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67篇“ 乳房外“的相关文章
男性生殖器区原发性乳房Paget病1例
2025年
病例男,69岁,因右侧阴囊肿物5年余入院。患者阴囊皮肤可见隆起型皮肤肿物,表面不平整,呈粉红色,周围皮肤呈湿疹样,肿物呈菜花状隆起于皮面,触之较硬,表面凹凸不平。右侧阴囊壁皮肤局限性增厚,可探及大小约6.07 cm×1.98 cm的囊实混合回声病灶,边界清,形态不规则,病灶内实性成分回声不均,可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双侧腹股沟区未探及异常增大淋巴结(图1)。超声造影(图2)表现为在注入造影剂18 s后病灶开始增强,增强高于周围软组织,27 s达峰,呈不均匀高增强,消退晚于周围软组织,病灶内可见无增强的坏死区,考虑恶性病灶增强模式。
郑春瑶聂芳
关键词:超声检查
乳房Paget病诊治专家共识(2024版)被引量:2
2024年
乳房Paget病是一种少见且易误诊的皮肤恶性肿瘤,其早期病变局限于表皮,也可浸润至真皮层,晚期则可能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乳房Paget病常见于大汗腺分布区域,包括阴囊、阴茎、阴以及肛周、腹股沟、腋窝等部位,常表现为红色斑片或浸润性斑块,部分皮损伴有鳞屑、糜烂等。在选择治疗方案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分期评估。本专家共识基于国际上最新的指南和临床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临床治疗实践,形成了关于乳房Paget病分期治疗的一线和二线治疗方案以及新型治疗方法,为规范乳房Paget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乳房外Paget病诊治专家共识(2024版)》编写委员会专家组陈翔商冠宁陈嵘祎
关键词:肿瘤分期肿瘤治疗方案
乳房Paget病33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乳房Paget病(EMPD)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EMPD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33例患者中,男26例,女7例,平均发病年龄(70.46±8.79)岁。21例(63.6%)累及阴囊,7例(21.2%)累及阴,3例(9.1%)累及阴茎,2例(6.1%)累及阴囊、阴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原位型EMPD患者22例(66.7%),浸润真皮者10例(30.3%),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9例(27.3%),合并汗腺癌4例(12.1%)。除1例患者放弃治疗,32例(96.7%)患者接受局部扩大切除术,并且切缘均阴性;术后随访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9例(27.3%),均接受放射治疗。统计学数据显示乳房Paget病发生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病到确诊病程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真皮浸润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EMPD好发于阴或阴囊部位,且其发生淋巴结转移与真皮浸润有相关性。建议侵袭性EMPD患者术后辅助局部放疗,可能会降低淋巴结转移风险。
柴圆圆严翘董正邦王飞
关键词:乳房外PAGET病病理组织预后
乳房Paget病135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总结并分析乳房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EMPD)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9月—2023年2月就诊于本科,经临床及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EMPD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共纳入EMPD患者135例,平均就诊年龄(67.3±10.2)岁,男女比例为4.6∶1,病程1个月~30年;常见受累部位男性依次为阴囊、阴茎、阴阜区及肛周,女性依次为阴唇及肛周;就诊时以红斑、斑块、丘疹结节为常见皮损;首诊误诊率达56.30%。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表皮内Paget细胞散在或呈巢状分布,75例发生真皮浸润及皮肤附属器受累,48例有肿瘤细胞间棘层松解现象。复发转移组组织病理出现真皮、附属器浸润患者数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患者年龄及组织病理上是否发生棘层松解和/或真皮、附属器浸润是肿瘤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EMPD好发于老年人,男性高于女性,临床误诊率高。发病年龄高、组织学上出现棘层松解、肿瘤真皮浸润及附属器受累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及更差的预后相关。
朱一维张恋顾洪芝王惠芬罗娜王娟翟志芳
关键词:PAGET病乳房外组织病理
乳房Paget病人工智能病理诊断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研究背景和目的乳房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EMPD)是一种临床相对罕见的上皮内腺癌,好发于顶泌汗腺分布的区域,多见于阴囊、阴茎、肛周。组织病理活检是诊断EMPD的金标准。...
