乡村教育的文化底色,在作业设计中融入乡土性具有增强乡土文化认同、唤醒乡土文化自觉、传承与发展乡土文化等独特的价值;通过融入优秀的乡土文化、学生的生活实践、当地的农业生产活动的作业内容,可发挥乡土性作业设计的教育价值。通过设计具有乡土特色的作业、创新乡土性作业的形式、注重乡土性作业设计的持续性与系统性、开展乡土特色的作业管理可以提升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 陈俊珂邵林萍
- 关键词:乡村教师乡土性乡土文化
-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性竹建筑设计策略
- 2025年
- 乡土建筑一直以来都是具有独特魅力和价值的建筑形态,而竹材作为一种天然生态材料,在乡土建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旨在分析竹材在乡村建设中的价值挖掘及应用,并从物质、生态、建造及形态四个层面探索乡土性竹建筑设计,指出结合新型材料的乡土化、构建新型竹结构、节点连接方式的更新、三维形态的本体化设计、生态层面的可持续设计是建构乡土性竹建筑的关键策略。
- 方智果徐淑倩刘聪史嘉宁
- 关键词:乡土性竹建筑
- 再论中国社会的乡土性--阅读《乡土中国》的新探索
- 2024年
- 在我们重新去阅读费孝通半个多世纪以前出版的《乡土中国》一书时,当是以深入认识此书背后作者的写作方式为开始的,借此而成为理解乡土中国自身发展历程的一种独特方式的新发现,并寻求一种在观念中存在的乡土中国来作为社会学、人类学知识探索的独特性路径的梳理。还需要从清楚地析分出《乡土中国》一书的剖面图而去追溯此书背后所隐含着的可能的人类学原理,而这种原理的核心的核心就在于其对乡土本色的发现和解释。与此同时,我们也同样要从一种变化的语境之中去探索乡土中国自身的文化转型的发生,这自然也体现出了日益融入到了世界文明进程中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意识也正是费孝通一生之中从《乡土中国》一书为开始而一以贯之地试图要去予以揭示的。
- 赵旭东
- 关键词:乡土中国乡土性知识探索文化自觉
- 浅论中国文学的乡土性——《乡土中国》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 2024年
- 《乡土中国》作为高中整本书阅读的书目,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存在于我们的文本阅读里。如果把它当作任务来解读,就会味同嚼蜡,有损作品的意义。把这本书作为高中文学类文本教学的理论基础,或许会有别样的感受。本文旨在从高中教学中挖掘《乡土中国》的魅力,找到其精神渗透点。
- 王丹
- 关键词:乡土中国高中教学文本分析
- 乡土性与国家化:新乡土德治的理论来源、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探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乡村文明是中华文明史的主体,而乡土德治缔造了农耕文明的基因。新乡土德治是乡土性与国家化相结合产生的乡村德治新形态,其理论生成来源于“根脉”与“魂脉”的统一,是乡村德治重释文明与重塑认同的产物。新乡土德治的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乡土性与国家化的关系,让传统道德赓续民族血脉,传承文明基因,体现乡村德治的民族特色、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让国家化成风化俗,正心明道,赋予传统道德以现代性力量。在乡土社会的现代性变迁中,新乡土德治面临德治价值之困,德治规范之散,德治权威之尴等系列现实困境,冲击着乡村德治的价值、结构与秩序。基于“以何治-如何治-谁来治”的逻辑,从基因传承、制度支撑和结构化权威方面探究了新乡土德治的实践路径,实质是“历史-文化-政治”维度的价值共生,是传统与现代德治元素的共契共治。只有如此,新乡土德治才能实现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的治理目标。
- 邓谨马千里
- 关键词:国家化乡土性村规民约
- 关于中国乡土文学英译研究的几点思考——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乡土性英译研究》为例
- 2024年
- 揆诸中国乡土文学英译,关注比较美学的系统性研究尚存缺憾。本文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乡土性英译研究》为例,紧扣中国乡土文学内涵,聚焦跨文化跨语际审美过程,着眼于现当代小说乡土性英译策略,诠释其传播过程系统性思维、基于审美的文学性追求和求同存异的译法路径。后续研究可从翻译活动社会性角度出发,加大英译文化场域和行动者考察,实现中国乡土文学英译内部与外部研究的结合。
- 李芸昕
- 21世纪中国乡村电影的后乡土性
- 2024年
- 21世纪中国乡村电影呈现出后乡土性特征,表现为创作者在选材上关注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的后乡土性状况,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乡民们日益现代化的多元生活,在创作情感上表现出对后乡土性的矛盾心态。这些乡村电影以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展现当代乡村的社会问题和乡民们所遭遇的伦理困境,以感伤主义基调表达对乡土中国传统文化的怀念。乡村电影的中国话语传播有利于文化主体性建构,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艺术质量,讲好中国当代乡村故事。
- 杨璟
- 关键词:乡村电影伦理困境文化主体性
- 乡土性调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路径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对于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完善我国公共服务体系有着重要意义,其效能提升有助于我国农村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通过乡土性调适这一路径提升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有其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但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乡土性调适仍面临困境,主要集中在前置环节的乡土性植入欠缺、中间环节在使用过程中的低效、后置环节的反馈评估客观性降低以及当前网络技术冲击对乡土性的剥离等方面。因此,需要从增强乡土性植入、重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适用性、增强反馈阶段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和抵御负面文化冲击并借助网络重新带回乡土性等方面发挥乡土性调适的作用,进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 李帅
-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振兴
- 何处寻乡愁:乡愁情结驱动乡村旅游的乡土性营建与路径探索
-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乡村旅游得到极大的发展,成为促进乡村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从根本上厘清乡村旅游内在驱动机制,对于构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借助层次分析、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对国内...
- 马君奇田健曾穗平
- 关键词:乡愁乡村旅游
- 从后乡土性视角看短视频社交媒体中的乡土性变迁——以抖音平台“D村”为例
- 2023年
- 本文基于后乡土社会的理论视角,以抖音中形成的线上村落“D村”为例,研究短视频社交媒体中乡土社会的乡土性变迁。从研究发现来看,短视频社交媒体中的乡土社会总体上与后乡土性一样,呈现出乡土性与现代性混合的特点,但线上的乡土社会也发生了新变化,体现为“土气”的延续、流动性的延展、“熟悉信任”与“认同信任”共同连接的社会关系。此外,乡土性在短视频社交媒体上呈现出“机械迁移”的特点,乡土性与现代性并不完全相融,乡土性的半封闭性与平台的开放性共存。
- 付晓光覃雅婷
- 关键词:后乡土社会乡土文化社交媒体
相关作者
- 熊凤水

- 作品数:55被引量:21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 研究主题:农民工 婚姻支付 资本下乡 个体本位 家庭本位
- 李红艳

- 作品数:88被引量:391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 研究主题:乡村 农民 农民工 乡村传播 媒介
- 欧阳静

- 作品数:73被引量:1,792H指数:23
-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乡镇干部 压力型体制 乡镇政权 农村 乡村社会
- 春燕

- 作品数:13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民族学院
- 研究主题:藏族 文化 审美意义 民间谚语 藏戏
- 杨涛

- 作品数:55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二维直方图 传动控制 COPULA 变频 二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