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50篇“ 乳腺恶性淋巴瘤“的相关文章
-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X线MR表现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PBL)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少见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PBL患者资料,20例均行乳腺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其中15例行乳腺X线检查.2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73岁,中位年龄45岁.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信号及强化形式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单侧17例,双侧3例;单发15例,双发3例,多发2例,共27个病灶;肿瘤最大径1.5~9.2cm,平均(5.8±0.6)cm;21个病灶呈边缘光整、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6个呈不规则分叶状肿块,未见毛刺、皮肤增厚及乳头凹陷.与正常乳腺腺体相比,X线检查病灶呈稍高密度12个,等密度5个,所有病灶均未见明显钙化;MR平扫病灶T1WI呈等信号10个,低信号17个;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DWI均呈高信号,ADC值平均(0.90±0.07)×10^-3mm^2/s,TIC呈Ⅱ型16例,Ⅲ?型4例.增强后病灶轻度强化11个,中度强化14个,明显强化2个;均匀强化10个,稍不均匀强化17个,延迟扫描内部脑回样强化8个,边缘蛋壳样强化6个病灶,8例伴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PBL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MR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累及的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蔡玲红江明祥戴罡巴蕾邝平定
- 关键词:乳腺肿瘤恶性淋巴瘤乳房X线摄影术
- 异时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超声报道1例
- 2019年
- 病例女,74岁。左乳淋巴瘤术后2年半,发现右乳肿块3月。超声检查:右乳头后方可见3.76 cm×1.66 cm边界欠清晰、形态尚规则的高回声光团,内部可见条索状极低回声区,CDFI其内及周边可见簇状血流信号。双侧腋下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回声。超声诊断:右乳不均质性肿块,符合BIRADS 5类,建议手术切除(图1,2)。术后病检:右乳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CK (-),CD3 (-),CD21 (-),CD20 (+),CD10(-),EBER(-)。
- 朱艳艳曾书娥李芳
- 关键词:乳腺肿瘤淋巴瘤
-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误诊1例被引量:1
- 2017年
- 患者女,83岁。诊断“干燥综合征”入院。化验检查:白细胞下降,ANA、SSA、SSB均阳性,唾液腺ECT异常,轻度肺间质改变。入院体格检查发现左侧乳房外上限可触及一包块,边界清,活动度好,无明显触痛。遂行彩超检查:于左侧乳腺外上象限可见一低回声包块,大小约2.1cm×1.2cm,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其内和周边可见彩色血流信号(图1,2)。
- 薛丹邹德龙
- 关键词:乳腺肿瘤超声检查
-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九例诊治体会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总结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6例患者术前行粗针穿刺活检,仅2例术前诊断为乳腺恶性淋巴瘤;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2例因术前诊断为乳腺恶性淋巴瘤仅行肿瘤切除术;9例患者术后均给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化疗,2例患者后续行局部放疗;9例患者初治后均获得完全缓解,随访期间死亡2例,分别死于脑转移和骨髓转移。结论手术切除是乳腺恶性淋巴瘤主要治疗手段,术后辅助化疗及局部放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 石朋飞刘志敏刘勇军钟源江学庆
- 关键词:乳腺恶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手术化学治疗
-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二例被引量:1
- 2015年
- 例1患者女,54岁,主诉右乳无痛性肿块4d。查体示右乳内上象限及乳头上方分别可扪及一3.0cm×2.0cm和2.0cm×1.5cm肿块,质稍硬。彩超示:右侧乳腺10-11点间距乳头2cm见21.0cm×12.0mm不规则低回声区,彩色血流丰富。乳腺钼靶:右侧乳腺内上象限及上方各见一肿块影,大小约3.3cm×2.8cm、2.2cm×2.3cm,边缘不光整,周围血管增粗,提示良性病变可能。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报告:右乳小细胞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不能排除,仅行肿块切除。
- 吴伟巫徳慧朱成全金陈程潘海涛孙国明
- 关键词:原发性淋巴瘤乳腺
-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诊疗新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乳腺恶性淋巴瘤是指发生于乳腺内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恶性淋巴瘤属于结外淋巴组织恶性肿瘤,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继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另一类是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由于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率发病低、术前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恶性程度高,所以应提高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本文在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病理改变、组织分型、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着重讲述了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模式的进展.
