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79篇“ 乳腺癌切除术“的相关文章
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切除术患者前焦虑的影响研究
2025年
探讨乳腺癌切除术经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效果。结果 研究组焦虑抑郁心理评分和病耻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均相比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 乳腺癌切除术患者前及后通常会伴有显著负面情绪,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前焦虑,同时改善后心理状况,降低患者病耻感,提高依从性。
沈明军吴海梅薛晓艳
关键词:心理护理乳腺癌切除术焦虑心理状况护理效果
乳腺癌切除术后乳房重建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行乳腺切除术后乳房重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单纯乳腺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的9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乳腺癌患者行乳腺切除术后的乳房重建情况将患者分为未重建组83例和重建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行乳腺切除术后乳房重建的影响因素。结果 未重建组和重建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发病部位、婚姻状况、后新辅助化疗、后辅助化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年龄、TNM分期、文化程度、居住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912,95%CI:1.225~2.983)、TNM分期(OR=2.614,95%CI:1.637~4.176)、文化程度(OR=2.063,95%CI:1.246~3.413)、居住地(OR=2.252,95%CI:1.404~3.612)、医疗费用支付方式(OR=1.809,95%CI:1.053~3.108)均是乳腺癌患者行乳腺切除术后乳房重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术后的乳房重建率为15.31%,选择重建手的比例不高,主要受年龄、TNM分期、文化程度、居住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影响。
宋鹏飞白宾赵永强王雷秦双薛会朝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切除术乳房重建影响因素
乳腺癌切除术后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乳腺癌切除术后引流装置,涉及引流装置技领域,包括引流装置主体和清洗机构,所述引流装置主体上方表面设置有盖子,用于方便清洗收集导出液体的箱子的所述清洗机构设置于盖子的下方,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清洗箱、进水管、...
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乳腺癌切除术后复发风险与前超声造影参数的关系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参数与乳腺癌切除术后复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乳腺癌切除术治疗的12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前均行CEUS检查。根据后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RS),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n=74)、中风险组(n=30)、高风险组(n=20)。比较不同复发风险组的CEUS参数[达峰时间(TIP)、峰值强度(PI)、上升支斜率(WIS)]。采用Pearson法分析CEUS参数与RS评分的相关性。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EUS参数对乳腺癌切除术后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低风险、中风险及高风险组的TIP值依次降低,PI、WIS值依次升高(P<0.05)。TIP与RS评分呈负相关(P<0.05),PI、WIS与R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IP、PI、WIS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乳腺癌切除术后复发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34、0.859、0.846、0.938。结论 CEUS参数与乳腺癌切除术后复发风险密切相关,可将其作为辅助手段预测患者后复发风险。
樊玲毛媛媛鲍晨曦李吉胜张卉
关键词:超声造影乳腺癌乳腺癌切除术复发风险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治疗绝经前乳腺癌效果评价
2024年
分析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治疗绝经前乳腺癌的效果。方法 取本院60例乳腺癌患者,均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随机分组,各30例。分别行改良根治(对照组)、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观察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缩短手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治疗效果显著。
余俊伟
关键词:保留乳房乳腺癌切除术绝经前乳腺癌
家属协同心理认知护理在乳腺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家属协同心理认知护理对乳腺癌切除术患者痛苦程度及积极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西安市中心医院在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81例乳腺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年龄(53.28±4.51)岁,肿瘤分期:Ⅰ期22例,Ⅱ期16例,Ⅲ期2例;观察组采用家属协同心理认知护理,年龄(53.34±4.47)岁,肿瘤分期:Ⅰ期23例,Ⅱ期14例,Ⅲ期4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痛苦程度、积极应对方式[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癌因性疲乏[采用癌症疲乏量表(CFS)]及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体力、宗教、情感、家庭、实际心理痛苦程度分别为(3.51±0.66)分、(3.14±0.71)分、(3.97±0.65)分、(3.52±0.88)分、(4.33±1.00)分,均低于对照组[(4.92±0.89)分、(4.22±0.90)分、(5.38±0.95)分、(5.07±1.23)分、(5.62±0.93)分],观察组DT评分为(3.54±0.57)分,低于对照组(4.60±0.7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SQ评分中自责、幻想、退避评分分别为(0.41±0.06)分、(0.52±0.08)分、(0.43±0.04)分,均低于对照组[(0.62±0.09)分、(0.69±0.03)分、(0.62±0.06)分],求助、解决问题、合理化等维度评分分别为(0.69±0.06)分、(0.63±0.06)分、(0.69±0.07)分,均高于对照组[(0.48±0.05)分、(0.49±0.05)分、(0.56±0.0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FS评分中躯体疲劳、认知疲劳、情感疲劳维度评分分别为(15.37±1.84)分、(9.66±1.43)分、(8.02±1.23)分,均低于对照组[(22.61±2.41)分、(13.10±1.51)分、(12.97±1.6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ESCA评分中健康知识、自护技能、自我概念、自我责任维度分别为(49.58±4.40)分、(41.85±3.80)分、(30.29±3.38)�
