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6 篇“ 书目著录 “的相关文章
发轫与演变--论宋代书目著录 词籍的词史价值 2024年 书目 又称目录,是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义,是为学术研究所入之门径。词籍即为词学典籍,包括词别集、总集、词话、词谱、词韵等。书目著录 词籍始于宋代私家目录,历经了从附载别集到单设类目,再到书目 提要之过程。单设类目著录 词籍与书目 类目设置的原则即词籍数量和学术发展密不可分。书目著录 词籍,体现了宋代对词这一文学样式的推崇与重视;词籍提要兼以著录 、考辨、品评、叙学术源流,既纵向地呈现了宋代词学发展流动态势,又横向地反映了宋代词体创作内容、创作方法及风格、词人思想等内容。 王晓慧刘声木书目著录 及其文学批评史意义 2024年 刘声木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目录学家,通过目录著作中的类目设置、版本著录 及附注记述,载录了数量可观的古代文学批评资料。刘声木书目 的著录 特色主要体现在关注评点文献、具有家学意识以及留意女性撰述三方面,其《苌楚斋书目 》对《桐城文学渊源考·撰述考》更是起到补充作用,二者共同呈现了桐城派文人著作的文献面貌与传播网络,呈现出清末民初评点之学向经、史、子、集四部的渗透,并且有意识地展现评点本在清末民初文人群体之间传播、流通与保存的动态过程。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视域下考察刘声木书目 ,既能照见“诗文评”在晚清民国的赓续与新变,同时有助于理解古代诗文评向古代文学批评史学科的转型。 叶蕾关键词:文学批评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 》统一版之更新版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2023年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iographic Description,简称ISBD)是国际图联主持制订的一套关于文献著录 的国际标准,也是我国编制编目规则的主要依据。中文译本在中国,ISBD最早的汉语版本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于1980年翻译出版的铅印本《国际标准书目著录 》(专著本)(毛卓明译、阎立中校),全书64页,依据1974年首次标准版译出。北京全国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1983年12月出版了油印本《国际标准书目著录 (非书资料)》(胡广翔、潘双琴合译)。后来,ISBD各个专门版本的中译本分别由不同的出版社出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目 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一些版本和华艺出版社出版的一个版本。 顾犇关键词:《国际标准书目著录》 书目文献 铅印本 编目规则 非书资料 ISBD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 (2021年更新版)》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被引量:3 2023年 2022年2月,《国际标准书目著录 (2011年统一版2021年更新)》正式发布。比较、分析2021年更新版的修订变化,梳理资源类型和描述对象范围增加、取值词表的持续拓展,同时保持体例结构稳定、照顾用户使用习惯等修订特点,以期了解国际编目内容标准的发展动态,为我国文献编目工作和国家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借鉴。 徐玉花关键词:编目 著录规则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 历代书目著录 《红楼梦》的知识特征与历史意义 被引量:2 2023年 因难以对《红楼梦》的政教价值进行合理定位,清中叶以降的书目 往往单独设置类别或“附录”显示。此类强调教化意图与世风普化的目录学知识限定,和彼时士人群体的道德评判相杂糅,构成了清中叶以降《红楼梦》流播的社会舆论。而民初书目 吸收了西方知识分类体系中叙述“事实”先行的思路,试图在肯定《红楼梦》“文学”性的基础上,将其纳入传统书目 知识体系中加以考量,表现出更为宽容的著录 态度。这种变化是清中叶以降至近现代知识结构、社会舆论变化赋予《红楼梦》流播改变的思想契机,对《红楼梦》流播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其近现代品阅逐渐呈现出一种群体化、公共化的趋势。 