- 于凌飞何伟段秀庆
- 关键词:乳腺淋巴瘤
- 乳腺恶性淋巴瘤的X线与超声诊断
- 2015年
- 目的分析乳腺恶性淋巴瘤的X线与超声表现特征,提高对此类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搜集2009年3月至2014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乳腺原发性和继发性淋巴瘤病例,分析其X线(n=9)和超声(n=7)表现。结果 9例中,7例X线表现为边界光滑的分叶形或椭圆形高密度肿块,2例表现为局灶性或弥漫性致密影。7例行超声检查,多表现为边界清楚或模糊的低回声区,回声不均,伴粗细不均血流。结论 X线或超声表现为孤立性光滑肿块,无钙化,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肿大,多见于右侧乳腺者,可考虑乳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
- 谢玉蓉周思佳王伟史天亮田雪莲
- 关键词:乳腺恶性淋巴瘤X线摄影超声
-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诊断及治疗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发病率极低,占乳腺恶性肿瘤的比例不足0.5%,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以单侧乳房无痛性乳腺肿块为首发症状;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该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点,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居多,治疗方式不同于乳腺癌,宜以化疗为主,并辅以放疗等的综合治疗;易发生全身扩散以及中枢性复发,预后较差。
- 侯训博秦优优徐宇航杨学伟
- 关键词: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预后
- 20例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X线、CT表现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X线、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X线、CT表现(12例行X线检查,8例行CT检查).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强化形式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为单侧,其中单发17例,双发3例,共23个病灶;肿瘤最大径1.7~10.2em,18个病灶呈边缘光整、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5个病灶呈边缘不光整、不规则分叶状肿块,其中2个病灶侵犯乳腺皮肤,1个侵犯皮下脂肪间隙.密度均匀19个,不均匀4个;与正常乳腺腺体相比,X线检查病灶呈稍高密度9个,等密度4个;与正常肌肉相比,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8个,稍低密度2个,所有病灶均未见钙化及毛刺;增强后病灶轻度强化6个,中度强化4个.6例伴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结论]边缘光整、密度均匀、轻中度强化、无明显钙化及毛刺的乳腺实质性肿块及伴密度均匀、轻度强化的腋窝肿大淋巴结为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X线、CT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累及的范围,有利于临床选取恰当的治疗方案.
- 吴丹丹卫英邵国良
- 关键词:乳腺肿瘤淋巴瘤乳腺X线摄影术
-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特征和诊疗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特征,总结临床诊疗方法。方法选取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医院在2002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23例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4例在术前实施粗针穿刺病理学诊断,其余19例均经免疫组化和手术病理确诊,23例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性19例,黏膜相关性4例。23例患者的EMA、CK均呈阴性,LOA均呈阳性,cD20均呈阳性,OD45RO均呈阴性。初次治疗后,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6例、稳定5例、疾病进展2例。死亡9例、生存14例。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100%,3年为783%,5年为5225。结论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率不高,患者的恶性程度较高,行局部切除术联合放化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童树红
- 关键词: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局部切除术
相关作者
- 程文

- 作品数:473被引量:895H指数:1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造影 超声引导 超声 超声检查 超声介导
- 张丹丹

- 作品数:54被引量:79H指数:7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造影 射频消融 肝肿瘤 射频消融治疗 冷循环射频消融
- 韩雪

- 作品数:122被引量:202H指数:9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造影 超声 疗效观察 超声引导 射频消融
- 郭丹阳

- 作品数:62被引量:106H指数:7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超声造影 超声检查 肝肿瘤 射频消融治疗 射频消融
- 孙一欣

- 作品数:123被引量:157H指数:8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超声造影 射频消融 超声引导 超声 剪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