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篇“ 二言诗“的相关文章
研究综述
2023年
一向不被视为正体,历代的文献对其记载只有零星半点,因此难以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作为最原始的体形式,也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正式发端,的存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绝对有其研究价值。本文探讨古籍中对的记载、现当代著作对的论述,并将目前学术界对的研究方向和观点作系统性的整理和归纳,借此呈现的发展脉络。
梁清采
关键词:二言诗古籍文献
”辨析
2016年
一般认为“”是歌发展的源起。本文通过考索,认为“”和“句”不同,“”应该从“体”的“韵律要求”角度来界定和辨析,具体到如《弹歌》一类的原始歌谣,“”的概念在诸多方面都显得扦格不谐。对早期歌谣和稍晚成熟歌的描述立场是不同的,这启发我们重新审视“”的问题。
张旭
关键词:《弹歌》二言诗
的成因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是中国最原始的体形式,是中国的第一体。是为了适应叙事的需要,在原始的话语模式和原始歌唱的韵律和节奏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在产生之后,对于四的形成乃至于整个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发展都有着奠基性的意义。
刘文斌
关键词:二言诗叙事
试论至九之源头被引量:1
2006年
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都有着各自的起源,而且相互之间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刘柯
关键词:源头诗体
到九的起首的辨析被引量:1
2004年
中国古体由简趋繁,形成了不同体和风格的古,对各体的源起辨析的文章和著作很多,本文就各体起摘 要:中国古体由简趋繁,形成了不同体和风格的古,对各体的源起辨析的文章和著作很多源的说法进行甄别,对各体起首予以确定。
黄文祥
关键词:文学风格二言诗九言诗
与中国文学的起源被引量:2
1998年
文学随着语的进化而发展 ,在之前 ,中国只有前语状态的吁嗟咏叹类的纯声语和以原生词为代表的原始词语。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中国最早的文学。虽然现存的不多 ,但是也能窥见到的大致面貌。它是商代以前中国文学的第一体 ,它对于中国的语、文学和文化的发生和发展 。
张应斌
关键词:前语言二言诗原始歌谣中国文学原始语言文学研究
尧天旋律:新世纪的新格律
2012年
中国的歌,经历了相传为黄帝时表现先民打猎生活的,到先秦时期四为主、两汉南北朝时期五为主、隋唐时期七为主,以及后来两宋时期词的流行、元代散曲的崛起等,全都是有格律的。即使是体自由的古风、歌行,也是有格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起来,引进了西方歌,于是有了自由体新。其实,自由体新据以仿效的西方歌也是有格律的,只是不同于中国歌的格律罢了。
陈辽
关键词:西方诗歌二言诗元代散曲自由体当代新诗
论三被引量:8
2007年
的始出时间,在古代众说不一,观点虽多,但均有偏失;据葛天氏之乐歌,三应在葛天氏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三不绝如缕地贯穿了古代歌史,故也有一个发展史,体制(古体)成熟、近体诞生、体独立和高峰式创作是其发展史中的几个重要环节。三没有象那样夭折,也没有五、七那样如火如荼地繁荣起来,均与三的简净自足、“声易促涩”之体式特征有关。简净而自足的三体,作为体构成元素,对后来的四、五、七体的形成几乎都发生过影响,有着不容忽视的体学价值。
周远斌
关键词:三言诗诗体学七言诗诗歌史二言诗
及其对韵文文体的开创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紧锣密鼓的韵律节奏、每句字的简洁句式、朴素直白的辞采运用、直叙其事的章法构筑,是的主要体式特点。这一体式多反映蛮荒时代的紧张生活及人们大起大落的喜怒哀乐情感,决定了具有以阳刚美为主的体貌特点。体作为中国韵文一切体式之母,为后世韵文特别是《经》文体的形成与演进,奠定了用韵、句式、辞采、章法等诸多方面的起码基础。
蒋长栋
关键词:二言诗
试论中国古代四的产生被引量:1
2005年
关于中国古代四的产生,目前研究者大多认为,它是从古老的演化而来的。实际上中国古代四的产生是在早期和三的基础上共同演化而来的;并从句式上较深入地探讨了这一演化的具体过程。
李婕
关键词:四言诗二言诗三言诗节拍

相关作者

黄文祥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常熟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
研究主题:辨析 二言诗 九言诗 文学风格 高等师范教育
刘柯
作品数:9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研究主题:地域文化 小说研究 张爱玲小说 徽文化 动漫产业
蒋长栋
作品数:29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研究主题:韵文 中国韵文 文体演变 文体 晚唐
李婕
作品数:2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文史学院中文系
研究主题:《博物志》 二言诗 节拍 四言诗 三言诗
肖献军
作品数:51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小说 文学作品 元结 文学 现代文学