周喜春李巧燕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癌切除术癌因性疲乏
优化前访视对缓解乳腺癌切除术患者前焦虑情绪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优化前访视对缓解乳腺癌切除术患者前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切除术患者,将2020年2月—2021年1月收治的29例患者纳入常规组,予以常规前访视干预;将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31例患者归为优化组,进行优化前访视干预。对2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量表(sleep quality scale,SQ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以及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LQ-C30)评分实施比较,评估2组对临床工作的依从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优化组SQS、HAMA、HAHD评分均比常规组低,优化组QLQ-C30各维度评分比常规组高(P<0.05);优化组对临床工作的依从率比常规组高(P<0.05);优化组护理满意度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给予乳腺癌切除术患者优化前访视护理能在缓解焦虑、抑郁的同时改善患者睡眠、生活质量,有助于提高对临床工作的配合度,护理满意评价普遍较高。
潘芳芳
关键词:乳腺癌切除术术前焦虑情绪
艾司氯胺酮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乳腺癌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乳腺癌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88例择期行乳腺癌切除术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艾司氯胺酮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VAS)评估不同时点(后第1天、第2天)患者疼痛情况,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价不同时点(前1天及后第1天、第2天、第5天)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RCSQ)评估不同时点(前1天及后第1天、第2天、第5天)患者睡眠质量,并记录手时间、麻醉维持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同组后第1天比较,两组后第2天VAS评分减少(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后第2天VAS评分减少(P均<0.05)。与同组前1天比较,观察组后第1天和第2天RCSQ总评分减少、HADS-A评分增加、HADS-D评分增加,后第5天HADS-A评分减少(P均<0.05);与同组前1天比较,对照组后第1天RCSQ总评分减少、HADS-D评分和HADS-A评分增加,后第2天RCSQ总评分和HADS-A评分减少、HADS-D评分增加,第5天HADS-A评分和HADS-D评分减少(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后第1、2天RCSQ评分增加(P均<0.05),后第1天HADS-A、HADS-D评分减少(P均<0.05)。两组手时间、丙泊酚维持量、瑞芬太尼维持量、不良反应比较,P均>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乳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减轻后疼痛和焦虑、抑郁情况,改善乳腺癌患者后睡眠质量,且不增加麻醉风险。
李淑霞钮昆于玲付天啸杨磊杨希春谭宏宇
关键词:全身麻醉乳腺癌切除术乳腺癌
自我超越理论护理模式在乳腺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4年
探究在乳腺癌切除术患者中引入自我超越理论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乳腺癌切除术患者,初始于2023年2月,终止在2024年3月,共计64例,依据以密封信封抽选法为主作组别划分,常规护理予以对照组(32例),基于此,研究组(32例)则接受自我超越理论护理模式,比对组间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实施前的心理状态在对比各组时,呈现出了相似的结果(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HAMD测定结果(10.28±3.16)分、HAMA测定数据(8.64±2.58)分均比对照组要低(P<0.05)。研究组的治疗依从性(96.88%)相较于对照组(78.13%)要高(P<0.05)。护理前组间希望水平相近(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9.75±2.36)分、采取积极的行动评价值(11.05±2.96)分、对现实与未来的态度评价值(11.46±2.85)分、总希望水平(29.69±3.36)分均比对照组要高(P<0.05)。生存质量评分干预前组间相近(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情感状态(15.75±3.28)分、社会家庭状况(16.93±2.35)分、附加关注(24.88±2.15)分、身理状况(15.46±2.25)分、功能状况评分(17.85±2.18)分均比对照组要高(P<0.05)。结论 在乳腺癌切除术患者中引入自我超越理论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可改善个体心理状态,在希望水平、依从性提升中有正面效应,利于促进个体生存质量的大幅改善。
杨安会祖岑岑韩小敏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治疗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与改良根治治疗绝经前乳腺癌的价值研究
2024年
探究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与改良根治治疗绝经前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改良根治,观察组进行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情况、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情况、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实施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效果较好。
孟磊
关键词:改良根治术绝经前乳腺癌

相关作者

王娟
作品数:38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四逆泻心汤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含量 血浆内皮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欧阳艳红
作品数:8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彭州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临床病理分析 临床病理 液基细胞学 卵巢肿瘤 甲状腺肿瘤
方莉
作品数:3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化疗药物 性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心理干预 患者心理状态
丁敏
作品数:6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预后 化疗 近期疗效 联合化疗治疗 晚期乳腺癌
张静平
作品数:226被引量:3,234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护理学院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抑郁 护士 心理弹性 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