朱一维
关键词:组织病理人工智能
阴囊乳房Paget病伴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例
2024年
乳房Paget病(Extramamamary Paget′s disease,EMPD)又称乳房湿疹样癌,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男性。因其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相对困难,主要依靠病理学确诊。本文回顾性分析就诊于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例阴囊乳房Paget病伴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超声影像学表现,现报告如下。
董宁张火根游宇光
关键词:乳房外PAGET病超声阴囊
人工智能在乳房Paget病病理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建立乳房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EMPD)组织病理诊断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诊断模型,并评价其对EMPD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效能。方法收集2003年9月至2023年2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并行皮肤组织活检术,且病理明确诊断为EMPD、Bowen病、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以及表皮增生肥厚为主要病理特征的非肿瘤性皮肤病患者的病理资料。以EMPD为主要研究对象,与Bowen病、SCC以及非肿瘤性皮肤病病理图像进行鉴别,通过ResNet101、DenseNet121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对4种疾病的组织病理进行分类诊断并评价模型效能。结果ResNet101诊断模型诊断EMPD、Bowen病、SCC及非肿瘤性皮肤病的20倍组织病理图像的AUC值分别为0.97、0.98、1.00、0.96,准确度为(0.925±0.011);40倍组织病理图像AUC值分别为1.00、0.99、1.00、0.97,准确度为(0.943±0.017)。DenseNet121诊断模型诊断EMPD、Bowen病、SCC及非肿瘤性皮肤病的20倍组织病理图像的AUC值分别为0.98、0.95、0.99、1.00,准确度为(0.912±0.034);40倍组织病理图像AUC值分别为0.99、0.96、1.00、1.00,准确度为(0.971±0.012)。表示分类诊断模型能够将EMPD与Bowen病、SCC及非肿瘤性皮肤病等的低倍组织病理图像进行有效区分。ResNet101计算量为786.6 M、参数量为4.5 M,DensNet121计算量为289.7 M、参数量为0.8 M。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组织病理图像人工智能诊断模型对EMP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效能,并推荐DenseNet121为皮肤病理图片的诊断模型。
朱一维吴哲陈星材粘永健罗娜张恋吴毅翟志芳
关键词:乳房外PAGET病人工智能病理诊断
中医情志综合护理对光动力治疗乳房Paget病患者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等综合护理方法对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乳房Paget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疼痛程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2例乳房Paget病确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等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改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生活质量的症状感知、日常生活、娱乐活动、工作学习及个人活动等方面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DT乳房Paget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情志综合护理措施,可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陈文君丁佩军何翔王东明
关键词:乳房外PAGET病光动力
误诊为湿疹的乳房Paget病1例及11例乳房Paget病回顾分析
2024年
报告1例误诊为湿疹的乳房Paget病,并对我院既往11例乳房Paget病进行回顾分析,为该病的正确诊断提供参考。
李宜蔓邓丹琪
关键词:乳房外PAGET病湿疹误诊
背阔肌皮瓣转移术治疗腋窝乳房Paget病1例及文献回顾
2024年
患者男性,65岁。因右腋窝斑块5年,加重半年于2023年5月19日就诊于本院皮肤科。皮肤科检查:右腋窝约5.0 cm×7.0 cm大小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斑块,局部有浸润感,中央有糜烂面,未见明显水疱。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表皮内有不等量的Paget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大,核仁明显,胞质丰富而浅染或嗜酸性,肿瘤细胞散在分布于表皮全层。免疫组化提示:CKpan(+),细胞角蛋白7(CK7,+),CK19(+),上皮细胞膜抗原(EMA,+),P16(+),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2+),阿辛兰AB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结合临床诊断为:右腋窝乳房Paget病(EMPD)。患者在科行右腋窝湿疹样皮损广泛切除及右侧背阔肌皮瓣转移修复术,术后行局部放射治疗。目前患者术后随访半年,预后良好,局部无复发迹象。
李沂轩戴宇萍章骏王莉贺雪文孙亚楠钱佳莹
关键词:腋窝乳房外PAGET病

相关作者

曾学思
作品数:264被引量:80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研究主题:临床病理分析 黑色素瘤 黑素瘤 蕈样肉芽肿 原发性
李阿梅
作品数:61被引量:24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研究主题:免疫组化 乳房外PAGET病 黑色素瘤 原发性 临床病理分析
万苗坚
作品数:152被引量:657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皮肤 化妆品 黄褐斑 MOHS 药物疗法
顾黎雄
作品数:64被引量:178H指数:6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瘢痕疙瘩 乳房外PAGET病 原发性 基底细胞 PAGET病
张斌
作品数:62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大连市皮肤病医院
研究主题:皮瓣修复 皮肤恶性肿瘤 皮肤外科 皮肤肿瘤 腋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