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21篇“ 乡村学生“的相关文章
共富背景下乡村学生成长指导新路径
2025年
当前教育共富背景下,乡村教育振兴仍存在薄弱环节,以“促进城乡教育公平,赋能乡村教育共富”为宗旨提出“幸福巴士”实践概念,具有运行机制普适性、内容资源丰富性和服务功能灵活性的特点,有助于探索服务路径,开展策略实践,促进乡村学生幸福成长。乡村学生长期面临成长需求、成长空间、成长资源等被忽视的困境,聚焦乡村师生与家长的成长需求,探索行之有效的指导范式,研究形成可复制的成长指导经验,从激发乡村学校育人内生动力的“幸福巴士”活动路径出发,力图丰富乡村优质教育资源,拓展乡村学生成长教育资源,更新乡村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为乡村学生成长指导提供新思路和启示。
杨娜
关键词:乡村学生
自制教具提升乡村学生科学探究素养实例
2025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标下科学探究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要,但乡村学校由于器材等因素影响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培养进程不高,而自制教具就可以弥补乡村教育器材缺失所造成的影响,并且自制教具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故此,以“压力的作用效果”一课为例进行自制教具,提升乡村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研究.
夏春炎姚秀伟
关键词:自制教具
维护乡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2024年
乡村学生欺凌受所处地区的家庭结构、社会文化环境、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隐蔽性、高发性、治理难三个主要特征。乡村作为一个不断变化的场域,引发学生欺凌的因素呈现交叉叠加趋势。家庭教育功能减弱、学校教育与保护职责发挥不充分以及社会协同治理力量不足,是乡村学生欺凌发生的主要原因。有效防范乡村学生欺凌,应以家庭教育为根本基础,以学校为重要责任主体,发挥基层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协调治理机制。
任海涛
关键词:留守儿童乡村教育
乡村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迷惑、救赎与路径
2024年
关于教育目的的回答,是事关教育品质的最关键问题。长期以来,教育目的过多指向对受教育者的规训与教化。人的物性得到强化,而人性却被弱化甚至异化。在城乡二元体制、城市发展领先的中国当代,乡村学生往往容易成为“处境不利者”,受生活环境制约,他们往往因抗争无力和心灵孤寂而陷入个体生命角色的迷惑。社会情感能力作为个体认知和理解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一种能力,能够让乡村学生确证自己的生命存在,掌控自己的生命密码。乡村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需要基于整全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基于乡村特色,设计学习课程;基于学习实践,丰富学习体验。
侯志中彭丽平
关键词:教育公平乡村学生
总校制乡村学生数学表达能力探究
2024年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形成数学的表达与交流能力。而乡村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十分欠缺,恰逢总校制办学改革,城区师资支援乡村薄弱校,本文主要探索了在总校制办学改革背景下培养乡村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些途径,希望可以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汤远亮
关键词:乡村小学生数学语言
廖淑银:为乡村学生打开一扇“科技窗”
2024年
廖淑银是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意溪中学的一名乡村教师,从2017年起,她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比赛共获国家级奖励60余项,省级奖励30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4项。“通过科技教育,学校培养了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科技教育不仅拓宽了乡村学生的视野,也为乡村学生的未来发展搭建了阶梯。”廖淑银说。将科普项目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廖淑银从小喜欢美术,曾梦想着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但受邻居家一位小姐姐的影响,对教书充满了向往。
邢晓风
关键词:乡村教师服装设计师教书
协同学视角下乡村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
2024年
乡村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是提升乡村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当前,乡村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仍面临条件不足、环境制约、缺少载体等诸多现实困境。基于协同学视角,乡村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需要创建外部协同环境,包括加强乡村教育支持、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乡村学生交流意识、激发乡村学生积极性等,同时需要打造内部协同文化,包括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加大师生情感交流等。
姜传伟
关键词:协同学乡村学生学习共同体
乡村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内涵、问题及对策
2024年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成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针对乡村教学,国家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本、为生活而教、以乡土为根”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要具备发现问题和敢于、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乡村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内在逻辑涵盖了从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创新到具备创新素养的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在乡村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培育乡村学生的创新素养及创新能力已成为重中之重,完成这些任务需多方面主体协同,共同推动乡村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
赵文刚李晗
关键词:乡村学生逻辑内涵
乡村学生专递课堂“强交互”学习理论模型研究
2024年
当前,乡村学生在专递课堂交互时存在知识获取通道单一化、方式被动化以及内容去情境化等“弱交互”问题。研究基于具身认知理论视角,在厘清专递课堂“强交互”学习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开展过程中存在物化交互的支持不足、社会交互的体验不佳和自我交互的绩效不彰等交互难点。基于交互难点的突破,研究构建了有效融合交互性工具、临场感支架和多元化评价的专递课堂“强交互”学习理论模型。同时,以小学三年级科学“食物的消化”课程为应用案例,详细阐述了基于专递课堂IPA学习理论模型的活动设计流程与实施策略,以期为专递课堂IPA学习促进乡村学校学生学业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高婷婷王萱田俊刘博文王继新王黛琦
关键词:教学交互乡村学生交互质量
美育浸润行动背景下提升乡村学生艺术素养的思考
2024年
乡村学生艺术素养提升是美育浸润行动的一部分。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造成城乡学生艺术素养差距的主要原因。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背景下,提升乡村学生的艺术素养,可采用制订个性化的乡村艺术教育计划、丰富乡村艺术教育课程内容、创新乡村艺术教育教学方法、加强乡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实践路径,并在具体的教学中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采用适合乡村学生的教学模式和进行个性化指导。
徐韧刚
关键词:艺术教育乡村学生艺术素养

相关作者

季成叶
作品数:360被引量:8,725H指数:4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研究主题:青少年 儿童 肥胖 发育 双生子研究
邬志辉
作品数:368被引量:3,819H指数:33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农村教育 义务教育 教育 乡村 教育现代化
付卫东
作品数:177被引量:1,478H指数:21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义务教育 乡村教师 课后 中小学教师 教师队伍建设
丁学森
作品数:38被引量:188H指数:7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义务教育 资源承载力 地化 大城市 义务教育资源
赵取花
作品数:22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贺州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
研究主题:数学问题 学生数学 学员 国培计划 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