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9篇“ 二代玉米螟“的相关文章
- 赤眼蜂防治二代玉米螟技术规范
- 基于大数据的山东省二代玉米螟发生程度预测
- 作为大数据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大数据,是大数据理念、技术以及方法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基于多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期作物生长发育状况、气象条件、周边环境、土壤特点和农事管理措施等数据,利用大数据的理念、技术及分析方法,针对病...
- 杨波
- 关键词:玉米螟气象因子监测预警多元线性回归
- 4种性诱剂诱捕器对吉林省二代玉米螟引诱效果研究
- 性诱剂是玉米螟监测与绿色防控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对于4种不同的性诱剂诱捕器针对于吉林省二代玉米螟的诱集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4种诱捕器对成虫都具有一定的诱集能力,但不同的装置在诱捕效率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且有着各...
- 孙嵬张强周佳春程志加高月波
- 关键词:性诱剂诱集效果玉米螟
- 文献传递
- 赤眼蜂防治二代玉米螟对比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在二代玉米螟卵始见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进行放蜂量、放蜂次数、放蜂点以及长效蜂卡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4个防治处理的玉米螟卵寄生率和玉米植株各剖秆指标与对照田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以3万头/667 m2分3次释放、每次分放3点/667 m2效果最好;其次为3万头/667 m2分2次释放、每次分放1点/667 m2和2万头/667 m2分3次释放、每次分放3点/667 m2;第三为长效蜂卡,3万头/667 m2只释放1次、放1点/667 m2和2万头/667 m2分3次释放、每次分放2点/667 m2。以上5种放蜂方法均可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 张国红鲁新周淑香丁岩常雪李丽娟
- 关键词:松毛虫赤眼蜂二代玉米螟
- 二代玉米螟为害玉米产量损失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研究二代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为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先玉335"为供试玉米品种,通过人工接虫模拟二代玉米螟不同发生量为害玉米对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随着接卵量增加,虫孔数和蛀孔隧道长度增加,玉米单穗粒重降低。单株虫孔数每增加1个,玉米产量损失率增加4.52%;隧道长度每增加10 cm,产量损失率增加8.34%。接卵量与玉米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符合方程z=-10.0297+4.034 ln(x)。【结论】根据害虫经济阈值的定义,推算出二代玉米螟的防治指标为百株累积卵量12.8块,对二代玉米螟的防治决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周淑香鲁新王振营李丽娟张国红丁岩
- 关键词:二代玉米螟经济阈值
- 大数据背景下山东省二代玉米螟发生程度预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9
- 2014年
- 大数据技术重塑了周围的世界.农业大数据是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数据理念、技术和方法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依靠多年农作物害虫发生的数据积累,使数据转化为监测预警的行动是大数据思想和理念的具体体现.通过对山东省2003~2013年的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风速等气象资料的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预测6月下旬,7月上旬、中旬、下旬和8月上旬玉米螟的发生程度,建立了玉米螟动态气候预测模型.经检验,玉米螟的发生与当地的气象条件有直接的关系,6月下旬,7月上旬、下旬和8月上旬模型拟合的准确率分别为91%,77%,69%和68%.短期预测准确率高于以往同类预测.
- 杨波刘勇牟少敏温孚江
- 关键词:玉米螟监测预警气象因子
- 大数据背景下山东省二代玉米螟发生程度预测模型的构建
- 据技术重塑了周围的世界.农业大数据是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数据理念、技术和方法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依靠多年农作物害虫发生的数据积累,使数据转化为监测预警的行动,是大数据思想和理念的具体体现.通过对山东省2003 ...
- 杨波刘勇牟少敏温孚江
- 关键词:玉米螟
- 忻定盆地二代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措施
- 2013年
- 二代玉米螟在忻定盆地大发生、偏重发生的年份有持续性,一般持续3~5年,其发生为害程度与成虫高峰期发生的迟早、高峰期间的降水量、玉米品种和播种期等因素密切相关。在防控措施上,要通过扩大机收面积、氨化玉米秸秆、秸秆沤肥、白僵菌封垛、安装杀虫灯等,努力压低一代玉米螟,同时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明确防治重点,积极示范推广新农药、新技术。
- 郭东东赵书文王晋瑜
- 关键词:二代玉米螟防控措施
- 沈阳几个主栽玉米品种的二代玉米螟抗性初探被引量:7
- 2011年
- 在自然感虫条件下,对沈阳地区广泛种植的几个玉米品种进行田间抗螟性调查。结果显示,东单80的雌穗被害率最高,达54%,单玉99和单玉39的雌穗被害率在30%以下,其余品种的雌穗被害率在30%~49%;东单80茎秆蛀孔数最高,为0.93个/株,单玉99茎秆蛀孔数最低,为0.34个/株;百株残虫量最高的是单玉86,为88头,最低是单玉99,仅有4头。由此可知,不同玉米品种间抗螟性有较大差异。
- 张柱亭钱海涛董辉丛斌柳晓利陈慧
- 关键词:玉米抗螟性玉米螟
- 辽宁第二代玉米螟在不同玉米品种上的发生比较及其防治方法探讨被引量:10
- 2010年
- 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是辽宁省玉米的重要害虫,第二代玉米螟危害尤为严重。2006~2007年调查第二代玉米螟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危害情况。结果表明,辽单565受害较轻,而辽单526则受害严重。与此同时,对两品种植株与花丝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辽单565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明显低于辽单526,粗纤维高于辽单526,证明辽单526易感第二代玉米螟。利用辽单565密植和辽单526稀植2比空栽培形式进行两品种间作,可降低第二代玉米螟发生量,比未防治区增产538.5 kg/hm2,比清种辽单565增产257.6 kg/hm2。当第二代玉米螟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只需对比空栽培的辽单526的穗部施药即可防止第二代玉米螟的危害,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简单有效且有可操作性。
- 许国庆王兴亚陈彦徐蕾
- 关键词:玉米螟干物质含量害虫防治
相关作者
- 鲁新

- 作品数:108被引量:544H指数:13
-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亚洲玉米螟 赤眼蜂 玉米螟 玉米 螟黄赤眼蜂
- 李丽娟

- 作品数:70被引量:29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赤眼蜂 亚洲玉米螟 螟黄赤眼蜂 松毛虫赤眼蜂 玉米
- 张国红

- 作品数:69被引量:27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赤眼蜂 亚洲玉米螟 松毛虫赤眼蜂 玉米 螟黄赤眼蜂
- 丁岩

- 作品数:59被引量:19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赤眼蜂 亚洲玉米螟 玉米 玉米螟 螟黄赤眼蜂
- 丛斌

- 作品数:220被引量:1,451H指数:21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研究主题:亚洲玉米螟 昆虫病原线虫 WOLBACHIA 松毛虫赤眼蜂 赤眼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