温庆新 王昕蓓关键词:《红楼梦》 书目 社会舆论 接受史 认知计算视角下文献资源书目著录 研究 2022年 认知计算是感知和思考信息处理过程的学科系统。认知计算系统从已有的书目 数据中提取相关概念和个体关联,利用机器智能,创造独立于书目 格式和以往学习经验之外的数据模型。新的书目著录 模式,强调数据科学、认知体系与RDA编目规则的有机结合,分析认知计算系统中“数据层—信息层—知识层”几个层面与FRBR书目 世界3组实体的关系,妥善处理编目工作中数据内容庞杂、信息动态分布与知识隐含层级等问题。借助数据挖掘、视觉认知与自然语言处理等认知手段,文献资源编目工作需要经历知识获取、知识编码、知识推理与知识验证4个环节,最终实现书目 数据的信息化,为图书馆馆藏的合理布局、阅读推广的开拓创新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构建提供智能支撑。 金华关键词:RDA 书目信息 文献编目 古籍书目著录 元代类书考辨 2021年 古籍书目 对于元代类书的著录 ,有将非元代类书当作元代类书的情况。《声律关键》《群书会元截江网》《新编通用启劄截江网》《源流至论》《类编名公四六启劄云锦续集》为南宋类书,《韵类节事》《群书会要》为金代类书,《裁纂类函》《群书集事渊海》《群书类编故事》《群书备数》为明代类书,均被著录 为元代类书。此种状况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元代类书的编者多为名不见经传者,缺乏相关的文献记载;明清时期书贾伪造古籍;元代类书研究现状较为薄弱等。 金传道关键词:古籍书目 著录 考辨 官私书目著录 隋代佛教撰述考释 2020年 中国佛教,虽根源译典,但义理发挥,在于本土撰述。隋代佛教,承袭汉魏以来数百年发展之成果,撰述渐丰。僧俗人士撰写的佛教撰述,以注疏、传记、目录等多种形式,表现了我国僧侣与士大夫等知识阶层对于佛理之契会。隋代佛教撰述作为时人撰写的文献资料,对隋代佛教乃至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汉、隋、唐、宋之史,俱有《艺文志》,然《汉志》所载之书,以《隋志》考之,十已亡其六七,以《宋志》考之,隋唐亦复如是"[1]。隋代佛教撰述自完成至今已有千年之久,历经战乱、火灾、人为损坏、自然淘汰等,不少书籍早已亡佚,所幸在官私书目 中曾有著录 ,可窥其端倪[2]。 秦琼关键词:《隋志》 知识阶层 《汉志》 书目著录 《艺文志》 撰述 日本东北大学藏《天下一统志》版本考述--兼谈东北大学汉籍书目著录 问题 2020年 日本东北大学图书馆所编汉籍书目 《东北大学所藏和汉书古典分类目录·汉籍》著录 两部《天下一统志》,都记为"天顺五年万寿堂刊本";然该书目 对此著录 有误。通过对这两部《天下一统志》及其相关史料的考证,可知《天下一统志》为明万历间万寿堂刊《大明一统志》的后印本;《大明一统志》改印《天下一统志》的原因,并非是清人为避文字狱之害,而是与时人对"天下"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这两部志书应著录 为"明万历间万寿堂刊文林阁后印本"和"明万历间万寿堂刊积秀堂后印本"。该书目 还存在诸多错误,可归纳为两点。一是古籍作者的姓名、年代、著述方式等有误;二是古籍版本的著录 错误和不准确。 苏卢健中外书目著录 《史记》文献通览续编 本书称名《中外书目著录 〈史记〉文献通览续编》,是对《中外目录著录 〈史记〉文献通览》的补充,本书中的“《史记》文献”,包括《中外目录著录 〈史记〉文献通览》中未收录的涉及《史记》文本的抄写刊印、校勘注释、节抄选编、翻译改写、... 李月辰
相关作者
宋丽娟 作品数:24 被引量:110 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古典小说 翻译 书目著录 译介 《好逑传》 居芳菲 作品数:13 被引量:4 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图书馆 研究主题:著录 期刊编目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 期刊刊名 图书著录 王国强 作品数:69 被引量:303 H指数:11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文献学 古籍保护 汉代 目录学 汉代文献学 罗瑞林 作品数:24 被引量:151 H指数:7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大豆 玉米 玉米主产区 SPAD值 曾新红 作品数:88 被引量:260 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航海学院 研究主题:中文叙词表本体 叙词表 知识组织系统 SKOS P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