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68篇“ 乳状液稳定性“的相关文章
油相组成及相态变化对含蜡油包水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2025年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原油与水极易形成乳状液,增大了原油处理难度,而原油组成尤其是原油中石蜡的析出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显著。从油相组成影响相态变化进而改变乳状液稳定性的独特角度出发,通过乳状液稳定性测试、油水界面特性测试、析蜡特性测试、沥青质分散稳定性测试、显微观察等方法开展系统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油相中体石蜡含量的增大,蜡晶的形貌从细小颗粒变为较大的团聚蜡晶,沥青质的分散稳定性也随之下降。测量温度显著影响乳状液稳定性:测量温度为30℃时,增大体石蜡含量可以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扩张模量,这有助于滴保持分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乳状液稳定性;测量温度为15℃时,增大体石蜡含量促进结构更强的蜡晶网络形成,通过束缚水滴大幅提高乳状液稳定性。此外,研究还发现,在乳化水滴表面析出的蜡晶可形成一层蜡晶界面膜,从而进一步提高界面膜强度和乳状液稳定性。基于上述研究,首次提出油相组成对沥青质与石蜡协同稳定模拟原油乳状液的影响机理模型。
刘真李传宪
关键词:油包水乳状液石蜡油水界面稳定性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与乳化剂关系研究
2024年
分析了油水两相之间的界面张力大小,通过乳化实验测出乳状液的黏度变化和稳定时间,再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分散程度,最后得出对于酯类和磺酸盐类等大多数乳化剂,疏水基单烷基链越长,在油相中与油相之间交错的程度就会越复杂,配制出的乳状液性能越好;若乳化剂的疏水基团中存在不饱和双键,在空间上限制了烷基碳链在油相中的三维伸展,形成的乳状液乳化效果越差;若乳化剂的疏水基团中存在与烷基主链相同的支链,由于氢键的存在严重限制了疏水基在油相中的分散吸附,同时由于界面膜之间也会产生有一定的角度,使得界面膜的排列紧密程度变弱,导致乳状液性能变差。
左继泽叶忠志王立佳陈巍姜舒怀
关键词:乳化剂黏度乳化效果
水包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综述
2024年
管道运输是油品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稠油乳状液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对运输效率起到决定性作用。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油水比、乳化温度、分散相粒径、化学添加剂、界面电荷等对稠油乳状液稳定性有着不同的影响,而影响水包油乳状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稠油乳状液分散性粒径的大小、界面张力和油水界面膜的性质。分析了平均粒径、界面张力和油水界面膜性质对水包油型稠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探究了使其稳定的机理和影响平均粒径、界面张力、油水界面膜性质的因素,并对水包油乳状液稳定性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孙书升吴玉国
关键词:水包油乳状液稳定性表面活性剂
沥青质对含蜡模拟油析蜡特性及乳状液稳定性影响的机理研究
我国近80%的陆上原油都是通过管道运输的,维持原油管道运输系统的高效和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我国油田所产原油多为含蜡原油,在管道运输过程中石蜡结晶析出会引发蜡沉积。此外,随着油田注水开采工艺的应用,油水混合物在管道输送过程中...
姜卉
关键词:沥青质乳状液稳定性分子模拟
多元热流体吞吐开发稠油乳状液稳定性机理
2024年
稠油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元热流体(超临界蒸气、CO_(2)和N_(2))吞吐开发技术能够克服传统蒸气驱能耗高、热利用率低、效果差的问题,已成为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前景技术。然而,稠油中的表面活性物质及多元热流体的复杂组分会导致多元热流体吞吐过程中形成稳定且复杂的乳状液,为后续稠油破乳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首先通过分析稠油族组分含量、沥青质微观形貌及官能团特性,明确了稠油基本物性。随后,基于含水率、乳状液粒径尺寸分布等参数,探讨了多元热流体吞吐开发稠油乳状液稳定性,并利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技术揭示了乳状液稳定性机制。最终,研究了聚醚型破乳剂对稠油乳状液的脱水效果。为针对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的高效破乳剂研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赵静文庆梁启凡张琦彭明国
关键词:多元热流体稠油乳状液破乳剂
乳化剂对核桃蛋白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复合物的结构表征
刘雨晴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及破乳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3年
原油乳状液是原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复杂油水体系,其中的天然界面活性物质和添加的聚合物等增加了乳状液稳定性,胶质、沥青质被认为是油水乳主要的稳定剂.化学破乳法是向乳状液中添加破乳剂实现油水分离的一种方法,但对破乳机理尚无准确定论.本文综述了原油乳状液的界面活性物质,包括界面膜、界面张力、胶质、沥青质等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机制,讨论了破乳剂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乳状液的作用效果,目前破乳剂的研究方向主要有改性复配、聚季铵盐、聚醚类等破乳剂研发,并阐述了顶替置换、絮凝聚结等破乳机理的研究现状,并对破乳机理和破乳剂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冯城郑焕令王加宁宋繁永李天元傅晓文黄玉杰张闻
关键词:乳状液沥青质破乳剂破乳机理
上下层电导率差异法表征原油乳状液稳定性被引量:1
2023年
建立了表征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上下层电导率差异法。根据原油乳状液上下层电导率的变化,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利用原油乳状液上下层电导率差异值来表征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条件和方法。研究发现,当原油乳状液破乳分相时,上下层原油乳状液的组成、形态以及电导率出现差异,因而可利用上下层的电导率差异值作为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表征参数。通过测定不同电学频率(0.1、1.0、10.0、100.0 kHz)下的原油乳状液上下层电导率及其差异值,发现高电学频率时上下层原油乳状液电导率及差异值均大于低电学频率下的数值,且灵敏度更高;当上下层电导率差异值大于15%时,原油乳状液表现为不稳定。结果表明,该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含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原油乳状液
孙桓孙桓刘磊刘磊刘玉国
关键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电导率
温度对油包水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2023年
环境温度会对乳状液使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实验室自制乳化剂构筑的油包水乳状液体系,明确油包水乳状液稳定性随静置时间的增长而变差;在静置温度≤40℃范围内,油包水乳状液稳定性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在静置温度>40℃范围内,油包水乳状液稳定性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静置温度达到90℃时会导致油包水乳状液破乳,但在选定温度范围内不会破坏体系内组分化学结构,经二次高速搅拌可重构稳定的油包水乳状液
徐莹洁吴晓曹慧青张程翔刘飞杨剑王立强孟嘉孟刘畅姚志豪
关键词:油包水乳状液温度影响稳定性
影响水包油型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根据国内外近年来对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研究,综述了水包油型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介绍了水包油型稠油乳状液的形成以及油水界面膜性质,油水界面膜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包油型乳状液稳定性。其次综合分析了稠油乳状液的动态稳定性与静态稳定性,含水率、乳状液粒径分布、乳化温度、界面张力、矿化度以及化学添加剂都对水包油型稠油乳状液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影响。最后简介了基于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的乳状液粒径分布测量,为研究稠油乳状液的动态稳定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龚献吴玉国李小玲
关键词:动态稳定性静态稳定性化学添加剂

相关作者

林梅钦
作品数:299被引量:1,516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交联聚合物溶液 柠檬酸铝 交联聚合物微球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聚丙烯酰胺
李明远
作品数:200被引量:1,651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交联聚合物溶液 原油 柠檬酸铝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交联聚合物
吴肇亮
作品数:145被引量:1,281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
研究主题:交联聚合物溶液 柠檬酸铝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交联聚合物 原油
康万利
作品数:379被引量:1,701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研究主题:两亲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乳状液 驱油体系 驱油剂
刘温霞
作品数:430被引量:802H指数:15
供职机构:齐鲁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施胶 施胶剂 造纸施胶剂 造纸 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